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火箭军某旅探索推开“互动式谈心法”——
同是倾听者 互为解惑人
■龙江东 沈 洋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方 雷
“谈心不是单向的我说你听,而是互相照亮、共同成长的过程。”每每打开笔记本,看到扉页上的这句话,火箭军某旅某营排长王晶总是感慨不已。
前段时间,因在施工任务中遇到一项难题,王晶始终没想到解决办法,为此情绪低落。教导员和指导员先后多次找他谈心,每次他都不愿敞开心扉:“我是排长,能自己处理好。”
话虽这样说,但王晶依然没有走出情绪低落的困境。就在此时,旅里下发通知,要求在新的施工任务展开前,每名干部必须与所属人员逐个谈心,以便准确掌握每个人的思想状况。
干部郑宝明看出王晶最近状态不佳,再次找他谈心。了解情况后,郑宝明用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很快帮助王晶破解了这一施工难题。“我从小争强好胜,总想着用所学专业自己解决,但一直没能成功。”听了王晶的心里话,郑宝明找到了他的“心结”。他对王晶说:“施工任务压茬推进,技术要求高,只有群策群力、集智攻关,我们才能完成得更快更好。有什么困难就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王晶点点头。交流中,郑宝明把自己在任务中遇到的困难也告诉了王晶。因工序衔接出现问题,郑宝明与凿岩台车操作骨干陈芝通发生争执,导致两人在工作中一直有隔阂。
“陈芝通性子直,但是个讲理的人,你把施工工序流程图拿给他看,他就会明白!”日常工作中,王晶与陈芝通合作较多,他结合自身经验给郑宝明提出建议。几天后,郑宝明笑着找到王晶:“被你说中了,我和陈芝通对工序进行了复盘,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他成了我最得力的组织施工助手!”
郑宝明与王晶这段“双向谈心”经历,引起了该旅领导的注意。在随后的调研中,他们发现,以往“一方主导,一方被动接受”的单向输出,容易让谈心活动流于形式,影响谈心效果。
转变,迫在眉睫;方法,应运而生。随即,该旅结合基层实际,探索推开“互动式谈心法”,明确“三可三不”原则:战士可主动约干部谈心、下级可向上级反馈意见、谈话身份可随时转换,不设身份门槛、不搞形式过场、不限场合时机。
“谈心地点不固定,操场上、器械场都能聊;话题不设限,成长规划、生活趣事都能谈。”该旅机关干部宋雨德介绍,谈心与被谈心,同是倾听者,互为解惑人;各营连还定期组织恳谈会,鼓励官兵围绕如何解开“思想疙瘩”畅所欲言。
一次,某营组织施工会战。某连闫连长婚期将至,他担心自己休假离开,会给完成任务带来影响,一时变得很急躁。一级上士易鹏见状,主动找闫连长聊天。“有我们这些骨干在,您就放心休假吧!”经过一番深谈,闫连长终于吃下“定心丸”。像这样战士主动为干部解忧的例子,在该旅还有很多。
“互动式谈心法”推广以来,该旅官兵士气高涨。前不久,一次任务攻坚中,由于施工时间长、强度大,一些战士身心逼近极限。机关干部在谈心中及时了解到这一情况,采纳一名战士提出的建议,对作息时间进行了临时调整,保证大家充分休息,以利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