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学员俱乐部激发学员动力活力,助力海天擎鹰人奋斗成长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学员俱乐部激发学员动力活力,助力海天擎鹰人奋斗成长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2-18 09:57

学员俱乐部为成长赋能

  ■韩晓东 赵 明 魏 娜

  学术报告厅内,19个学员俱乐部的学员代表依次走上讲台,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示俱乐部近一年开展的丰富活动和建设成果。

  台下,来自不同教学系的5名高职教员在第一排就座。作为考核专家,他们不时抬头提问、侧身交流、落笔打分。后排的俱乐部指导教员们既紧张又期待,做好随时进行“场外援助”的准备。

  这是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星级学员俱乐部年度考核”的现场——每年初,该校区各学员俱乐部通过接受考核总结过去、筹划未来。

  “一方面要看获奖数量、成员多少等量化指标,另一方面要看俱乐部对学员军事素质、创新思维、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塑。”考核前,各评委与指导教员就打分标准达成一致。

  考核标准反映的是教学理念和育人方向。近年来,该校区结合学员兴趣爱好和部队需要,探索“俱乐部+主课堂”“海味+战味”育人体系,用课程教学夯实学员知识根基,用学科竞赛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用俱乐部平台激发学员动力活力,培养了一大批心怀热爱、不懈奋斗的海天擎鹰人。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机械创客俱乐部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斩获佳绩。

  擎鹰梦想在这里点亮

  “去年,我们俱乐部学员毕业联考优秀率90%,外场课平均90分以上,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100%……”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星级学员俱乐部年度考核”现场,第一个进行汇报的学员陈成率先亮出“成绩单”——所在俱乐部学员实践能力数据图。

  陈成是“飞鲨”俱乐部的学员代表。为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此出色?带着问题,笔者走进该俱乐部活动现场,一探究竟。

  在某标准化机库,学员们围着战机爬上爬下,进行发动机维护、通电接电、军械拆装等操作。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通过模拟器开展陆基、舰基起降,对空、对地攻击等数十个飞行课目。经过反复操作和模拟演练,学员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

  毕业学员黄家宝就是获益者。他曾是“飞鲨”俱乐部一员,到部队后任飞行团机械师。工作中,他活用在校操作经验,将飞机机翼检修方法与飞机舵面铰链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并处置了相关隐性安全问题。

  “我们的理念是寓学于行、寓学于乐,真正把学习力转化为服务部队的战斗力。”汇报结尾,陈成的话引起台下官兵共鸣。

  不仅“飞鲨”俱乐部,无人机航模俱乐部的学员们也对飞机构造了如指掌。都说每一名海军航空兵心中都有一个飞翔梦,学员吴锦鑫也不例外。

  第一次走进无人机航模俱乐部的活动室,环顾四周,吴锦鑫感到大开眼界:地板上,从螺旋桨飞机到固定翼飞机,排列摆放着不同大小和类型的航模;展架上,一排排军内外大赛获奖证书引人注目;实验桌上,一沓沓手绘稿蕴藏着设计者的灵感和匠心……

  “我要在这里创造一架自己的飞机!”吴锦鑫内心振奋。

  制作模拟器、实测模拟器、制作成品飞机;试飞、坠机、复飞……3个月过去,所有步骤按流程实施,吴锦鑫的航模却怎么也飞不成功。

  一筹莫展之际,指导教员马洪儒拿起无人机模型,仔细端详后说:“实践的成功,离不开扎实的理论支撑。结合课堂内容,我们要重新思考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是否得到发挥。”

  于是,吴锦鑫开始认真琢磨原理,探寻问题所在。在和俱乐部成员们深入研究探讨后,吴锦鑫发现飞机的尾翼设计不够合理,导致飞行中无法控制方向。

  经过细致周全的改进后,无人机再度起飞,绕行一圈、两圈、三圈,着陆……完成了一系列飞行动作后,吴锦鑫身后传来战友们的欢呼声。

  这次经历获得的数据,被吴锦鑫写进了毕业论文中,获得评审专家一致认可。

  该校区发布的毕业学员跟踪调研报告显示,部队普遍反馈,参加过俱乐部创新实践活动的学员军事素养更高、岗位适应能力更强,“俱乐部+主课堂”的培养模式育人效果明显。

  创新火花在这里迸发

  起身、加速、投射,命中目标……考核现场,机械创客俱乐部成员通过视频展示了他们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的参赛作品——某型多功能自动化陆上机器人,吸引了在场专家的目光。

  凭借出色的创新成果,机械创客俱乐部连续两年被评为星级学员俱乐部。

  谈到如何从成百上千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时,该俱乐部的学员上官培统笑着坦言:“原本是陪着同学来报名参加俱乐部,没想到自己也一同报了名;更没想到自己还有创新潜能,并且得到了充分释放。”

  去年3月,学员们从俱乐部指导教员崔爱永口中得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即将开始。作为机械专业的学员,上官培统和战友们摩拳擦掌,决心要一展专业特长,取得一个好成绩。

  在确定项目方向和设计方案后,大家兴致勃勃地购买材料动手组装。但很快,他们就遇到了技术瓶颈。

  机器人运动的核心在于供能。上官培统有些拿不定主意:电池供能是一次性的,不能循环利用,太阳能绿色环保可持续,但使用不便,该如何选择?

  一次,上官培统在与战友聊天时,得知其家人新购买了一辆油电混动的汽车,脑海中瞬间闪现灵感。“汽车可以油电混动,我们也可以做‘电能+太阳能’的混动模式,既解决单一供能问题,还兼具创新推广价值。”

  说干就干,看电路线、焊电容、装主板……学员们边做边学,掌握了许多新技能。经过反复尝试,不断调整改进,他们完成了自己设计的作品。

  大赛现场,上官培统和团队成员制作的机器人凭借功能的多样化和供能模式的亮点,获得全国二等奖。

  “充分发挥想象力,善于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想,这次俱乐部参赛经历锻炼了我的思维迁移能力。”总结经验时,上官培统说。

  事实上,除了敢于“破圈”的想象力,创新有时还要有否定自我的勇气。

  大三之前,数学建模俱乐部的学员吴雨悦已在全军竞赛中斩获最高奖项。然而,接下来两次在全国竞赛中“折戟”,又让她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去年9月,卷土重来的吴雨悦和战友组队,第三次闯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决赛圈”。定下题目后,他们开始构思模型、上手编程,但总是卡在半路行不通。“当时我以为自己与更高的领奖台无缘了。”吴雨悦说。

  距离提交比赛结果还有不到3天,小组成员海航硕建议:“我们不如大胆一点,全盘推倒以往的非线性模型与遗传算法,使用线性处理来一个‘绝处逢生’!”

  时间来不来得及另说,新的处理模式能演算出结果吗?面对这个问号,吴雨悦和战友选择勇往直前。“可能会碰得头破血流,可能最终颗粒无收,但这本就是一个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她心想。

  事实证明,所谓创新的“灵光一现”往往是奇迹的起点,线性处理使得建模求解复杂度降低,编程所需时间显著缩短。

  “小吴,你们成功了,拿到了全国一等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吴雨悦迅速点开教员分享的获奖名单。当看到自己和战友们的名字时,她不由得湿了眼眶。

  前不久,吴雨悦被表彰为海军航空大学2024年度“强军先锋”。谈及未来,她自信地说:“参赛的经历激发了我敢闯敢试的勇气,我将再接再厉,在实践中发现和创造更多新的可能。”

  奋进力量在这里汇聚

  除了成果和荣誉,今年俱乐部评价标准中,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是承办学校大型活动。

  首次开展学员俱乐部考核时,政治教员范晨在看完读书、摄影、新闻报道相关俱乐部的展示后,敏锐地意识到,这几个文化类俱乐部有很多共通之处,可以组成一个“文化联合体”,搭建“思政小课堂”。

“从历史走向未来”音乐情景思政课现场。汪余博、王长歌摄

  去年,校区计划组织“从历史走向未来”音乐情景思政课。政治工作处干事庞星是这次活动的总导演。她发现,想要讲好这堂思政课,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范晨建议她可以充分发挥几个文化类俱乐部的力量,让学员们共同参与进来。

  “情景剧可以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的精神为主线进行”“演出节目还要体现海军航空兵的兵种特色”……音乐情景思政课筹备会上,各文艺类俱乐部成员提出的想法被庞星一一记在本子上。思想碰撞中,一堂以我党我军团结奋进历史进程为主线的剧目逐渐清晰起来。

  会后,各俱乐部积极发挥特长,按照分工投入准备——读书俱乐部学员协助创作剧本,电声乐队俱乐部参与节目演出,学员记者俱乐部负责宣传推广,摄影俱乐部负责节目视频制作和摄影摄像。

  演出当天,大幕拉开后舞台灯光依次点亮,15个节目生动反映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其中,《十送红军》描绘了长征路上的艰苦卓绝,《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展现了抗日战争中革命战士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我从甲板起飞》则讲述了两代舰载机飞行员为海军航空兵部队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为了能扮演好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读书俱乐部学员施蔺杉在演出前反复认真阅读《赵一曼传》,并对照老电影《赵一曼》中的表演进行揣摩。

  冷色的聚光灯下,短发干练的施蔺杉眼角噙泪,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赵一曼牺牲前留给儿子的两封家书。静静聆听的师生们,很多人眼里闪烁着泪光。待她朗诵完毕,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仿佛跨越了时空。走近赵一曼,深入了解她的英雄事迹,革命战士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立体丰满。”回到学员队,施蔺杉和战友们发起了课前5分钟“读红色家书”活动,把更多革命先烈的家书和背后的故事讲给学员们听。

  音乐情景思政课落幕了,但历史的回声绵延不绝。学员记者俱乐部的成员罗邦辉,将节目音频通过“擎鹰”电台播放出来,回响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战歌飞扬,豪情满怀。传承红色基因,昂扬精神风貌,学员们信心满怀奔赴万里海疆。战舰甲板、岸滩阵地、高山站台、海岛哨所,都留下他们奋进的足迹。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