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手绘战术地图”的启示:“土办法”成为制胜的“金点子”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手绘战术地图”的启示:“土办法”成为制胜的“金点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2-17 10:06

陆军某旅结合典型事例引导官兵集智破解练兵难题——

“手绘战术地图”的启示

  ■韩 帅 杨茂生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童祖静

  初春时节,陆军某旅一场夜间渗透训练紧张进行。班长常占带领侦察小队行动时,突遭“敌”强电磁干扰,造成导航设备部分功能失灵。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情,常占迅速取出“手绘战术地图”,手指在一条条等高线上划过,借助地面参照物,很快掌握了周边地形情况。

  随后,常占带领侦察小队保持无线电静默,悄无声息绕过“敌”警戒网,抵达目标点位,完成渗透任务。

  走下训练场,常占指着“手绘战术地图”对记者说:“这里面藏着我们的‘制胜密码’。”

该旅组织夜间渗透训练。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张 毛摄

  让记者想不到的是,这张看似普通的手绘地图,是常占和战友历时数月、修改调整数十次的成果。这张手绘地图的诞生,背后是该旅官兵从“被动适应”到“主动破局”的一段历程。

  去年上半年,该旅奉命参加上级组织的某项训练任务。作为旅里首批使用新型数字化侦察装备的训练骨干,常占信心满满。没想到,行动展开后,他们却在“敌”强电磁干扰下陷入困境。

  回忆起当时的窘境,常占至今仍觉脸颊发烫:因过度依赖电子设备,他和战友迷失了方向,被判失利。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蓝方分队完成包抄任务,使用的是堪称“原始”的油印地图。

  这场意料之外的失利,刺痛了常占那颗不服输的心。他从书架上翻出有些泛黄的《军事地形学》教材,夯实基础技能:夜间按星象辨方位、用步距丈量地形起伏……耗时两个月,常占和战友手绘出营区周边地形图,标注出百余个隐蔽点和十几条迂回路线。

  绘图难,更难的还在后面。首次使用手绘地图参加训练,他们就出了岔子:因地图等高距标注错误,导致沙盘落差过大,战术推演时突击车无法开进预定阵地。

  “这么原始的方法,能行吗?”渐渐地,质疑声多了起来。

  连队训练交流会上,常占举起满是折痕的地图,语气坚定地说:“手绘地图训练不是为了替代电子地图,而是要确保在电子设备无法使用时,大家还能通过保底手段判定方位、为作战行动导航,保证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完成任务。”

  面对挫折,常占没有退缩。他仔细分析归纳电子地图的数据,结合实地勘测手动校准误差。

  “电子版架设框架,手绘版补充细节。”常占通过这样的作业模式,大幅提升了地形分析效率。在旅里组织的“抗干扰导航”比武中,常占带领侦察小队连续3次夺得冠军。

  成绩来之不易。为校准航拍数据,常占带着大家一次次徒步验证,两个月走坏了一双作战靴;编写图像处理脚本时,原本对专业知识一窍不通的下士张远鹏啃下厚厚一本编程教材。一次对抗训练中,系统突然出现异常,在距目标点位还有一段路程的陌生地域,官兵依靠手绘地图上的岩层走向准确判定方位,完成一次“绝地反击”。

  “比制作手绘地图更难的,是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常占坦言,一开始,不少人质疑手绘地图是“开倒车”,这让他和战友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转折,源自一场暴雨中进行的对抗训练。当时,导调组突然切断所有电子设备通联,大部分班组瞬间成了“无头苍蝇”,常占所在班组却利用防水油布包裹的纸质地图,率先发现“敌”防御体系漏洞——一处被数字化系统漏掉的缓坡,顺利完成穿插突袭任务。“那种感觉,就像突然获得了‘双重视力’。”谈及当时的情形,中士陈宇航形容,“电子地图提供经纬坐标,手绘地图标注的枯树、暗河变成了立体坐标。”

  “土办法”的成功逆袭,引起该旅党委的重视。议战议训会上,党委一班人经过深入研究,确立了“三个不能”的原则:不能用电子化替代脑力训练,不能以新装备性能参数掩盖实战短板,不能让创新成果停留在纸面。会后,常占所在班组归纳总结的“复杂环境下导航八步法”被该旅机关纳入训法库。

  常占和战友的探索实践,犹如投向湖面的石子,在该旅激起层层涟漪:旅队“军士工作室”成立“战场生存技术攻关小组”,研发的“多功能地形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旅机关推动训练考评改革,在电子化考核标准基础上,增设“极端条件下人工判读”课目,倒逼官兵找准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应急应战能力;根据战场需求对部分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并预留手动操作接口……

  该旅领导介绍,为推动更多“金点子”落实落地,他们还研究出台基层自主创新细则,建立完善容错机制,立起“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鲜明导向,鼓励更多官兵拼搏奋斗、勇闯新路。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名字玄、门槛高?看量子信息科学如何重塑未来

  • 用雕塑凝固抗战记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王建刚守在水田边,脸上的汗连珠落下,在稻秆上摔出水花。在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下,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已超400万亩,越来越多种粮大户从中受益。
2025-08-04 09:4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韩文标团队首次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为揭开双黑洞的形成之谜提供了全新线索。研究团队注意到,若双黑洞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并合,绕第三个天体的轨道运动会产生沿着观测者视线方向的加速度,进而通过多普勒效应改变引力波频率,在信号中留下独特“印记”。
2025-08-04 09:40
经过近10年的持续攻关,研究团队采用单晶石墨作为前驱体,在金刚石压砧内的准静水高压(2亿兆帕)、高温(1400摄氏度)条件下,成功合成百微米级大小、高度有序的六方金刚石三重孪晶样品。
2025-08-04 09:37
现在,深海所的科学家与合作者首次在深渊极限深度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化能合成群落,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太平洋的深海俯冲带,在海沟中绵延超过2500公里。“我们的分析显示,深渊冷泉甲烷的碳和氢同位素值非常负——指示甲烷是微生物成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
2025-08-04 09:36
光明日报上饶8月3日电 记者王洋、李玉兰、胡晓军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蜘蛛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中发现了跳蛛科合跳蛛属新物种——婺源合跳蛛。
2025-08-04 09:29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