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动智能化演习创新发展,促进演习质量效益提升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推动智能化演习创新发展,促进演习质量效益提升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4-08 11:04

推动智能化演习创新发展

  ■韩 林 闫振生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融合运用,数据海量多元、导控精准高效、场景高度仿真、对抗实时动态的智能化演习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演习,智能化演习更加注重实战化、体系化、智能化。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和系统平台优势潜能,大幅提升智能化演习质量效益,是当前军事训练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注重夯实根基,突出智能筹划

  遵循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性规律,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展开高效、精准、灵活的演习筹划准备,全面夯实演习根基,促进演习质量效益提升。

  智能统筹力量体系。对抗各方力量筹划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演习组织实施和质量水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域新质力量的广泛深度运用,更加要求统筹设计好演习中传统力量、新质力量的结构布局。应着眼于瘫网断链、信火精打等行动演练,注重智能体、智能系统、大模型知识库等智能化措施手段运用,探索新型技术支撑下传统力量效能提升的方法路径,突出新域新质力量运用。通过多种方法措施,推动传统作战力量和新域新质力量深度融合,确保作战体系形成合力、聚优释能,引导参演人员切身感悟智能化战争的“高”“新”“精”。

  智能设计作战情况。现代战争参战力量广域多元、作战节奏紧密衔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各类作战情况随机涌现。由此,对智能化演习作战情况的构设提出新的标准要求。应依托人工智能模型系统,全面统筹战略博弈、战役对抗、战术行动,系统解析战场环境、作战目标、敌情威胁、战场态势,全面导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变量,智能生成演习中各类复杂作战情况,构设贴近实战的浓厚战争氛围,让参演人员充分感悟智能化战争“信息主导”“体系支撑”“智能无人”等核心作战理念。

  智能规划典型场景。解构智能化战争典型场景,既是制胜未来战争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练智能化战争的前提基础。基于不同作战方向、作战样式和作战行动,充分利用最新技术平台,紧扣态势感知、力量布势、作战协同、攻防对抗、综合保障等关键要素,通过知识图谱关联分析、场景切片解剖、动态发展预测,推动典型作战场景规划设计向深层化、系统化、主动化方向发展转进。进而引导参演人员深切感悟智能化战争中典型场景的战法打法,探索智能化作战。

  紧随节奏转换,强化智能导控

  紧扣智能化战争特性规律,紧随演习进程发展和情况变化,在导调控制演习中大幅注入智能元素,不断校准智能化演习方向路径。

  智能调整战场态势。在战时,战场态势是指挥员需要时刻关注和把握的关键变量。演习中,战场态势同样是导演部把握全局、调控进程的重要依据。有利的战场态势便于加快推动演练进程,不利的战场态势则可能延缓演练进程。两相比较,后者对参演人员锻炼往往助益更大。应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分析当前作战状态、预测后续态势,进而及时改变各方力量部署、攻防战位、实力对比,快速切换任务场景,为参演各方营造出贴近实战的难局、危局、困局,从而不断为参演指挥机构态势研判、情况处置,以及部队展开部署、攻防行动明确新的方向基点,推动演习不断走深走实。

  智能调控各方行动。智能化战争中,传统力量和新质力量相互交融、同台竞技,作战行动的强度烈度、新颖度复杂度空前提升。应紧盯实战实训目标,充分发挥智能模型系统优势,基于作战进程设计演练流程、调控作战行动,突出全新战争形态下的侦控打评保重难点行动演练,增加全新战争形态下的新型作战力量行动演练。应遵循战争特性规律,依托智能模型系统快速转换行动,动态调整各方策略,动态模拟各方行动,为参演单位提供逼真的实战化对抗环境。

  智能把控战场时空。与智能化战争相应,智能化演习同样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复杂性,能否把控好战场时空成为影响演习质量效益的关键要素。应借助人工智能模型系统,结合预定演习计划内容设置和演练安排,通过对海量演练数据实时处理分析,精准感知、控制战场时空,从而加速或延缓演习进程、聚焦或放大演练空间,使演习的节奏更加明快、演练行动更加紧凑,在有限的战场时空求得最大演练效益。

  智能配置作战资源。智能化战争中,作战资源配置对战局发展和胜负起重要作用。丰富的作战资源,往往意味着一方可以持续作战,支撑重大军事行动和重要作战任务。贫乏的作战资源,则往往反映出保障行动不利,后续作战潜力匮乏。应依托人工智能模型系统,通过深度解析战争潜力资源、预测作战发展走向,进而合理调整参演各方作战资源的拥有、消耗和补充,调控演习朝着持续推进、短暂维持和结束作战等不同方向发展演进,以期实现预定演练目标。

  聚焦泛在覆盖,坚持智能裁决

  深度融合新型信息技术,利用规则引擎和模型算法,全面系统解析虚实交互的数字化智能化战场,推动演习裁决由“人工裁决”向“智能裁决”转变、“静态裁决”向“动态裁决”转变,切实体现演习裁决的高效、精准、客观。

  智能判定伤亡损耗。传统演习对伤亡损耗的裁决判定,囿于技术手段,更多依赖主观经验,不仅效率低且存有一定随意性。现代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在指挥对抗演习中,依托先进适用的算法模型,可根据预设标准规则,自动统计判定各方装备损耗、兵力伤亡,为后续演练重新构设初始态势。在实兵对抗演习中,通过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参演人员生命体征,装备状态感知网络追踪武器平台损伤数据,环境监测系统采集战场毁伤参数,在融汇多维数据的基础上加以动态修正,可客观实时计算各方伤亡情况,始终掌握演习调控的主动权。

  智能裁决优劣胜负。传统演习对作战行动优劣、作战结局胜负的裁决,往往从作战决心、作战行动、对抗结果等切入,角度和领域相对单一,说服力不足。依托人工智能系统的规则引擎和逻辑推理,全面解析决策图谱、指挥指令、行动数据、火力指数、协同关系、资源配置等,可从作战执行度、协同效率值、资源利用率等多个维度进行自动裁决。同时,根据预设规则和作战逻辑,通过边缘计算等方式,可精准分析行动数据、行动质效,形成更具指向操作的裁决数据报告。

  智能仲裁演练争议。智能化演习因为通常采取对抗形式实施,在战局开启、态势转换、战法行动等方面容易引发各类争议。借助人工智能系统,以客观翔实的数据作支撑,通过数据溯源、过程回放和规则校验等,能够实现对各类争议的客观仲裁。即便面对跨域协同作战等复杂作战问题,也可通过人工、智能同向发力的协同机制,最大限度保证裁决的严谨性、公正性。需要关注的是,目前在神经层面战场感知、细微量级损耗模拟、群体行为涌现解析等方面,智能裁决尚有短板。这也需要在模型算法、人机协同、数据安全上进一步寻求突破,通过不断融入脑机接口、群体智能等技术,推动智能裁决深度发展。

  瞄准智筹胜战,推进智能评估

  依托人工智能系统,依据评定指标对演习全程进行回顾和得失分析,通过多维度、全方位评估,在梳理查找问题差距的同时寻求胜战策略。

  智能评定演练效果。综合各种方法手段,全面采集文电、会议、行动和系统等各类演练信息,进而依托人工智能系统,对指挥机构的情况判断、决心处置、指挥控制,以及部队作战行动、综合对抗等进行客观评估,形成客观公正的演练评估报告。与此同时,从导调组训的角度,对演习组织领导、筹划设计、导调控制、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形成导调评估报告。两相结合,对整个演练效果形成客观准确的评估结论。

  智能测算实战能力。坚持实战实训标准,客观分析部队实战能力,是提升演习评估综合效益、促进军事训练创新改革的重要组成。通过系统态势回放、实景影像再现、作战实验比对等方式,系统梳理、深度挖掘部队决策周期、信火打击、网电攻击等关键数据,精确量化部队体系聚合力、作战持久力等,形成作战能力评估专项报告,推动战法打法创新发展和练兵备战走深走实。

  智能梳理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依托人工智能模型,系统梳理问题、发现短板弱项,拉单列表复盘检讨,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推进演训质效提升。实践中,尤其是要对照相关法规和能力标准等,在梳理问题差距中,发现方案计划的短板不足,厘清作战能力生成的瓶颈堵点,进而通过问题倒逼创新改进演习,促进部队战建备全面发展。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