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东北抗联:白山黑水间的不屈抗争与碧血丹心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东北抗联:白山黑水间的不屈抗争与碧血丹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3-20 10:38

白山黑水 碧血丹心

  ■郑蜀炎

  东北大地上的长白山、黑龙江,人们习惯合称它们为“白山黑水”。

  这片雄伟的山,这条壮阔的江,曾感受中华民族椎心泣血之痛,也见证中华好儿女奋勇抗争之志。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间,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谱写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不朽传奇。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当作者走进靖宇县密林中,那镌刻在大树上的10个字令他血脉偾张,也令我们荡气回肠—“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励后人。东北抗联精神,就如同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深深扎根于白山黑水间,激励着后来人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编者

雪魂(中国画)邱恕辉作

  “白山黑水”,是《金史》借取长白山、黑龙江之名,对大东北自然地理状况的概述。在这山这水间,有一种如燃烧火焰一般炽热的赤红,浸染着一段泣血如歌的凝重历史,见证着一支军队碧血丹心的信仰底色。

  清代的《盛京通志》是这样描写东北的:“山川环卫,原隰沃肤”“天地之奥区也”。不同于钦定文辞的艰涩,东北作家萧红深情写道:家乡多么好呀,土地是宽阔的,粮食是充足的,有顶黄的金子,有顶亮的煤……

  “回首向来萧瑟处”。在这片吟唱渔猎传奇、描绘江河织锦之地,回溯已经走进时间深处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承受苦难、历经艰辛似乎成为民族的一种宿命。我们也会发现,当这片苍茫大地上挺身站立起一群以血染红旗帜、以命抗争侵略的人,历史就成为一部“莫日根”(赫哲族语:英雄)史诗,山河就镌刻下一个民族的永恒记忆。

  这群人就是东北抗日联军。

  “看拼斗疆场,军威赫显”

  西方战略学家有这样的研判:日本民族“一切想象力来自它对大陆的渴望”。显然,这里说的渴望,就是扩张掠夺的野心。

  1919年,臭名昭著的日本关东军就出现在了东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盘踞在东三省的日本关东军疯狂扩张,膨胀为拥兵百万的战争机器,成为日本陆军精锐主力和战略预备队。这只凶残的战争怪兽,很快把屠刀对准了东北抗日联军。

  日本关东军调集重兵,对东北抗日军民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屠杀。据敌伪档案记载,甲级战犯、当时的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以“防卫地区内治安不靖”为名,直接部署了对抗联的所谓“大讨伐”和“特别肃正”计划。

  侵略者以法西斯手段制造了一个个“万人坑”、一次次“大惨案”;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731部队”“三岛理化研究所”……

  什么叫“山河沦陷”,什么是“亡国之辱”,来到东北大地的一处处遗址、一个个纪念馆,那些泣血之史、椎心之述,至今依然让人悲愤不已、怒发冲冠。

  歌德在《浮士德》里写道:“在这个世界上,不做铁锤,便为铁砧。”面对侵略者举起的屠刀,东北抗日军民用比山石还坚硬的语言发出倔强的宣言:不是鱼死,便是网破。

  毋庸讳言,在法西斯血腥的刺刀与枪口下,惊惶如雀者有之、屈膝附逆者有之、不抵抗主义者有之。然而,救亡图存的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同志明确提出:敌人在哪儿蹂躏我们同胞,我们共产党人就在哪儿和人民一起与敌人抗争。同时,他提出一个非常严肃的要求:共产党员不许离开东北。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把自己的抗战指挥中心,从沈阳迁至被称为“法西斯的虎穴狼窝”的哈尔滨,并对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行了具体部署,派出杨靖宇、赵尚志等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深入敌后,建立起一支支抗日游击队,开始了殊死抗战。

  1933年,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抗日游击队为基础,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此后,东北抗日联军迎来大发展,到1937年,共编成11个军。

  在我党的领导下,一支英雄部队——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旗飘扬在白山黑水间。他们在孤悬敌后的东北抗日战场,与侵略者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

  何谓“艰苦”?历史学家对抗联战史有此评价:“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

  何谓“卓绝”?抗联名将赵尚志的诗句“看拼斗疆场,军威赫显”就是真实的写照——14年的铁血抗战中,抗联各部队与日伪军进行了近10万次大小战斗,消灭了18万敌人,牵制了70多万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为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9年,国际著名记者爱泼斯坦在其新闻著作《人民之战》中,对中国抗战局势进行了描述和判断,并介绍了一首歌:“在东北人民勇敢精神的鼓舞下,产生了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使举国奋起、众志成城……”

  这首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抗联将士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每一个音符的节律: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再度回眸,诗篇血就”

  1920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以记者身份途经哈尔滨。在哈尔滨召开的庆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大会上,他听到与会者的放声高唱。那激扬悲壮的旋律一下就把他震撼了。瞿秋白很快就了解到,此为《国际歌》。

  面对列强贪婪的侵略攫取,悲愤彻骨的中国人是多么需要在战斗号角的召唤下“为真理而斗争”啊。瞿秋白激情挥笔,将歌词译为中文,使这一不朽的旋律第一次回荡在中国大地。在著名的散文集《饿乡纪程》中,他就此写道:“在哈尔滨闻到了共产党的空气……”

  凝聚在白山黑水间的抗联精神,正是“共产党的空气”的生动体现——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有这样的数字见证着这段苦难辉煌: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白刃喋血、慷慨赴死,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部队所存仅十之一二;在2020年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抗联牺牲的军以上将领达30位,师级干部58位……

  英雄也是人,也会流血,也会倒下。请记住这些名字: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挺立在一个民族的前列,永远不会低头屈服,永远不会畏缩后退。就如杨靖宇将军用生命写下的直节劲气的诗句:“当年壮烈,那日从容?再度回眸,诗篇血就……”

  1938年底,时任抗联第6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在写给北满临时省委的信中讲到:“无钱、无粮、无干部,过了4个月残酷斗争生活……革命热情燃烧着我的精神,非常高兴地向着抗日的光明处狂奔。”

  为了掩护主力突围西征,李兆麟率领少数部队在“合围区”内牵制敌人。面对百倍于我的日伪军,李兆麟指挥部队展开了一场场血战,并在战斗间隙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抗联《露营之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在敌人包围圈里战斗了4个月后,李兆麟奉命继续西征。“老抗联”回忆,此时已是寒冬,可部队还穿着单衣,且仅发4穗玉米作为干粮。如此艰苦的条件,并没有熄灭“革命热情燃烧”。大家一路征战一路高唱,让“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的歌声响彻白山黑水。

  日寇为了切断人民群众与抗联的联系,推行了“强力封锁”“归屯并户” 等一系列残酷手段,给抗联的生存造成极大困难。曾就读于清华大学数学系,后来担任抗联第3路军(以抗联第3、6、9、11军为基础组建而成)政治委员的冯仲云,在1939年给上级的报告中,列举了“替代食物清单”,其中,马皮、松子、草根等都被列为“稀缺且无法满足需求之口粮”。

  翻开抗联将士们的回忆录,许多章节不忍卒读:“50多天没有吃粮食”“百日未见油星、盐巴”“拧开子弹取火药消炎开刀”“为避免烧火暴露,冬天在雪地里只能抱在一起取暖。睡觉时哨兵半小时就要叫醒,否则会冻死”……

  “冻死迎风站,饿死紧肚皮。”恶劣艰难的生存条件,折磨着抗联将士的身体,却丝毫动摇不了他们胜利的信念和英雄气概。在一首“抗联歌谣”里,他们的歌声是如此乐观、自豪:“野草树皮是我们的粮食,胜利呀永远属于我们。”

  我们知道,不是每一场战斗都能赢得胜利,不是每一次牺牲都创造辉煌。但我们更坚信,抗联将士洒在白山黑水间的鲜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

  我曾来到牡丹江市的乌斯浑河畔,凭吊“八女投江”遗址。注视着8位将生命永远凝铸的抗联女战士画像,眼中泪、心中诗难抑而涌:

  十三岁的小战士,正了正帽子

  和姐姐们手挽手,踏进了历史长河

  那一刻,八个女兵最后向大好山河

  回眸间,投来千军万马的目光

  1938年,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全会发出了《给东北义勇军及全体同胞电》:“你们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有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细节。毛泽东同志在六中全会所作的,阐述上述论断的报告《论新阶段》,历经重重波折后传到抗联营地。对远离党中央的抗联部队来说,这无疑是照亮白山黑水的明灯。他们不仅想尽一切办法将其编印成小册子下发各个密营,还从东北抗战局势的实际出发,将书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

  在汤原县大亮子山最近发现的抗联第6军密营旧址中,我看到一位瞻仰者留下的对联:

  雪很冷、血很烫,胜利道路全凭血肉勇蹚;

  忠无双、勇无双,丹心碧血映照解放曙光。

  横批:抗联精神。

  “胜利和牺牲一样,是没有替代品的”

  锋锷历史、血色春秋。踏访一处处抗联血战的遗址,眼前是密林绝壁、雪峰怒水,可你看到的绝不是凝固的历史,而是一支军队狭路相逢的搏命、血溅五步的抗击,就像一首抗战的诗句——“战斗着活下来,或者战斗着死在敌人手里”。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这样评价东北抗战:“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

  白山黑水的寸寸山河、片片雪花,都是毛泽东高度评价的“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的抗日战场。

  “狐狸怕铁夹,黑熊怕钢叉。”这是东北猎人在山林里对付野兽的经验。打击野兽般的侵略者,咱们抗联也有锋利的“铁夹”“钢叉”。

  至今,在抗联曾经战斗过的地域,我们还能听到当年的歌谣:“尖老李(抗联第4军军长,李延禄),猛老赵(抗联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赵尚志),周保中(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打完大道钻山道,气得鬼子嗷嗷叫……”

  “尖”,在东北话中本是狡猾善变之意,但东北老乡却借此诙谐地描述李延禄作战的足智多谋。正是凭其“尖”,李延禄指挥了“镜泊湖连环战”“智取密山县城”等一次次著名战斗。赵尚志作战之“猛”更是威震白山黑水,令日伪军闻之丧胆,发出“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的哀叹。“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这是毛泽东对周保中的高度赞誉。当年,周保中为了解决抗联部队物资奇缺的困难,把袭击敌人的运输部队作为作战重点。同时,在日寇的所谓“冬季大讨伐”中,他带领部队以既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的机动灵活战术,把敌人打得“嗷嗷叫”。

  你看,一首民谣,就包含了这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每每和抗联老兵唠嗑,周保中将军“竟日鏖战惊天地,胆壮气豪动神鬼”的诗句,仿佛就在我眼前笔墨澜翻。

  1937年,抗联第5军在一个叫大盘道的地区设伏。靠着漫天风雪的掩护,他们以近战、白刃战全歼移防的日军守备队300余人,缴获大量装备物资。

  还有一次,抗联200余骑兵,与日伪700余人的“讨伐队”遭遇。抗联部队当机立断,且打且退,将敌引入一个叫冰趟子的狭窄山沟中。敌人在光滑如镜的冰面无法站立,龟缩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山沟里等援兵。待其欲突围时,抗联又在沟口伏击堵截,共毙敌200多人,另有100多日伪军被冻死冻伤。而抗联仅伤亡7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我党我军的宣传、发动和影响下,东北地区先后有160支民间抗日队伍加入了抗联,甚至有成建制的伪军携枪投奔抗联队伍。

  佳木斯同江市,地处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当年是抗联长期斗争的地区。我在这里听到了许多抗战故事,有的故事堪称传奇——同江伪保安大队里应外合,配合抗联攻克县城,砸开监狱,解救了全部爱国抗日人士;我党一位地下党员以教员身份作掩护,向同江伪公署的一大批职员、警察、电报员、税务员等宣传抗日道理,使之走上抗日道路,为抗联提供了许多情报……

  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观点,一旦战争开始,所有常态的生活规则和秩序都会退场,但“胜利和牺牲一样,是没有替代品的”。

  为了胜利,必须牺牲,这是抗联将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因为他们知道牺牲的意义和价值。上世纪80年代,在杨靖宇牺牲的靖宇县密林中,人们发现一棵树上刻着令人血脉偾张的标语:“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标语是因何而纂?由谁而刻?那位或者那些“从此过”的抗联将士后来如何……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一个个问号已很难探寻,但这刻于树干,不,是镌刻于历史的标语,却成为永恒丰碑、热血诗章:

  大好山河,岂能给东倭;白山黑水,岂能没有战歌。

  若不愿做奴隶,就为那尚未出生的子孙,血肉拼搏。

  (版式设计:贾国梁)

《龙道沟抗联密营的艰辛岁月》技术支持:李连杰、王江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梦想,飞越了大山

  • 大阪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成功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