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一对军人父子的“强军接力”——
老兵的儿子更要当好兵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陶 磊
“上等兵罗乐向您报到!”
前不久,第82集团军某旅举行上等兵授衔仪式。回到宿舍,肩头扛上“两道拐”的罗乐,迫不及待地拨通了父亲罗永志的电话。
“军衔晋升了,要有一个新面貌,在部队好好干!”父亲的嘱托依旧简短,罗乐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罗永志曾是陆军某旅的一名一级军士长,扎根装备修理岗位30年,多次立功受奖,其牵头研发的创新成果曾获国家发明专利。
3岁时,罗乐跟着母亲随军来到该旅驻地。虽然一家人得以团聚,但罗永志平时工作繁忙,与罗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
在罗乐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经常给他讲军旅故事,还带他到营区里感受部队氛围,教他敬军礼、走正步。
受父亲影响,罗乐对“长大后做什么”早就认准了:“我爸爸是一名军人,我长大后也要像爸爸一样穿上军装,保家卫国。”
2023年12月,已达最高服役年限的罗永志满含热泪,告别了他深爱的军营。当时,恰逢2024年上半年地方青年应征入伍报名通道正式开启。
“爸,我要去当兵!”正在读大学的罗乐表达了参军的意愿,罗永志欣然赞同。
为确保体检合格,罗乐严格控制饮食,还给自己制订了训练计划,每天坚持锻炼。健身、跑步、游泳……短短两个月,他成功减重,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经过层层选拔,罗乐如愿穿上了军装。送兵现场,罗永志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好好干,老兵的儿子更要当好兵!”
下连后,罗乐成为一名防化兵。他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与“毒”亲密接触的情景:头戴防毒面具,身穿防护服,走进插满标志旗的训练场,强烈的实战氛围伴着硝烟扑面而来,令人头晕目眩。
眼见专业训练既难又险,罗乐忍不住向父亲倾诉,可电话另一端传来的却是父亲严厉的声音:“这点苦都受不了,还当什么兵!”
挂断电话,罗乐心里一阵翻涌:“父亲当年入伍时只有初中学历,全靠勤学苦练成为‘兵王’,我为什么不行?”于是,他暗下决心,要像父亲一样在部队干出名堂。
“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直面恐惧!”在班长骨干的帮助下,罗乐咬紧牙关投入强化训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高标准完成每一个课目。
尽管已经取得明显进步,可由于个子偏高,罗乐穿戴防护装具总比战友速度慢。
“千锤百炼出精兵,要相信自己!”一次考核,因成绩不佳,罗乐难掩失落。通话中,罗永志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逆袭成才的故事,做通了儿子的思想工作。
左手摘头盔、右手卸下枪,随后两手同时解鞋带……在父亲的激励下,罗乐反复摸索快速穿戴技巧,直至形成肌肉记忆。最终,罗乐的防护训练成绩追了上来。
“老兵的儿子更要当好兵!”思绪闪回,罗乐顿了顿,像是作了某种决定,“接过父亲的枪,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