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严格伙食管理 提升保障水平
——来自3个基层单位加强伙食管理的见闻
写在前面
伙食管理关系基层风气建设,关乎官兵切身利益,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规范基层伙食管理,加强炊管队伍建设,引导相关人员提升法治素养和履职能力,有利于部队持续提升伙食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官兵利益。当前,各部队严格依据相关法规要求,做好给养消耗登记统计;加大监督力度,严格伙食费交纳工作;从源头入手,做好副食品采购验收,确保基层伙食管理规范化、法治化,进一步推动基层风气向上向好。
新疆巴音郭楞军分区严格落实伙食管理制度。图为基层风气监督员对采购的菜品进行检查验收。张 迪摄
算清明白账——
给养消耗登记精细化
■林盛辉 叶绍卿
清晨,武警福建总队某中队厨房操作间内,中士郑译宾对照伙食操作标准,称量好所需面粉,通过精准规范操作,完成早餐制作。这是该支队推行伙食精细化管理后的日常一幕。
此前有段时间,个别单位伙食管理不够精细精准。有一次,支队司务长例行检查时,发现某中队食品消耗数量与登记簿记录存在偏差。向给养员小王了解情况得知,因部队马上执行任务,且忙于战备值班轮换,为节约时间,小王每日将剩余食材匆匆存入冰柜后便投入其他工作,打算过几天再一起登记。
“相关规定明确,要逐日登记给养消耗。这一规定看似繁琐,但精确的伙食登记统计能有效提升战备物资周转效率,为营养配餐提供科学依据。”司务长立即叫停此类不规范的做法,对小王进行批评教育,责令立即整改。
“餐桌连着战场,每一克给养都承载着战斗力。依法抓建必须落实到每一个战位、每一本台账。”支队领导得知此情况后,要求相关部门深入剖析问题症结,开展教育整顿。以此为契机,支队定期组织炊事员、值班员进行专项培训,强化法规意识和业务能力。他们还编印下发《给养消耗登记操作手册》,明确各类物资的计量方法和登记标准,要求基层风气监督员对登记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为避免登记过程中出现疏漏,支队升级改造伙食计量设备,统一配备专业计量工具,实现主副食品、调料和燃料等的精准计量。工作实践中,他们实行“双人双核”机制,要求炊事员和值班员必须同时在场计量、共同签字确认,并在登记凭证上注明计量时间、计量工具等信息。同时,在各食堂设置电子公示屏,实时显示当日食材消耗数据,接受官兵监督。
该支队还建立给养消耗全链条追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自动比对采购、验收、消耗等环节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前期,某中队在系统中发现数据异常,显示食用油消耗过多,经查实为计量工具故障,及时进行了维修,避免数据失真。
“每天的食材消耗数据都能在公示屏上看到,这种透明化管理让大家对伙食保障更有底数。”某中队中士王旭感慨。如今,基层中队给养库配备了智能温控系统、物联网电子秤等,“智能给养平台”清晰标注关键数据,给养消耗登记统计更加规范,为部队战斗力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营造好风气——
来队就餐交费严格化
■石 涛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张石水
“这是我本月的伙食费,请收好。”前不久,收到蹲连住班的机关干部主动交纳的伙食费,第76集团军某旅某营司务长小王感慨,“现在按规定主动交纳伙食费已成为习惯,伙食费管理正规,部队风气越来越纯正。”
此前有一次,小王曾为是否收取蹲点干部的伙食费心存犹豫。当时,机关刘助理员在该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蹲点指导。蹲点期间,他不仅指导食堂调剂官兵伙食,还向上级申请,给营队配发了新式炊事用具。蹲点结束前,按规定刘助理员应当交纳当月伙食费,小王却感到,刘助理员帮助营队解决了诸多矛盾问题,一个月伙食费也没有多少钱,自己主动去要显得不够通情达理,就始终没好意思张口。
后来,刘助理员主动找到小王,按标准交纳了伙食费。“相关规定明确,机关干部下连当兵、蹲点、代职,按照基层单位伙食费标准交纳伙食费。一个月的伙食费看似不多,但它牵涉的是战士利益,影响的是机关干部形象,绝非小事!”最终,小王收下伙食费,并将收据张贴在食堂的经济民主专栏上,获得官兵认可。
该旅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发现,以往,个别机关干部或官兵家属临时来队就餐后,不按规定或不及时交纳伙食费的现象尚未完全杜绝。对此,有官兵认为,就一两顿饭,伙食费金额较少,不必斤斤计较;还有的司务长碍于情面,选择自掏腰包进行垫付……
漏交的伙食费虽然金额不大,但违反了相关规定,更损害了基层官兵利益,直接影响单位风气。该旅党委研究感到,纠治问题的关键,在于立起依法依规的尺子,从规范伙食费入手,坚决照章执行,不差一分一厘、不打人情折扣,切实引导官兵树牢法治观念。
他们广泛征集基层营连反映的意见建议,拟制下发《党委机关改进作风具体措施》《家属来队期间“十不准”》等规定,要求机关人员及来队家属在基层单位就餐后,必须严格按照基层单位标准交纳伙食费,基层风气监督员全程监督,并由营连司务长在其个人伙食费一栏中签字确认。
将“催着要”变成“主动交”,有效提高了伙食费管理质效。前段时间,不少官兵家属来队探亲,其间需要在连队就餐。大家都能第一时间询问伙食费标准,并按时足额交纳。如今,家属来队“不交伙”、上级来人“加个菜”等现象得到根本纠治,基层风气更加纯正。
严把入口关——
伙食采购验收规范化
■丛镕基 邓 哲
检查外部包装、称量核准重量、抽样观察品质……天光初亮,海军某旅某连验收小组赶赴营区大门,接收当天采购的副食品。核对无误后,小组成员共同在送货单上签字验收。
参与验收的连队干部冯广迪介绍,旅队对副食品验收相关工作持续关注,要求基层注重加强验收人员队伍建设,将以往的两人验收变为给养员、风气监督员、厨房值班员及一名干部组成的验收小组共同查验菜品。
旅机关刘助理员告诉笔者,基层副食品隔日采购一次,每次采购数量较大。此前,个别基层验收人员对验收流程规范不清楚,起不到把关作用。比如,连队厨房值班员采用轮换制度,个别值班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是不太熟悉验收标准,只签字不检查;有的给养员发现购买的活海鲜被冷冻海鲜替代、部分水果品质等级降低时,不敢较真碰硬,依然确认验收,造成了伙食经费的浪费。
“副食品验收把关不严,直接影响官兵饮食安全。”刘助理员说,分析以往问题现象,他们意识到,规范副食品验收工作不仅要提高相关验收人员的能力水平和法规意识,做到一丝不苟履职尽责,还要强化检查监督、严肃执纪问责,完善验收整体流程。
该旅党委对此高度关注,他们要求机关相关部门依据法规要求,进一步细化验收标准,并经常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向验收人员讲解关于副食品种类、质量、价格等方面知识,提升验收人员业务水平。具体工作中,各级加强对副食品供应商的招标把关,及时与存在质量不合格、缺斤少两等问题的商家解除合同;严格落实厨房值班员制度,要求副食品接收必须两人以上同时在场进行,并依规填写伙食管理登记簿,各营连交叉安排风气监督员进行监督。
“下单采购、储存运输、核对验收、出库使用,副食品采购验收流程清晰透明,大家才能吃得放心。”验收过当日菜品,某连给养员小李拿出伙食管理登记簿,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各品类副食品的数量质量、保存状态、品质情况等信息。他说:“依法依规加强验收管理,缺斤少两、品质下降的现象不见了,官兵的伙食质量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