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踏访新时代边关丨这是他们坚守在祖国边海防一线的故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踏访新时代边关丨这是他们坚守在祖国边海防一线的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1-27 10:33

  编者按

  时光如白驹过隙,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除夕将至,在这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团圆是永恒的主题词。那些踏上归家之旅的人们,用匆匆脚步诠释着对团圆的向往。

  回家团圆,也是驻守边海防一线军人内心的期盼。然而,总有人为守护边防安宁而坚守,总有人为守望蓝天国门而仰望,总有人为凝望辽阔海疆而伫立,总有人身后是万家灯火,内心是一片璀璨。

  他们,是离家千里的游子、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他们,更是守护祖国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军人。新春佳节,万家团圆,请不要忘记,在遥远的边海防一线,有这样一群军人“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坚守。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浪奔浪涌,惊涛拍岸。祖国西北边防线上,3名新兵第一次踏上巡逻路,为界碑描红;西藏一座不知名的雪山上,陆军某连官兵高举五星红旗,与雪山和界碑合影;南陲某岛礁,守礁战士争相写下申请书:“今年过年不回家,守在海岛战位,守护这座礁盘,就是守护心中的家……”

  遥远与咫尺、温暖与成长、团圆与思念……来自祖国边海防一线的坚守故事说不完。军人心中都有两个“家”,一个在远方,一个在眼前,守哨就是守家。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坚守在边海防一线的官兵献上诚挚的新春祝福。祝福他们的哨位青春更加精彩绚烂,绽放在千里边关,绽放在强军路上。

  山巅的坚守。

  关键词 云端的祝福

  高原春风格外暖

  ■黄体彪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孙 晨 王钰凯

  遥远与咫尺

  “即使风霜遮住眼睛,积雪没过膝盖,我也步履不停”

  风雪同新年一道来了高原,第76集团军某旅驻训地披上一层厚厚的白被。营门口,一支5人巡逻小队刚刚返回。带队的是排长覃大炜,2019年考入陆军某学院,这是他入伍的第6个年头。

  巡逻路线并不长,他们走了整整一上午。高原氧气稀薄,让他们的每一步都变得艰难,也把这段巡逻路拉得更长。

  覃大炜习惯性地望向家的方向。此刻,面对茫茫的雪原,他知道,团圆遥不可及。

  “马上过年了,我们给家人拍个祝福视频吧!”覃大炜的提议得到战友的赞成——万家团圆的日子,驻守高原的军人有谁不想家?5名官兵以圣洁的雪山为背景,在一片银装素裹中拍摄了一段祝福视频。

  很快,这段视频通过上级机关的微信公众号传遍大江南北。让覃大炜没想到的是,这段34秒的视频,竟收获300多万点赞。

  “没想到能这么火。”感慨之余,覃大炜将视频分享到“家人群”里。

  那天点开视频,母亲秦莉没能第一时间认出覃大炜。“几个年轻娃,一样的着装、一样的姿态,看谁都像我儿子。”她捧着手机反复观看视频,终于认出站在中间的覃大炜。

  3700多公里的距离,被网络连在了一起。望着屏幕中“近在咫尺”的儿子,秦莉有点恍惚,眼角泛起泪花。覃大炜黝黑的脸上挂着笑容,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他比离家时瘦了许多,人却更精神了。

  “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完成好任务……”看到儿子在高原的变化,秦莉满是欣慰、无比自豪。

  从“塞上江南”到雪域高原,大河与群山的距离相隔千里。小小的一方屏幕,让这对母子近在咫尺,也把全国人民与边防官兵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点开视频评论区,随处可见网友对边防军人的祝福,让人心生温暖。

  江西网友叮嘱他们“多穿衣服、注意保暖”;重庆网友感叹“是你们的负重前行,换来我们的新年快乐”;还有一位正与病魔抗争的网友写道:“向你们学习,不向任何艰难困苦低头……”

  “感觉心里暖暖的,卫国戍边更有劲了。”覃大炜对天南海北网友们的关怀鼓励如数家珍,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老班长曾告诉他,青藏高原的寒风会持续很久,到了春天还是很冷。覃大炜觉得,今年边关格外暖——有远方亲人的坚定支持,有各地网友的鼓励关怀,边关不止苦寒和荒凉,还有使命与担当。

  回到宿舍,覃大炜翻开笔记本,写下了自己的青春宣言:“即使风霜遮住眼睛,积雪没过膝盖,我也步履不停。”

  温暖与成长

  “祖国和人民,一直在我的身后”

  春节前夕,百余封来信从全国各地学校,寄到了正在驻训的官兵手中。

  中士张易桦用冻得有些皲裂的手翻开一张贺卡,卡片上写着:“叔叔,希望您在边疆的每一天都过得开开心心。”一句简单的祝福,让张易桦红了眼眶。

  最近连队组织了几次战术训练,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训练动作,张易桦摘下防寒手套,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雪域高原,一遍遍地练习。

  他的手便是在那时冻伤的,还划出了几道血口子。读着贺卡上的温暖话语,张易桦忘记了手上的伤痛:“祖国和人民,一直在我的身后。”

  这不是张易桦第一次收到这样的来信。4年前,张易桦刚刚下连,从校门迈入营门,高原的艰苦环境、驻训的繁重任务,曾一度让他迷茫。

  一封封远方来信,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他的心,让张易桦懂得了坚守的意义,更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此后3年,张易桦多次参加各类比武竞赛并取得名次,从一名满脸稚嫩的新兵,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再次收到远方来信,张易桦决定将这几年的感受写下来寄回去,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军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坚守的理解。

  写信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那年,正在上初三的学生赵梓言,被戍边官兵的故事感动,满怀深情地写下一封书信:“挺立在边疆的战士,总是第一个被旭日瞧见,最后一个与月亮告别。哪里需要你们,你们就出现在哪里。”

  很快,赵梓言收到了回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一定站好每一班岗哨,守好每一寸土地。亲爱的赵梓言同学,也希望你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烟雨南国,微风轻拂,如今的赵梓言已经考上了大学,那封来自遥远边关的回信成为她宝贵的珍藏,遇到困难挫折,她常会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一种力量慢慢地在心里坚强生长。

  连绵的群山隔绝了城市的繁华,却无法隔绝这群孩子们对戍边官兵的关怀。这些字斟句酌、一笔一画写下的文字,成为连接千里的情感纽带,化作云端涌动的暖流,书写共同成长的动人故事。

  团圆与思念

  “一家不圆万家圆,我一定坚守岗位,守护好祖国的边疆”

  过年前一周,军嫂王苏苏带着大包小包,从河南踏上了飞往边关的航班。战胜高原反应需要体力,飞机上王苏苏合着双眼想要休息一会儿,却始终没能入眠。越靠近目的地,她对丈夫梁振威的思念之情就越发强烈。

  下了飞机,跟随前来接站的丈夫,她乘车一路来到家属临时来队公寓。这是他们未来两周的“家”——房间内,锅碗瓢盆准备齐全,水电全部接通,暖气早已打开,温度和室外“冰火两重天”,王苏苏感到心里暖暖的。

  临近春节,部队准备好了公寓房,让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探亲家属有了温暖的“家”。

  到了营区安顿好,王苏苏让丈夫帮忙准备食材,给战友们包一顿饺子。煮饺子的锅是临时做饭用的电饭锅,一锅能煮下的饺子数量不多。饺子刚煮好,大家的筷子就接踵而至,饺子瞬间就抢完了。

  “嫂子和我们一起过年,有了家的感觉”“吃了嫂子包的饺子,站岗执勤一点也不冷”……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让王苏苏感到心里暖暖的。

  梁振威班里的战友大多是义务兵,正是十八九岁的年纪,远离家乡的他们,对王苏苏的到来倍感亲切。听说嫂子要给大家做家乡菜、年夜饭,战士们一起叫好:“我们今年有口福了,盼望嫂子年年都来高原过年!”

  营区的另一角,某连活动室里,指导员韩蒙杰接通了列兵钟文武家人的电话:“叔叔阿姨,文武在部队一切都好,请你们放心!”

  “儿子长大了,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虽然小家没能团圆,但我们心里很欣慰。”了解到儿子的现状和部队过年的各种准备,钟文武的爸妈更加放心。

  电话挂断,钟文武激动地表示:“一家不圆万家圆,我一定坚守岗位,守护好祖国的边疆,不辜负家人的期望和嘱托。”

  和列兵钟文武一样,连队十几名新兵都是第一次在部队过年。韩蒙杰放心不下,挨个与他们家人通了电话。

  所有为了梦的离散,终将为了爱而团圆。对于边防军人来说,这爱既是阖家幸福、承欢膝头的温暖,也是爬冰卧雪、坚守战位的大爱。

  距离军营2000余公里外的军嫂许馨芮,收到一条别样的微信,雪山脚下,丈夫许传泽和战友们集体给她送来新年的祝福。此时此刻,同为军人的杨梅正在为即将外出执勤的丈夫陈兴寿整理装具,目送他离开……

  新疆军区塔合曼边防连,一名战士挺立界碑前

  关键词 心底的热爱

  哨所就是家,放哨就是守家

  ■柯青坡

  农历小年,北疆大地寒风凛冽。这一天,新兵丁鹏从连队出发来到草帽山哨所。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张指导员和二级上士刘玉恒专程送他上哨。面对接下来的守哨生活,他的内心既期待又忐忑。

  从哨所到山上的哨楼,一段3公里的上哨路。这段距离不算太远,却因为冬季结冰积雪异常难行。张指导员担心第一次上哨的丁鹏滑倒,不时提醒他注意脚下。

  他们脚下的台阶,是建哨之初,连队前辈从山下背石头一点点修成的。连队官兵头顶草帽、肩扛手抬,3公里的上哨路上洒满了他们的汗水。当时除了建哨,他们还要守哨,在观察点潜伏执勤。在连队荣誉室,一张官兵头戴草帽建设哨所的照片令人难忘。“草帽精神”成为官兵心中闪光的精神,一茬茬官兵传承着连魂,践行着使命。

  每逢新兵下连,带着他们走一趟上哨路,为他们讲述连队历史,是张指导员坚持的“惯例”。看到他们充满朝气的眼神,张指导员仿佛一下子回到兵之初。在张指导员心里,让新兵扎根哨所,首先要爱山爱哨。

  在哨所坚守时间长了,老兵对哨所的感情越发深厚,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哨所就是家,守哨就是守家。”他们总是对新兵说,把哨所守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他们还说,在哨所坚守,要学会和孤寂“握手言和”。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如何让新兵在哨所过好第一个年,是张指导员眼下最关心的事情。晚上熄灯后,张指导员叫上哨长张玉恒一起商量。张指导员说,过年期间,咱们每天组织一个节目,让大家高兴高兴,也让新兵尽快融入集体。

  两人一拍即合。张指导员组织全哨战士商量节目内容。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出自己的“金点子”。

  “我俩演一个贴合咱们哨所执勤任务的相声”“我来一段‘说唱’,把咱哨所的历史讲一遍,让大家理解啥叫‘草帽精神’”……晚饭后的讨论热烈,大家一口气报了十几个节目,张指导员最终选了5个,计划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每天演出一个节目。

  接下来几天的课余时间,有人排演相声小品,有人学唱豫剧,还有人拿起快板,好不热闹。

  每次看到大家排练节目其乐融融的样子,张指导员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连日来,他组织大家动手写春联,再将春联贴在哨楼上。看着喜气洋洋的山顶哨所,张指导员心中不禁浮现自己第一次在哨所过年的情景——

  当时,还是排长的张指导员,被分配到海拔2600多米的天池哨所。他忘不了和战友一起排练的节目,忘不了与班长除夕夜站哨的画面,忘不了哨所饺子的滋味……

  在张指导员心里,那个春节过得格外温馨,也是从那个春节开始,他决心守好哨所,把官兵团结友爱的传统传承下去。

  南部战区陆军金鸡山哨所,战士们给宿舍贴春联

  南部战区陆军水口边防连,战士为营区创作墙画。

  关键词 深厚的情谊

  马背上的军民联欢

  ■夏青松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刘郑伊

  祖国西陲,松拜边防连官兵举行赛马活动

  天山北麓有一个地方,被誉为“天马之乡”,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就驻守在这里。冬季寒风刺骨,官兵巡逻艰难,一匹匹军马,成为官兵们守防的亲密“战友”、忠诚“伙伴”。

  临近春节,该团松拜边防连邀请驻地护边员代表和家人,一起精心筹备了一场联欢活动。官兵和群众共同开展包括“骑马过障、雪地赛马、马背篮球”等项目在内的挑战赛,在切磋骑马技艺中喜迎春节的到来。

  室外冰封雪裹,大家热情高涨。蒙古族护边员草克图是此次活动的护边员领队,他经常为巡逻官兵当向导,还将驯马技巧分享给大家,与官兵们结下深厚情谊。

  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节日氛围。驻地文艺演出队来到连队演出,为活动增添别样色彩。官兵和护边员纷纷上台,与演出队队员一起载歌载舞,民族文化在这一刻相互交融,绽放绚丽光彩。紧接着,一场赛马挑战赛将活动推向高潮。

  “草叔,必胜!”护边员草克图的精彩赛场表现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骑马过障比赛中,两队选手都展现出精湛骑术。他们身姿矫健,骑马跨越一道道障碍。一匹匹骏马如离弦之箭在雪地上飞奔,马蹄卷起的雪粒,在阳光下折射出金色的光芒。

  马背篮球赛场上,对抗比拼陷入胶着。官兵和护边员组成的两支队伍势均力敌,“鏖战”正酣。

  刘连长刚到该连任职,学习骑马时间不长,他全身心投入比赛,不肯放弃每一个得分点。草克图的儿子阿音格是家里第四代护边员,只见他灵活地驾驭骏马,与队友紧密配合,一次次突破对手防线。

  赛场上,“篮球”在空中飞速传递,骑手的身影来回穿梭,每一次攻防都扣人心弦,每一次进球都引发阵阵欢呼。无论胜负,大家都热情相拥,一阵阵笑声欢呼声传递着军民深厚情谊。

  活动结束后,官兵来到草克图家中,与他一家共同迎接新年。大家亲切地称呼草克图为“草叔”,这个称呼饱含着大家对这位老护边员的敬意。

  草克图的家充满温馨的节日氛围,屋内挂着喜庆的红灯笼,桌上摆满了民族特色美食,官兵们品尝着草克图一家精心准备的特色点心,浓郁的奶香和甜蜜滋味在口中散开。

  刘连长与草克图促膝长谈,他认真聆听草克图讲述连队官兵与他们一家共同戍边的故事。回忆年轻时的巡逻经历,草克图眼中闪烁着光芒。草克图说,他曾怀揣着成为一名军人的梦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梦想未能实现。但他对军队的热爱从未改变,成为护边员后,他将这份热爱化为坚守边防的执着追求。

  自建连以来,松拜边防连与草克图一家结下了携手戍边的不解之缘。

  草克图的祖父辈都是护边员,他们经常教导家人,要与边防官兵团结一心,共同守护边疆。在草克图的记忆中,连队官兵就像亲人一样,每当家里遇到困难,官兵们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阿音格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对部队充满向往。他经常听父亲草克图讲述巡逻故事。在这位年轻的护边员心中,卫国戍边无上荣光。

  当年大学毕业后因为年龄原因,阿音格失去了参军的机会。毕业后,阿音格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当他想到父亲年事已高,边防线需要有人继续守护时,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守护边防线。

  刘连长好奇地问阿音格:“为啥在大城市里待过,还要选择回到偏远的家乡?”阿音格回答:“我的太爷爷、爷爷、父亲都是护边员,守护边疆是我们家族的使命。回来继续守护边防线,也是延续我们家与连队的鱼水深情。”

  老兵吕卓接过话茬笑着说:“阿音格小时候顽皮,每次看到我们骑马,都会跑过来缠着跟我们比赛……那时候他上个马都费劲,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骑手。”

  阿音格和吕卓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经历和对未来的憧憬。阿音格说:“我会像父亲一样,当好一名护边员,守好脚下的边防线。”

  吕卓爽朗地笑了,他望着阿音格,眼神中充满鼓励与期许。

  (本文图片由方智坤、熊梓言、虞张帅、庞志鹏、牛利摄)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