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特朗普政府对华军事战略图穷匕见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特朗普政府对华军事战略图穷匕见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04-10 10:11

  据《华盛顿邮报》近日披露,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已经签署《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秘密内部文件,把中国称作所谓“唯一步步紧逼的威胁”。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以来,全力打压乌克兰接受丧失领土的停战,并力图从欧洲抽身让欧洲盟国自保。其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忠实执行特朗普路线,从上任首访欧洲的讲话,到3月24日开启任上首次亚太之行,以及《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披露的内容,都专注针对中国。至此,特朗普政府的军事战略和对华政策已经图穷匕见。

  一

  冷战时代,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反恐时代,美国将主要威胁定位为遍布全球的恐怖主义。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到上届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太战略”,接任的拜登政府延续这一战略,都强调美国战略重点的转移。到此届特朗普政府上任,一开始就展开了强力的实质性步骤,就是落实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这体现出美国全球战略的结构性改变。

  这种结构性改变不再是战略构想和准备,而是实质性动作。今年2月12日,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开始他上任后的首次欧洲之旅,参加第26届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会议。在会上的讲话中,海格塞斯不仅宣示了特朗普政府全新的对乌政策,而且明确要求欧洲国家在安全上自保,同时宣称,美国优先考虑的是“竞争对手”中国“威胁我们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国土和核心国家利益的意图”。

  3月24日,海格塞斯开启他任上的首次亚太之行,首访美国在太平洋的夏威夷州和在西太的属地关岛,以及亚太盟国菲律宾和日本,这与他在欧洲讲话中提到的“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国土和核心国家利益”高度契合。

  美国新政府上任,一般会在一年左右推出本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但是,也有不走寻常路的。2021年1月20日拜登政府上任,随即在3月3日就推出其《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其正式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到2022年3月28日才推出。这一届特朗普政府也是这样,在上任后两个月即推出了《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

  但特朗普政府这版“临时”国防战略,反映出其基本战略取向。这份《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总共只有9页,而且多数段落标注“机密/禁止外国人阅览”,据说3月中旬即在美国国防部高层之间传阅,文件的主旨是应对来自中国的“唯一步步紧逼的威胁”。这一点与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有很大区别,2022年版的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虽把中国排在所谓对美国“威胁”的首位,但同时也将俄罗斯定位为“严重的现实威胁”,朝鲜、伊朗、暴力极端组织为“持续威胁”。

  特朗普政府《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不仅夸张地认为中国“威胁”涉及“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问题”,还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台湾问题。与此同时,美国将重新定位美军整体架构,将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地区”。为了适应美国战略重心的转变,美国的欧洲和中东盟国需要大幅增加国防投入,负责自身的安全问题,应对来自“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的威胁”。

  二

  海格塞斯上任后首访欧洲在北约峰会上的讲话,一方面要求乌克兰在屈辱的条件下接受停火,另一方面要求欧洲的北约盟国将年度军费开支增加至年度GDP的5%,甚至有意放弃美国对欧洲盟军的领导权,目的就是通过撮合俄乌停火降低欧洲紧张局势,减少甚至放弃美国对欧洲安全的承诺,以便美国实现战略重点向印太地区转移。

  一是美日军事捆绑日益加强。尽管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在处理与盟友关系等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上大不一样,但在推行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上高度一致。特朗普在上个任期明确提出“印太战略”,拜登政府一以贯之,二者之间仅是手段、途径等各有侧重。

  拜登在任期间的2024年4月,美日对《美日安保条约》进行了“6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升级”:双方确定将驻日美军司令部升级为联合作战司令部,日本新设“统合作战司令部”与之衔接。据此,战时可以实行美军与日本陆海空自卫队的联合一体化指挥,并实现战术信息共享。

  3月30日,在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晤时,海格塞斯表示,面对所谓“中国的侵略和胁迫行动”,美国和日本坚定地站在一起。美日安全合作将进一步深入和具体化,双方再次确认驻日美军总部将升级为美日联合司令部,美日将加快联合生产先进中程空空导弹与“标准-6”型舰载防空导弹,以增加应对突发事变的弹药储备。

  二是加强菲律宾军事力量并强化美菲合作。菲律宾现任马科斯政府2022年上任以来,全面投靠美国,积极加入美国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在拜登政府期间,美军驻菲律宾基地从5个增加至9个。这次海格塞斯首访亚太,在夏威夷会见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在关岛视察安德森空军基地等军事设施后,在抵达日本之前,3月28日先到访的是菲律宾。这无疑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对菲律宾这颗第一岛链上相对弱一些的“棋子”的关爱和重视,也是对菲律宾搅局南海的鼓励和纵容。

  在3月28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会见海格塞斯一行时,海格塞斯重弹了美国对菲律宾“坚定承诺”的老调。这样的调门在美国出卖乌克兰、抛弃欧洲盟国的当下有多少可信度,不知道马科斯如何评估。4月4日,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加征所谓“对等关税”,菲律宾以17%的额度跻身其间。对此,菲律宾政府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其他国家被征收得更高,我们排倒数第二”。可是,由于菲律宾经济的脆弱性,这17%的关税可能导致菲律宾经济衰退。

  菲律宾军队的装备一直非常落后,大多是来自美、日、澳、韩等国退役装备的“施舍”,美日等也根据自身需要给菲律宾少量较先进装备。如日本岸田内阁期间,以日本“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的名义,向菲律宾提供菲海军用于海岸监视的海岸监视雷达及联网所需通信系统等。此次海格塞斯访菲,表示在此前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后,追加部署远征舰艇拦截系统和“高性能”无人水面艇等。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批准向菲律宾出售总额55.8亿美元的20架F-16型战机。毫无疑问,这笔款项对年度国防开支不足50亿美元的菲律宾来说堪称巨款。这笔军售如果要落到实处,菲律宾恐怕还得多方筹款才行。

  可能是考虑到韩国内部政争和后续走向的问题,海格塞斯此次亚太之行绕过了其地区重要盟国韩国。但是,日本、菲律宾都是美国“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上的关键国家,海格塞斯此举目的明确,险恶用心暴露无遗。

  三

  特朗普政府《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的秘密文件,算是给特朗普上任以来荒腔走板到令人目瞪口呆的对外政策,理出了一个大致的头绪,即美国在欧洲、中东的战略收缩,是为了集中精力遏制中国。但是,特朗普政府的如意算盘能否奏效大有问题。仔细思考就会发现,特朗普政府军事战略的结构性改变内含明显的结构性矛盾。

  一是从欧洲抽手不易。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最希望旗开得胜,为后续政策展开打开局面的第一炮显然是“哑了”。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放言,他上任24小时就能实现俄乌停火。上任后他也确实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地达成目标,但是,特朗普一味逼迫乌克兰接受停火的做法,不仅将乌克兰逼入绝地反击的境地,也让欧洲盟国无法接受。在此期间,除了美国的自私、冷漠暴露无遗,而且让美国数十年来竭力维护的所谓道义形象毁于一旦。

  特朗普上任即竭力实现的俄乌停火,至今毫无进展。欧洲盟国无法相信,即使按照特朗普给出的条件实现俄乌停火,也无法相信俄罗斯会止步于乌克兰。更何况,即使是俄罗斯,也并不接受特朗普的停火条件。这就使得特朗普念兹在兹的俄乌停火完全一厢情愿。欧洲不安定,美国就无法从欧洲抽手。

  特朗普欧洲政策的主要结构性矛盾在于,手段与目的严重不自洽。特朗普越是急于实现形式上的停火借此甩掉欧洲安全保护这个包袱,欧洲越是会感觉到威胁更加严重。欧洲盟国越是感到威胁,就越是会抱住美国的大腿,也越不敢接受特朗普所需要的停火和和平。

  二是国内施政受到牵制。由于上届特朗普政府期间国防部长埃斯珀、参联会主席米利纷纷抗命,导致特朗普此次刚一上任就开始对军方进行大清洗。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将任期未满的参联会主席布朗上将解职,提名退役空军中将丹·凯恩接任。现在,丹·凯恩的任命正处在国会听证期间。作为特朗普看好的将领,也是他给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精心挑选的搭档,丹·凯恩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乌克兰有自卫的权利,美国的援助阻止了俄罗斯的进一步侵略。美国是支持乌克兰防御的国家联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专注于只有美国才能提供的援助。

  丹·凯恩能否顺利接任参联会主席,国会听证是必过的一关。他在国会的表态,与特朗普一度切断对乌克兰的武器和情报支援,极限施压乌克兰接受屈辱的停火条件大相径庭。可以相信,丹·凯恩的表态不仅体现他个人对俄乌冲突的认知和态度,而且也是美国国内政治的体现。就像当年特朗普非常规提拔米利上将为参联会主席,米利却在特朗普个人需要的时候抗命一样,即使丹·凯恩顺利接任参联会主席,也不会对特朗普惟命是从。参联会主席作为高阶政客,总统是否满意,显然抵不过对自身历史政治定位的考虑。

  三是盟友未必铁定跟随。作为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的组成部分,美国结成了一系列的联盟。但是,迄今这些联盟不少已是明日黄花: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日益虚化,美英澳“奥库斯”甚至受到美国自己的质疑,因为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非同小可,导致这个耗资600亿美元的项目命运堪忧。

  此外,因为特朗普扬言吞并加拿大,美加关系已经非常紧张。即使是美国的亚太盟友,日本、韩国、菲律宾都在美国关税大棒之下忍气吞声。这不仅会造成盟友的经贸损失,也会影响国内政治和国民情感,当然也会侵蚀联盟关系。

  特朗普政府的《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的秘密文件图穷匕见,将特朗普此前所谓“不与中国开战”表态的伪装彻底撕开,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作者:吴敏文,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2025年04月10日 05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