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俄媒:人工智能重塑未来战争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俄媒:人工智能重塑未来战争

来源:参考消息2025-02-07 10:22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近日刊登题为《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武器》的文章,作者是亚历山大·季莫欣,内容编译如下:

  2024年成为人工智能系统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军事领域)迅速推广的一年。今天,这一领域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测试,包括在特别军事行动区进行的测试,表明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几年内彻底改变战争。

  从特别军事行动中得出的不同寻常的结论之一是,下一场战争的主要因素不会是无人机,当然更不会是坦克(尽管它们不会消失,而且还将继续生产、完善和进化)。未来战争的主要因素将是军队处理大数据和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分析数据、控制武器的能力。

  “梅文计划”投入实战

  下面以美国军方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为例,这与我们也有直接关系——早在2023年4月就有报道称,美国的战斗人工智能将在乌克兰战场进行测试。这里指的是“梅文计划”,而“梅文计划”的历史要久远得多。

  2017年,美国第十八空降军指挥部开始在阿富汗为试运行第一套辅助侦察的人工智能系统作准备,该系统后来得名“梅文”。当时,第十八空降军除了指挥传统的第一零一空降突击师、第八二空降师外,还下辖第十山地师和第三步兵师,后者曾在2003年击溃了伊拉克军队的整个左翼。这个兵团的一部分长期驻扎在阿富汗,新系统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擅长游击战的敌人。

  2020年,美国人继续测试战斗人工智能。在第十八空降军的指挥下,“梅文”系统在“赤龙”演习中进行了测试。除陆军外,海军陆战队第二远征队的侦察兵也参加了演习。

  我们现在知道,他们所做的远不止这些。在第一阶段,“梅文”系统从商业卫星获取了军方感兴趣区域的所有近期照片,并学会了搜索重要军事目标的算法。如果是真人,光查看这些资料就需要花费数月时间,而且不可避免地会遗漏各种细节。但“梅文”使用系统所提供的算法,只用12小时就完成了任务,而且没有任何遗漏。

  后来,这套系统又学会了处理不仅是图形数据的其他数据,处理速度也随之加快。现在,“梅文”在第一项任务上花费的时间不是12小时,而是1分多钟。不过,哪怕在提速之前,美国人也取得了一项重要成果。如果说在引入“梅文”系统之前,地面部队约80%的力量投入在搜索目标上,那么在此之后,这一比例下降到20%。部队的剩余资源被用于进攻和击溃目标。

  如今,“梅文”的能力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哪怕一个炮兵营这样的小部队,每小时也能从它那里接收到1000个目标,比它凭借自己力量能够摧毁的目标还要多。

  “梅文”系统取得成功后不久,其背后的帕兰提尔技术公司的身影浮出水面。这是一家以《指环王》中的真知晶石“帕兰提尔”命名的科技巨头——法师通过它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正在发生的任何事。2024年,帕兰提尔公司获得了价值超过5亿美元的合同,负责在军队中推广基于“梅文项目”成果的人工智能系统。

  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陆军基层部队进行实战运用。首要任务是在“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中加入人工智能。这是美国人正在使用的炮兵自动数据处理和目标指示系统,但目前只能在人工控制下运行,所以还不够有效。

  快速破解战场信息

  人工智能融入美军的进程正在路上,乌克兰战场的态势也令其作了大量调整。

  美国人在加强对基辅政权的援助方面也绕不开人工智能系统,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破译俄军的公开无线电通信。

  据称,拥有“梅文”等数据分析系统的美军能对特别军事行动区所有未加密的无线电通话进行录音,并将其自动翻译成乌克兰语和英语。然后根据情报的重要性进行分类,生成相应报告。这样的工作是人类无法完成的。

  在取得成功之后,美国人突然封锁了所有关于情报部门如何帮助乌军的信息。但2024年有消息称,帕兰提尔公司向乌克兰司令部提供了咨询。关于咨询内容的说法不多,首先是选择打击目标。如此看来,美国战斗人工智能系统实际上正在与我们的战斗中接受测试。

  同时,敌人的防御能力也在飞速成长,这与美国开发的用于战斗装备自卫的反无人机自动机枪塔有关。一旦乌军拥有了它们,在复杂电磁环境和火力下攻击就会变成非人力所能及之事。

  特别军事行动的经验表明,侦察部队要查看无人机的所有航拍视频,包括当它们按照已经查看过的路线飞行时。地形的些许变化可能意味着很多东西。比如,昨天还没有履带痕迹的地方今天出现了。

  这时需要立即进一步探查。错过这些侦察迹象意味着可能错过敌人的攻击,或者让己方部队在前进时陷入埋伏。

  首先,人工智能使这个过程完全自动化,排除了人类因疲劳、压力或疏忽而可能造成的错误和遗漏。其次,由于人工智能分析数据的方式和速度与人类不同,这个过程可以加快许多倍。第三,人工智能可以应用数学算法来评估敌人在特定地点出现的可能性。第四,如果让人工智能负责向管理空中侦察的部门提出侦察飞行申请,那么这些申请就能立即生成,并附带说明,以便做决策的指挥官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然,这需要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计算机化。美国人就把赌注押在了上述能力上。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将战斗人工智能用于其他目的,但这是他们的出发点。我们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无人机将自主行动

  俄罗斯在创建战斗人工智能系统方面潜力巨大,并且有自己的特色。使用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系统已经交付军队。

  自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各种类型的无人机,尤其是小型旋翼式无人侦察机发挥了巨大作用。俄乌双方对它们的大量使用导致所谓的网络战在乌克兰发展到过去不可思议的规模。无人机被劫持、迫降,其无线电信号的标识符被用来追踪操作员。乌军情报总部可能有数百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追踪我们的无人机操作员。目前,他们的工作还没有人工智能辅助。

  反过来,我方需要能够自主行动的战斗无人机。对于携带弹药、可重复使用的无人攻击机和侦察机来说,这意味着能够自主进入作战区域和更多类似功能。对于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攻击机来说,这意味着能够自主发现、识别和攻击目标,然后向操作员发送简短的视频报告。

  早在2023年,这些技术能力就在特别军事行动区出现并进行了测试。事实证明,半自动无人机是可行和有效的,制造能自己发现和瞄准目标的“突击手”也是可能的。

  此外,出现了应对乌克兰电子战系统的廉价解决方案——所谓的“引导者”。这是一种用图像捕捉目标的模块,适用于任何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在飞行末段,当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的无线电信号因电子干扰而无法送达时,“引导者”就会给摄像头“绑定”目标图像,自动把无人机带向目标。

  俄罗斯拥有创建人工智能打击系统的潜力,它主要集中在“民间军工综合体”。早在2024年8月,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就在“军队”论坛开幕式上说过,我们赢得特别军事行动的条件之一是“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先进技术基础,建立有效的指挥控制系统”。换句话说,俄罗斯军事领导层也认为,战斗人工智能是未来趋势。

  智能战争拉开序幕

  大量使用人工智能的军队与不使用人工智能的军队作战将是怎样的场面?

  伪装将变得不可能。强大的算力使人工智能算法能够不断查看侦察部队获取的所有资料,不放过任何细节。比如,草地的任何变化(出现凸起)都会被立即分析出来。如果发现凸起下面有狙击手,就会立即对其使用某种杀伤武器。

  传统形式的无线电侦察也变得不可能。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将支持真人声音的无线电交流,入侵无线电网络并获取通话内容只会让敌方情报部门误入歧途。反过来,所有截获的敌方无线电通话将被机器立即翻译和分类,然后报告给现实中的指挥部。

  侦察部队将获得过去完全无法想象的能力。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听到每个摩托化步兵头盔中内置耳机(用于无线电通信)传来的背景噪音,从而发现敌方的火炮射击,再通过士兵身上的大量传感器-麦克风来确定火炮的位置。任何声源都是这样,比如从灌木丛中传来的坦克噪音。

  电子战将失去意义——每个战斗单位都是自主的。

  集群杀伤工具将会出现,但不一定是无人机,甚至可能是目前装备的各种导弹。武器将变得更加智能。比如,反坦克导弹在接近目标时会防止目标在最后时刻猛然离开轨道。

  在作战层面,任何军事计策只能奏效一次,之后永远不会再奏效。帮助策划军事行动的人工智能将学会亡羊补牢,而且一两百年内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用机器智能全面武装的两支军队相互对抗是什么样子,我们还不知道,也无法想象。但显然,这将是所有想保持战斗力的军队未来发展的方向。(编译/刘洋)

  1月29日,一名乌克兰军人正在操控无人机。(法新社)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