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营观察丨一份“舰报”记载着“深蓝心迹”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军营观察丨一份“舰报”记载着“深蓝心迹”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4-01 09:31

  一份“舰报”记载着“深蓝心迹”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王小敏 孙晨姌 特约通讯员 葛瀚强

  海军微山湖舰入列20周年纪念日当天,新一期《蓝盾快报》如约而至。补给设备班长廖泽江在报上写下这样一首诗:朝阳初升/洒下金色光芒/映照着飘扬的军旗/猎猎作响/海军的征途/永不停歇/向着深蓝/续写荣耀的诗行。

  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同样意气风发的微山湖舰,《蓝盾快报》让官兵与战舰的同频共振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时代潮涌,历史向前。微山湖舰向战而行,用航迹标绘出具备全平台、全时段、全海域支援保障能力的“深蓝图谱”。

  随着战舰一次次闯过风浪,在远海大洋犁出一道道闪光的航迹,承载着舰上官兵集体记忆的《蓝盾快报》也出了一期又一期,成为微山湖舰挺进深蓝的时代注脚。

  微山湖舰正在航行。李怡诺摄

  “我期待去更远的大洋,继续在舰报上写下有时代张力的诗”

  廖泽江的诗常常出现在《蓝盾快报》上。细细品读,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属于水兵的波澜壮阔——

  “深蓝勇立忆昔年,艨艟激昂破长川。廿年离家几万里,挥师远洋写丹青。漫漫征途滔如兽,吾辈船头志若刚。澎湃难遏不停歇,一心卫海护桑田。”

  2006年,还是新兵的廖泽江被分配到微山湖舰。“舰艇太大了,刚来时常常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这个来自湖南乡村的青年完全没料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会与微山湖舰的深蓝航迹重叠,“不敢相信自己成了舰员,总感觉一切都像做梦似的。”

  2007年,微山湖舰对欧洲四国进行友好访问。作为中国海军的普通一兵,廖泽江开始跟随微山湖舰驶向远海大洋。

  当时的廖泽江觉得出去就是见世面,看什么都很新奇。浩瀚无垠的大海、鳞次栉比的码头……远航的廖泽江兴奋又紧张,一次次被突如其来的“大场面”震撼着。

  2008年,廖泽江随舰执行中国海军的首批护航任务。万事总是开头难,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标准答案参考,廖泽江仍记得当时的忐忑心情:“我们要连续高强度航行、不间断保持等级戒备、高频次处理突发情况,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经历。”

  廖泽江回忆起在亚丁湾海域的一次补给任务。那天的浪高将近5米,舰艇在波峰浪谷间左摇右晃。“微山湖舰和另一艘战舰贴靠后,我们需要在巨大的起伏中完成补给作业。”他说,大家训练有素、镇定自若,在恶劣的海况下顺利完成任务。

  “经历多了,本领也水涨船高,现在我们也成了别人想瞧一瞧的‘世面’。”说起这些年战友们努力取得的成就,廖泽江无限感慨,脸上写满骄傲。

  从近海到远海,从浅蓝到深蓝,对今天的微山湖舰官兵而言,参加联合军演、出国访问、异国撤侨等任务都已从容不迫。

  “以前好像做梦一样的不真实感再也没有了。”这些年,廖泽江曾“追赶”过亚丁湾的海上日落,目睹过地中海的“高饱和蓝”,也搏击过好望角的惊涛骇浪,视野前所未有地拓展。

  如今,廖泽江在舰上服役了整整19年,随舰航行的里程超过20万海里。但他说:“我期待去更远的大洋,继续在舰报上写下有时代张力的诗。”

  微山湖舰进行海上航行补给训练。丁家兴摄

  舰员讨论舰报内容。丁家兴摄

  “船行万里,没有硬功夫,就不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满分答案”

  最新一期的《蓝盾快报》上,描述了一场夜间航行补给训练的场景——

  “海上补给部署!”进入预定海域,操舵兵稳定航向航速,微山湖舰同两艘受补舰组成补给队形,为夜间航行补给作业创造条件。调整抛投器发射角度、发射引缆、架起承载索桥、对接输油软管……舰上官兵果断把握时机,施放加油探头。随着加油探头的成功对接,油料顺利注入两艘受补舰。

  2004年,微山湖舰正式入列服役。它是中国海军自主建造具备舰艇夜间航行补给能力的综合补给舰。如今,像这样的夜间补给,早已成为微山湖舰的日常工作。

  作为《蓝盾快报》的一名编辑成员,补给设备兵陈峰说:“我们将大部分版面和篇幅留给官兵讲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任务经历。”他找到不久前的一份《蓝盾快报》,上面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补给任务中,微山湖舰因电子元件偶发失灵,向右操舵失效,舰长下令将操舵控制权转入舵机预备舱应急操纵,同时下达应急解脱指令。

  作为左舷补给站指挥员,王工程师也在第一时间发现舰艇与左舷受补舰离得越来越近。察觉到情况危急,他当即下令停止输油,并立刻组织补给站开展应急解脱。

  “解除恒张力,解脱加油探头,解脱承载索……”凭借着平日训练的扎实,王工程师准确下达了一系列口令。

  从操舵失效到修正方向,从故障出现到应急解脱,微山湖舰官兵仅仅用了1分42秒。当一切恢复正常,王工程师才发现自己浑身都是汗,后背都湿透了。

  “整个过程中,哪怕有一个指令不够准确,或者有一个操作不够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工程师语气十分坚定,“船行万里,没有硬功夫,就不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满分答案。”

  “舰上官兵都有一种自我超越的劲头。”陈峰曾采写电工班长周伟。去年,42岁的周伟竟从零开始学习编程,让舰上的战友刮目相看。

  那时,微山湖舰正在远海执行任务,用于测量与受补舰之间距离的激光测距仪突然出现故障。“经检查,故障是零件损坏造成的,一时间无法维修,而人工测算存在精度差、危险性高等问题。” 周伟决定依靠现有设备改良制作出一套测距装置。

  “不努力突破一下,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他开始编写代码,一项项积累实验数据,一点点摸索设备边界,终于在一次次推倒重来中完成了测算任务。

  在文章末尾,陈峰写道:“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这就是我们的舰艇官兵劈波斩浪、驰骋海疆的战斗精神!”

  “任何词汇,都难以形容完成任务后的那种激动心情”

  主机班长符广海一直珍藏着2023年5月4日的《蓝盾快报》。

  这一期的《蓝盾快报》是苏丹撤侨行动特刊,从侨胞们一笔一画写下的感谢信,到舰艇官兵执行任务时的切身感悟……各类文字和图片占了整整8个版面。

  在“舰员亲历”栏目中,符广海讲述了驶向苏丹港时的艰险经历。

  “当时我们开足马力,以最高航速向苏丹港驶去。”符广海回忆道,“长时间的奔袭让主机高负荷运转,摸起来都烫手。”

  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之时,让符广海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主机排烟管出现了漏烟现象,机舱很快被笼罩在烟雾中,温度一下子就起来了。”

  “所有人都清楚,撤侨行动是在和时间赛跑,我们晚一分钟抵达,同胞们就多一分危险。”符广海和战友临危不乱、高效处置,加速烟雾排出,降低舱室温度。在他们的努力下,舰艇继续高速机动,撤侨编队提前抵达苏丹港。

  报务班长潘金华也在舰报上记录下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看到靠岸的中国军舰和桅杆上的五星红旗,码头上聚集的大批待撤离的同胞难掩心中激动。人群中,不知是谁唱起了《歌唱祖国》。

  很快,唱的人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潘金华当时负责引导工作,听到歌声后,他的眼睛一下子就被泪水模糊了:“那一刻,我感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潘金华站在舷梯一侧指引着撤离人员,他和其他战友一样,不断向人们重复着一句话:“请大家放心,我们来了,大家就安全了。”

  撤离人员上舰后,舰上官兵主动让出大部分床铺,不少舰员直接在舰艇通道和工作舱室打地铺,和衣而眠。可潘金华发现,很多撤离同胞同样彻夜未眠,直到很晚还拘谨地坐在床沿:“看着我们睡在过道,他们很心疼,也舍不得动‘豆腐块’,怕把被子弄乱了。”

  十几个小时后,沙特吉达港刚刚从晨曦中醒来,微山湖舰便稳稳停靠在码头,人群开始缓缓走下军舰。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男孩从书包中掏出一颗椰枣,递给了舷梯旁的潘金华:“解放军叔叔,它和我一起穿过了沙漠,送给您留作纪念。”

  “我没想过会收到如此独特的礼物,这是一种无比珍贵的心心相印。”再次讲起这件事的潘金华哽咽了。对于这名老班长来说,这颗椰枣给了他更多坚守方寸战位的勇气和力量。

  “归途很远,祖国很近。当微山湖舰两进两出苏丹港,载着最后一批侨民抵达吉达港时,太阳刚刚从海天一线跃起,它像熔化的铁水一样红,整个港口顿时披上了一件瑰丽的外衣。”执行撤侨任务中,李俊逸曾站在驾驶室看到这片景色,他将这一刻的美丽写在了这期特刊上,“任何词汇,都难以形容完成任务后的那种激动心情。”

  亲历者说

  跟着战舰去远航

  ■报务兵 肖兴旺

  2019年12月23日上午,微山湖舰缓缓驶离三亚的军港,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海军第34批护航任务。

  这是微山湖舰第8次出征亚丁湾,却是我第一次随舰驶向遥远的深蓝。

  港口很快消失在视线中,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之所以有些不安,是因为我并不确定自己能否胜任接下来的任务。

  那时,我还是一名新兵。虽然身体素质比刚上舰时好了不少,可遇到强烈的风浪,我仍会感觉天旋地转,有时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由于身体的种种不适应,我的工作也没有明显进步。有时面对一台台通信设备还有厚厚的专业资料,心里总是不由紧张。可是既然穿上了这身“浪花白”,我并不想轻易放弃。我知道,对很多人来说,能在这么大的舰艇上当兵是一个值得奋斗的梦想。

  没过多久,舰艇已经远航于广袤大洋之上。和我预想的一样,远海的浪涌有时非常大,我必须在来自上下左右各个方向的摇摆中,克服一切不适练习报务操作。

  在我的战位上,只有通联成功的100分和信号中断的0分这两种结果,战场上的0分意味着平日一切努力的前功尽弃,因此我必须拿出十足的劲头。

  为了练就过硬的听力,我将训练设备中的干扰信号调得更复杂,在枪炮声和海浪声中捕获电报信号。班长担心我难以克服晕船的困扰,经常劝我休息一会,但我不愿意停下来,生怕懈怠会导致退步。一整天下来,持续保持一个姿势练习的手指、手腕和肩膀总是僵硬酸痛。

  休息时间,我会走出舱室去看看大海。海洋在阳光下透着蓝宝石一样的颜色,我的身心总能被这一切治愈。

  我曾无数次梦见自己在大海里痛快地游,就像追逐嬉戏的飞鱼那般灵动。慢慢地,我适应了头枕波涛的感觉,工作效率也比以往提高不少。

  心向大海,逐梦深蓝。我明白,作为人民海军的一员,在风浪中砥砺前行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光荣。在跟随战舰远航的171天里,我成功获得独立值更资格,并在专业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

  (张 耿整理)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进博会场整装待发 静待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10月30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得知同事张洪章即将到“太空”出差的好消息,科研人员纷纷送上祝福:“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完成任务。
2025-10-31 10:02
据新一期《天体物理学快报》报道,LIGO-Virgo-KAGRA国际合作组织宣布,他们在去年10月和11月探测到两起极为特殊的、由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分别命名为GW241011和GW241110。
2025-10-31 09:59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从重点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3.5%,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
2025-10-31 09:57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