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讲好身边事 激励身边人
——海军航空兵某部开展机务论坛引导官兵岗位建功
■赵晓龙 王晓文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白邵秋
“说起赵良琦班长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听音辨位’……”
3月下旬,海军航空兵某部组织一场机务论坛,二级上士叶岭森的开场白,吸引了大家注意。
“那天,飞行训练结束检查飞机时,我们发现氧气压力略低于正常值。然而,由于现场环境嘈杂,大家都听不清是哪里发生了泄漏。”叶岭森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到了晚上,赵班长带着我们登上飞机,把耳朵贴在机舱上,一寸一寸挪动着仔细听。最终,赵班长通过一丝细微的声音判断,问题出在一个转接头上。拆开面板后,我们发现,原来是转接头上的密封胶老化导致氧气泄漏。”
生动鲜活的故事、声情并茂的讲述,深深吸引着台下官兵。
“天上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在机务官兵心中,保障战鹰翱翔蓝天就是最大的事。”该部领导介绍,随着部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武器装备迭代更新,机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次机务论坛,他们遴选6名来自一线岗位的机务官兵,登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体会,旨在引导官兵发扬优良传统、传承严谨作风,扎扎实实提升机务保障能力,确保机务工作始终保持最佳质量。
“一次夜间返航,机组人员发现飞机液压油路渗漏。我们挑灯夜战,轮流进行故障排查。直到凌晨,机械技师陆合志终于发现并锁定故障点。”该部质量控制师戴卫勇讲述的一段保障经历,让官兵对机务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故事的主角陆合志,是该部一名二级军士长。从军25年,陆合志带出了很多专业技术过硬的业务骨干,是官兵公认的业务大拿。
“故障排查过程中,汗水混着机油顺着脸颊滑落,他却浑然不觉。那次任务,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故障不过夜、隐患不上天’,更读懂了一代代机务兵的坚守与执着。”戴卫勇动情地说。
聆听陆合志的强军故事,去年荣立三等功的电气技师杨思远感慨不已:“从事机务保障工作以来,我见证了航空装备的一次次更新升级,但入伍之初班长以身作则教给我们的机务作风始终没有改变。正是这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过硬作风,一次次成功托举战鹰高飞。”
该部领导介绍,此次登台的6名机务官兵,既有朝气蓬勃的机务新兵,也有耕耘多年的业务骨干。活动中,他们有的结合自身经历畅谈感悟体会,有的针对官兵思想特点答疑释惑,有的立足本职岗位分享工作经验,为官兵带来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中士郭睿哲登上讲台,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下连之初,郭睿哲专业理论基础薄弱,实操训练屡次出错,一度丧失信心。班长赵科发现这一情况后,带着他从零起步打牢基础,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苦练维修技能。渐渐地,郭睿哲悟出了门道,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一次,上级组织专业比武,班长鼓励他报名参加。这项比武不仅要求准确记住各部件的位置,还要学精悟透其工作原理。备战比武期间,在班长的悉心指导下,郭睿哲从信心不足变得胸有成竹。比武成绩揭晓,郭睿哲拔得头筹,如愿站上了领奖台。
“没有班长的帮助,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站在讲台上,郭睿哲心潮澎湃。他说,今年上级还将组织一系列比武竞赛,他要继续挑战自我、再求突破。
仪表师李成才以机组全员寻找“失踪”扳手的典型事例,阐释“安全无小事,事事连安全”的道理;声呐师刘爽结合夜间紧急排除故障的经历,生动诠释“故障不过夜”的极端重要性;某专业主任姜浩梳理分析机务官兵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和烦恼,结合生动鲜活的小故事“把脉开方”,拉近了与台下官兵的距离……
分享活动结束后,上等兵胡逸凡深受鼓舞:“身边战友过硬的专业技能、扎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追赶。下一步,我要在训练和工作中加倍努力。”
“三两句话不嫌短,三五个人不嫌少。”该部领导介绍,为更好发挥教育活动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作用,他们利用训练间隙,灵活组织机务论坛、“擎鹰”小课堂等活动,鼓励官兵立足岗位发扬优良传统、瞄准胜战砥砺过硬作风,用一流标准和业绩助力战鹰翱翔海天。
薪火传承,携手奋进。在近期上级组织的一次比武中,该部官兵打破多项纪录,取得全部7个项目中的5个第一和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