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高效输送燃料?俄军决定修管道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如何高效输送燃料?俄军决定修管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2-27 10:05

  中新网2月26日电(钟新军)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2月下旬报道,俄军将新组建多个管道旅,以满足部队在大规模作战行动中补充各种燃料和水的需求。

  历经3年战火洗礼,俄军在后勤方面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而用管道向前线提供燃料补给,就是其中之一。

  都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而大批坦克、飞机、装甲车要想发挥作用,离开燃料肯定玩不转。

俄军铺设管道。图/塔斯社

  数据显示,美军一个拥有348辆坦克的装甲师,每天消耗燃料高达230万升。一架F-16战斗机每小时飞行消耗的燃料,足够一辆私家车用上2年。

  而前线作战的俄军,从战车机动、冬季取暖到各种军用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样依赖海量的燃料供应。

  外媒称,战况最激烈时,俄军日均消耗燃料约1500万升。如果用载重10吨的卡车来拉,需要成千上万辆汽车川流不息地接力运送。

  但缺少防护、易燃易爆的燃料运输车,往往是敌方的优先打击目标。

  俄军事专家利托夫金表示,行驶在前线附近道路上的燃料运输车很脆弱,尤其在敌方攻击无人机活动频繁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美国《新闻周刊》曾援引乌战报称,2024年11月13至14日,俄军损失194辆汽车,其中燃料运输车就有124辆,占比超六成。

  战报数据虽可能夸大,但俄军燃料补给体系屡遭袭击,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从2022年冬季开始,俄军的油罐卡车、燃料列车、海上油轮,乃至后方的炼油厂、储油库等,不断被对手无人机袭扰,累计损失相当巨大。

  有鉴于此,俄军决定重拾历史经验,组建更多的专业管道部队。

  俄《消息报》称,上世纪80年代在阿富汗期间,苏军80%的燃料和淡水补给,都是靠代号276-I的管道旅提供。

  另据塔斯社报道,相比传统金属管道,俄方研发的新型玻璃纤维管道重量轻、耐腐蚀、寿命长,并采用预制可拆卸模式,非常适合战区快速铺装。

  俄军事专家科尔涅夫指出,虽然管道也会遇袭损坏,但相比“一失全无”的油罐车,其不仅可快速修复,而且容易伪装,运输效率更高。一条40公里长的管道日均输油1000吨,只要十几条管道就能满足前线需求。(完)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青岛:小小蓝莓果 致富金豆豆

  • 甘肃敦煌开通两条新航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长期以来,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随着AI技术的突破,气象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水平。2023年,《科学》杂志将“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评为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同年我国主导的AI大模型在精细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这些里程碑既展现了大气科学与AI融合的潜力,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灾减灾创造了新机遇。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快,公众的期待与担忧越是急剧上升。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如何缩小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论坛上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
2025-03-27 05:1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养老领域,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因此智能养老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5-03-27 05:10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