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浅析网电新质战斗力生成机理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浅析网电新质战斗力生成机理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2-20 08:59

  ■徐 珺 罗金亮

  引言

  现代战场上,网电战斗力已成为各作战领域能力迭代升级的赋能器,是联合作战中交战双方竭力争夺的焦点,深刻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随着科技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群,正推进智能化系统和无人平台赋能网电作战领域,驱动战斗力要素革命性突破、创新性配置、创造性运用,迫切要求加强网电新质战斗力研究,从而有效把握网电新质战斗力生成特点和规律。

  网电战斗力变革的内在规律

  网电战斗力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生成过程中有其自身逻辑脉络,表现出固有的内在规律。

  从历史逻辑看,军事革命引发战斗力变革转型。网电战斗力及其运用几乎与近代以来历次军事变革相伴而生。19世纪,一些国家军队及时将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为作战能力手段,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优势。在随后的军事革命中,军事强国率先建立了集软硬杀伤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战手段。其中,英国重点发展海上电子战能力;德国组建的机械化军团助力其一度横扫大半个欧洲,电子战力量功不可没;美国运用全新的网电一体对抗能力,展现了战斗力的深刻变革。这些充分说明,重大军事变革是网电战斗力属性进化演变的底层逻辑。

  从实践逻辑看,战争质变加速战斗力迈向新阶段。在战争形态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网电新质战斗力随之生成。当前,伴随新的战争形态对网电作战提出的新需求,网电作战呈现智能、全域、融合等特征,这无疑将打造网电新质战斗力优势摆在更加突出地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大力发展新型网电战斗力系统,呈现出由分离向融合、由单装向集群、由有控向自主、由单域向多域、由实物向虚拟互动发展的新质功能的突变和重塑。从实践逻辑看,战争形态的质变更新,必将引领网电新质战斗力的升级和跨越,也将改变网电空间攻防对抗样式、规则和结构。

  从发展逻辑看,改革创新推动战斗力革命性改变。网电新质战斗力追求更具优势的“质”,在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发展逻辑上,随着网电战斗力要素的提升,而呈现出更为先进的战斗力质态,这也是持续改革创新的过程。网电领域高新技术密集,学科专业多样且高度交叉,电子网络设备又呈现集成化、网络化、体系化特点,这些决定了网电战斗力是由多域网电作战力量组成的十分复杂的战斗力系统。因此,发展网电新质战斗力,要通过创新升级网电作战要素,打通战斗力生成堵点卡点,引导网电新质战斗力建设在发展新域、补齐短板、精准施策上取得实效。

  网电战斗力生成的内容体系

  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网电新质战斗力生成,把质效提升引入到战斗力系统结构的重要层面,成为创造网电新质战斗力优势的关键。

  高科技对抗新手段。科技进步会促进网电作战手段形态的演变,重构具有高科技新质能量的手段结构。一方面,电磁频谱战向高频延伸、向网络空间延展的趋势,将加速多种新兴网电侦察、攻防和软硬杀伤手段的形成,这些手段可在多维战场空间更为灵活地跨越作战领域编组运用。另一方面,多域空间的网电威慑、干扰、欺骗、毁伤能力,呈现多元并存新特点,在时域、空域、能域上可根据任务需要进行内聚式功能融合,实现“同质同力”。

  高势能复合新战力。网电战斗力要素与网络化交互,形成新型网电软硬兼备、复合攻防战斗力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电战斗力的内部网络之间是一种融合共生的关系,打破了树状结构严格的层级与环节,能显著提高网电战场感知、机动、打击、防护等单元的作战效能。二是网电战斗力的外部网络化,将改变以往网电分离、对抗能力“小而全”“大而全”的结构,单元功能合成化将是网电战斗力建设的方向。目前,信息化智能化的能力要素复合有向高端发展的趋势,预示着网电战斗力结构将产生质的飞跃,体现了网电作战高势能复合战斗力发展的新形态新空间。

  高质量制权新优势。现代战争,争夺网电空间控制权的行动将首先全面展开,网电打先锋、贯穿全程用,已成为夺取作战制权的基础。当下网电目标宽带化、分布式,要求系统集成发展“云、网、群、端”等全新要素,重构网电作战系统,提升整体作战效能。一是信息要素综合集成,在制权精度、准度和速度上实现质的跃升,使网电制权作战行动能灵活、快速、高效地实施。二是以智制胜成为综合集成强能方向,形成了更加显著的全域、全时网电制权感知、决策、机动、打击和保障优势。三是军兵种网电要素聚合成联合网电部队,体现出军兵种网电作战的高度联合。

  高效率协同新模式。伴随智能网电人装交融系统发展,网电对抗方式将由“人装结合”向“人装融合”转变,网电人装智能交互、深度融合为有机共生的协同体,作战体系在“人+网络+装备”的高度结合共同作用下,更具有涌现性、自聚焦、快速对抗、自主协同的特点。网电人装合一、实时响应、默契互动,促使战斗力生成机理向网电时域、空域、能域融合的无人系统集群对抗方式演进,二者交互叠加联动拓能,产生出网电作战整体质变效应。

  网电新质战斗力的生成培育

  网电新质战斗力生成培育,需要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扎实有效工作。就目前来看,应着重把握以下问题。

  拓展更开阔的自主创新思路。只有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推进网电新质战斗力发展的加速器,才能始终保持网电对抗上的优势。要突出网电新质战斗力结构、规模和布局创新,形成系统的网电新质战斗力理论与战法体系;突出对前沿性、颠覆性网电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整合,注重网电战斗力要素的创新性配置;突出融合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控制技术和创新网络体系结构,推动产生新的以智能无人平台为主体的网电装备体系;突出网电对抗能力加速向网电相融方向转型发展。

  确立更科学的新力建设观念。网电新质战斗力生成培育,是一个创新概念、引领构建新质力量,推动能力质变的过程。近年来,一些军事强国网电战斗力建设内容出现了整合所有作战能力的新动向。从中可以看出,实现网电新质战斗力系统整体的最佳功能,需要科学把握网电战斗力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目标与结构功能的关系,以体系演进、融合发展的思想为引领,推动网电新质战斗力融合互补、外溢和聚合,实现跨领域、跨系统、跨层次资源的一体规划设计。

  寻求更高效的迭代发展路径。军事力量体系作为一种复杂巨系统,其建设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遵循内在规律。在新域网电活动日益增长的阶段,需要从某些局部领域突破,有重点地确立网电作战理论、对抗技术、武器装备等各领域重大创新工程,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太空、水下、远海、深地、网络等新域作战能力,以形成独特网电战斗力优势。

  形成更优化的体系统筹机制。加快网电新质战斗力生成培育进程,关键在于着眼网电空间的相融性,创新顶层设计、集中统管和体系统筹机制,优化决策管理、协调机制。要突出构建具有前瞻性、实战性的需求、规划和计划体系。通过需求体系,形成生成培育需求清单,牵引科学发展;通过规划体系,明确发展目标布局、重点任务,构建面向全局、面向未来的发展格局;通过计划体系,将长远的战略设计图谱转化为紧贴当前的具体方案,在统一计划下使全域协调一致,形成推动网电新质战斗力生成整体优势。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同心:储农资 修农机 保春耕

  • 早春时节田间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