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列兵走上“先锋人物”领奖台,第72集团军某旅以战选人育人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列兵走上“先锋人物”领奖台,第72集团军某旅以战选人育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3-13 11:14

列兵走上“先锋人物”领奖台

——第七十二集团军某旅以战选人育人的一段经历

  ■姜晓晨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童祖静

  前段时间,第72集团军某旅举行“先锋人物”颁奖典礼,一名列兵登台领奖,在官兵中引发热议。

  这名战士名叫李大征,入伍仅一年。令记者有些意外的是,他去年的军事训练总评成绩并没有排在前列。

  带着疑问,记者走进李大征所在连队一探究竟。

  “李大征入伍时间较短,基础体能尚在提升阶段,因此总体成绩不高。”该连指导员告诉记者,李大征此次能够获得荣誉,得益于他对部队战斗力建设作出的贡献。

  原来,李大征是一名“持证入伍”的特长兵,入伍前就是学校小有名气的无人机飞控手。来到连队后,他主动报名参加上级组织的无人机飞控手集训比武,通过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最终在比武竞赛中取得单课目第二名的好成绩。

  后来,他又成为集团军小型无人机飞控专业唯一一名列兵教练员,带教出一批无人机专业骨干。

  “虽只是一名列兵,但能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获得佳绩并不容易,应该给予奖励。”在参赛人选推荐阶段,李大征所在营党委全力举荐。

  对此,也有官兵存有疑虑:“凭借‘一招鲜’就能‘吃遍天’,那以后谁还追求全面发展、全面过硬呢?”

  “基础课目当然要练好,但小李的体能成绩不理想只是暂时的,他的多项成绩一直在稳步提升。”讨论中,该旅党委态度一致:新装备列装后,有的官兵存在畏难情绪,一味盯着“米秒环”,不钻研运用新技术,我们要把“战斗力贡献率”作为评优评先的硬杠杠,大力表彰在新技术运用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官兵,树牢向战为战导向。

  最终,大家一致同意推荐李大征参评旅队“先锋人物”。连队还安排体能骨干与他结成对子,帮助尽快补足短板。

  结合这段经历,该旅组织基层官兵围绕“如何当一名好兵”等主题开展群众性讨论,引导大家牢固立起向战练兵、为战育人的鲜明导向。

  “好兵就要平时过得硬,战时打得赢。”二级上士张广太告诉记者,他前一年参加旅综合演训时,面对“蓝军”多次袭扰依然顺利完成工程保障任务,年底也被旅里评为“先锋人物”。

  “闻战则喜、不畏艰险、敢打敢拼,这些特质我总能在‘好兵’身上看到。”对此,一级军士长孙波感同身受。去年孙波带队参加上级比武,李大征就是其中一员。

  “不论资历看能力,按照战斗力贡献率给予荣誉激励,如今已成为官兵的普遍共识。”孙波说。

  翻开旅队荣誉簿,记者看到,“油料尖兵”胡安康、“财务尖兵”蒋凯等一大批年轻战士被聘为“首席教练员”;通过广泛开展“师承带教”活动,20多名列兵走上主战岗位,38人当上技术骨干;建立高级军士“人才库”,10余名高级军士在不同战位发光发热……随着人才培养机制不断优化完善,该旅官兵牢固立起战斗力标准,岗位成才、战位建功的信心持续高涨。

  记者感言

  树牢“战斗力贡献率”导向

  ■童祖静

  硬币两面看,人才不求全。如果仅从“米数、秒数、环数”等方面来衡量,李大征的个人成绩并不突出,但从对“战斗力贡献率”的角度来讲,他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不仅能自身练就过硬技能,在比武场上脱颖而出,还能发挥特长,带教出一批无人机专业骨干,对部队战斗力建设带来显著效益。

  当前,一大批高学历官兵进入军营,大量新武器、新装备列装使用,为能打胜仗提供了人才和物质基础。但是,“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虽然每名官兵都有各自的优长与短板,但作为军人,始终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面向未来战场练兵,着力提高战斗力贡献率,而非一味盯着在比武中拿奖概率高的课目练。

  因此,在工作和训练中,各部队要树立提高战斗力贡献率的良好导向,探索完善荣誉激励机制,坚持“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引导官兵紧盯强敌对手练强本领,把部队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制胜优势。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