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能化战争面面观丨浅析智能化作战理论创新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智能化战争面面观丨浅析智能化作战理论创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2-18 09:58

  ■李其东

  引 言

  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军事智能加快应用,正在引发军事领域链式突破,推进人类战争加速向智能化形态演进。紧跟智能化战争发展,需要适应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把握智能化战争演变趋势,掌握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驱散智能化战争“迷雾”,高效创新发展智能化战争作战理论。

  敏锐把握“以智制胜”的作战理论创新趋势

  充分认清未来智能化战争发展趋势,是创新智能化战争作战理论的前提。一是智能化战争作战理论创新模式由“因战而新”向“未战而新”演变。信息力和智能力是智能化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武器装备因为智能技术支撑而呈加速更新状态,智能化手段可以让尚未开始的战争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战争发展演变,使传统武器和战术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时间被不断压缩,根据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战争进行经验总结的“因战而新”作战理论创新模式已经难以跟上智能化战争形态的演变速度,基于合理推测与科学推演的“未战而新”作战理论创新将成为可能。二是智能化战争作战理论创新内容由“与时俱进”向“预时而进”演变。传统作战理论创新立足“有什么样的武器打什么样的仗”,研究“用现在的战术打未来的仗”,战术创新与武器装备更新在时间上几乎同步或稍有落后,是“与时俱进”式的同步关联关系。智能化战争战场不断从传统空间、时间向新的时空领域拓展,作战胜负由战场空间占主导向备战空间占主导转移,战术创新和武器装备更新在时间上是着眼未来的前瞻设计,是“用未来的战术打未来的战争”,将呈现“预时而进”的关系。三是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由“战法取胜”向“算法取胜”演变。智能化战争,大量无人智能武器将走上战场并主导战争走向,智能化的关键是算法,传统靠“战法取胜”的制胜机理将会被“算法取胜”取代。算法的关键是“算力”,“算力”决定“战力”。智能化武器的发展促使战术创新前移到“算法领域”,将战法变算法、将战术固化为技术,或许是未来智能化战争作战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四是智能化战争主导因素由人的“神机妙算”向机器的“智机精算”演变。智能化战争大量新型武器装备“登台亮相”,指挥员在战场上排兵布阵的时间有限,依靠战术弥补技术劣势的“窗口”减少,战术设计将更多在战前通过算法设计融入成体系的武器装备和迭代训练中,传统作战规则被颠覆、制约作战的瓶颈被突破、作战效果被控制,赢得战争的方式将颠覆现有认知。智能化武器装备依靠强大的算力成为作战体系的关键环节,其“智机精算”能力将超越人的“神机妙算”能力。

  构建秉持“未战而新”的作战理论创新体系

  智能化战争作战理论创新应发挥作战概念的引领作用,建立动态更新的创新体系,研究“用未来的战术打未来的战争”。一是构建“未战而新”创新范式。利用智能化手段可视化构建未来战争场景,进而牵引作战理论创新,打通作战概念提出、论证、应用动态更新的闭合回路,并与武器装备研发有机融合,在战争没有打响的时候准备好全新的、先进的、经过论证的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构建“未战而新”的智能化战争作战理论创新范式。二是重构“无人智能”作战理论体系架构。着眼未来作战形态变化,更新传统思维模式,研究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设计创新智能化武器战法运用,大胆构想智能化战争新模式,创新无人作战、智能作战理论体系。三是加强“专司主营”统筹管理。健全完善主管和推进智能化战争作战理论创新相关工作制度机制,让作战理论创新从专项任务变为常态任务,确保抓建有依据、落地有措施。四是营造“开门创新”学术生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敞开作战理论创新大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质量标准,发动人员广泛参与作战概念开发,集思广益、集智创新、集力突破,推动作战概念迭代更新。

  建设支撑“预时而进”的作战理论创新平台

  兵棋、虚拟仿真等技术发展让战术的“预先”研究成为可能,作战实验室成为未来作战理论创新的主战场。一是加大作战实验室建设。作战理论创新是对战争的预实践研究,过去受手段限制,很难对作战进行科学推演。随着兵棋推演系统、模拟仿真系统等迭代发展完善,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将未来战场情景逼真设置、让交战双方高度模拟对抗。通过建设作战实验室,打造作战创新预实践平台,既可以为创新的战术进行深度模拟论证、科学评估,检验作战理论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意见,也可以运用智能推演系统深度学习功能,模拟未来交战双方可能情况,在对抗推演中创新战术,提出新作战概念,促进作战理论深入创新。二是建立理技同步融合机制。作战理论创新与武器装备研发要同步融合,将战术“定型”并“物化”为武器装备的战技术性能,最大可能模糊并缩小战争预实践与战争实践之间的差别。打通将先进作战概念转化为部队实际战斗力的各个环节,形成从提出概念到成立实验部队、评估论证、演习检验、形成实案、专项训练的新质战斗力生成机制。要从技术和战术的结合上,紧盯先进技术发展,主动将人类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观念融入武器装备研制和作战理论创新中。三是建立研训一体研发机制。武器装备研发要按照最新开发的作战概念,从论证环节抓起,由专业作战人员提出武器装备研发需求并全程参与论证和咨询;技术研发人员也要参加部队武器装备训练、演习实践,掌握装备实际使用情况,促进装备改进提升,形成技术人员跟训跟演、战术人员参研参论的战、技高度一体化研发机制。

  切实强化“理技融合”的作战理论创新应用

  智能化战争“算法领域”的战术创新和“未战而新”的作战理论创新模式,要求“预时而进”前置研发智能化武器装备,把新的作战理论预置融入武器装备研发。一是前置战术创新。智能化作战理论创新牵引智能化武器装备推陈出新。在遵循制胜机理的基础上,按照战术要求将先进技术物化为智能化武器装备,把战术上需要达成的效果通过武器装备的性能更新实现,提前占据对敌作战优势,战术创新从战场前移到论证会、实验室、演习场,前移到控制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关键程序算法上,战场转而成为展示技术、战术创新成果的舞台。二是前置装备性能。发展适应多种空间环境、能够快速机动、可以实施精确打击并抗复杂电磁干扰的无人智能化武器装备,使之具备自主学习、自主适应、自主反应能力,在技术支持下迭代更新。三是前置算法程序。智能化战争获胜的一方必然是拥有“算法制胜”能力的一方,更好的战术要靠更好的算法来实现。先进算法会极大提升智能化武器装备“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装备战斗力。未来战场上,大量武器装备将根据程序进行快速计算并调整行动。如无人机“蜂群”战术,如果没有强大的算法支撑,就很难实现自主集群作战、自主规划航线、自主识别目标、自主领取任务、自主展开攻击、自主动态适应。

  汇聚打造“高智多能”的作战理论创新团队

  智能化战争依然是在人主导下、运用智能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本质上仍然是人类社会的暴力冲突。加快作战理论创新,必须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力量。换言之,只有打造群体化的作战理论人才方阵,方能研战知战胜战。一是实践丰富的指挥员。作战理论创新是指挥员的看家本领,是胜战的内在要求。指挥员是军队的大脑,决定了军队的发展方向和作战理念,高级指挥员尤其要加强知识更新和理念更新,紧跟智能化战争发展趋势,掌握智能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的最新情况、创新打赢智能化战争的战略战术,跟上智能化战争发展步伐。二是一线对敌的指战员。基层官兵离战场最近,创新最具活力。让作战理论创新最大化服务备战打仗,必须重视将现实军事斗争前沿、练兵一线的基层官兵积极性激发调动起来,大力提升作战人员智能化武器装备运用水平。智能化武器装备不同于传统武器装备,需要更加专业的操作人员和更加精准的运用方法才能发挥最佳战斗效能,要集作战指挥员、装备研发设计员、战斗员功能于一身,实现对未来作战的重塑和无缝掌控。三是专业精深的研究人员。高素质专业研究人员是理论创新的制高点,摘取军事理论明珠,需要建好理论研究专家方阵。通过构建“小内核、大外延”的作战理论创新团队,精准对接需求、战术和技术,将智能化科学技术快速转化为智能化武器装备、智能化作战能力,消弭技术向武器转化的“时间差”,实现研、用、训良性互动。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铁路物流运输助力春耕生产

  • 辽宁营口:“北粮南运”运输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上,河南农业大学“‘醛’球无敌”博士后科研团队的《木制细胞低碳增强结合关键技术》项目赫然在列。团队负责人彭万喜难掩笑意:“自2021年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拿金奖后,我们团队就荣誉不断。这背后,是国家对甲醛防控治理的日益重视。”
2025-02-18 09:27
重塑金身,树皮、籽壳和叶脉中的杜仲胶可作为首选材料。
2025-02-18 08:56
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17 10:16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2025-02-17 10:14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2025-02-17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