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兵器大观丨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火炮家族“常青树”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兵器大观丨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火炮家族“常青树”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1-24 09:50

  过去一年,世界上多个国家的武器采购名单中均有155毫米口径炮弹的身影。

  其中,2024年1月,北约签署了总额为11亿欧元的155毫米口径炮弹军购合同。6月,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更是获得一笔价值85亿欧元的框架合同,用以生产和提供155毫米口径炮弹。

  在一些热点地区的武装冲突中,155毫米口径榴弹炮频频出现在前沿战场上。

  那么,155毫米口径榴弹炮为何备受青睐?当前各国研制的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具有哪些特点?未来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请看本期解读。

  155毫米口径榴弹炮:

  火炮家族“常青树”

  ■洪文强 谭 俊 王焕君

  综合考量后选定的口径

  “口径即正义,射程即真理。”如果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显然失之偏颇。但是,从揭示火炮威力与口径、射程之间关系的角度讲,这句话绝非虚言。

  从火炮的发展历史看,随着“更远、更准、更快”成为各国研发身管火炮的目标,火炮的口径总体上呈现出由小到大的递增趋势。

  在此过程中,155毫米口径并非火炮尝试过的最大口径。但截至目前,155毫米口径已成为各国普遍认同的主力火炮口径。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欧美各国,还是亚非国家,都大量列装了155毫米口径榴弹炮。

1d550e91fd41e431eb8398f283b7ef3d.jpg

  法国“凯撒”车载自行榴弹炮。资料图片

961a5a308255d752b1337b95f0c76356.jpg

  英国AS-90自行榴弹炮。资料图片

  在欧洲,德国的PzH2000自行火炮、法国的“凯撒”车载自行榴弹炮、英国AS-90自行榴弹炮等,都是155毫米口径榴弹炮。

  在亚洲,新加坡的“普赖莫斯”自行榴弹炮、韩国的K9自行火炮等也选用了这一口径。

435b008192044b59ea4aa65b39193a4b.jpg

  美国XM1299自行榴弹炮。资料图片

  在北美,美国同样不惜重金研发了XM1299自行榴弹炮。

  众多国家为何纷纷选择研发和列装这一口径的火炮,并非偶然。

  众所周知,衡量火炮性能与列装可行性的指标包括射程、射速、精度、机动性、造价等,这些指标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是矛盾统一体,某一方面性能的提升都可能意味着其他方面做出让步。

  比如,增加射程往往需要加长火炮身管和增大装药室,这不仅会带来火炮物理结构的改变,还会显著增加其重量,进而影响火炮机动性。

  提升火炮射速也是如此,全自动装填装置等的引入,往往会增加火炮的体积和重量,不利于火炮机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造一门先进火炮的过程,通常是基于更高标准,在各个性能指标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过程。

  要找到这个平衡点,炮弹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155毫米口径火炮及炮弹,是各国着眼现代战场需求,在多方权衡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

  从人工装填可行性方面看,155毫米口径炮弹的标准重量设定在50千克左右,这一重量刚好能让单兵抱起并完成装填。

  得益于适中的体积,155毫米口径炮弹能安装的弹头类型较多,包括常规弹头、高爆弹头和破片弹头。火炮可根据战术需求灵活选用不同炮弹,满足多样化的战场需求。

  从射程方面看,155毫米口径炮弹的标准射程稳定在40千米至50千米之间,而在特定条件下,最大射程可达70千米。这样的射程,能满足现代战争绝大多数场景中的作战需求,确保火力支援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从威力方面看,155毫米口径炮弹的杀伤半径可达50米左右,杀伤效能较好。

  也正是因为155毫米口径火炮及炮弹在各项性能指标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世界各国才会在75毫米、105毫米、152毫米、155毫米、180毫米和203毫米口径火炮中,选定其作为主力火炮的常用口径。

  威力不断提升

  当前,对不少国家的陆军来说,155毫米口径榴弹炮都是其炮兵火力的“主力担当”。而且,随着战场需求的变化和新技术的融入,该口径火炮的威力还在不断提升。

  在射程方面,有的155毫米口径榴弹炮最大射程已经突破传统界限。如美国的M777ER型榴弹炮在使用新型增程炮弹时,射程突破了70千米。

  在射速及发射效能方面,一些155毫米口径自行榴弹炮收到开火指令后,能够在30秒内进行原地射击,60秒后进行行进间射击,射速达到每分钟6至8发。不少国家列装的火炮在采用新火控系统后可实现“同时弹着”,短时间内对目标区域进行密集火力覆盖。

e0fef18c0b4e5594da31d397d196566d.jpg

  俄罗斯2S19M1-155自行榴弹炮。资料图片

  经过长期发展,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的弹药体系已经高度成熟且具备广泛通用性。如俄罗斯2S19M1-155自行榴弹炮,可发射普通榴弹、火箭增程高爆弹、破片弹、子母弹、半主动激光制导弹等。这种多样化的弹药配备,使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在战场上具备更强适应性,有效满足不同作战任务需求。

  在增强该口径炮弹通用性方面,北约起步较早。1987年,北约再度签署“共同弹道谅解备忘录”,将155毫米口径确定为第三代大口径火炮的技术规范。从此,155毫米口径炮弹在北约内部的通用性进一步增强。

  现代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在机动性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无论是牵引式火炮还是自行式火炮,都注重在保证火力性能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机动能力。

690da7453dbee6e129c5b033c90e3ebf.jpg

  德国PzH2000自行火炮。资料图片

  履带式底盘的火炮如德国PzH2000自行火炮和俄罗斯2S19M1-155自行榴弹炮,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同为履带式底盘的韩国K9自行火炮在硬质路面上的最大行驶速度可达67千米/小时,行程储备为480千米。

  轮式底盘的火炮如法国“凯撒”车载自行榴弹炮,战斗全重进一步减轻,可通过运输机空运,战略机动性大大增强。这类自行榴弹炮能够适应多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为地面部队提供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援。

  在威力持续提升的同时,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信息化战争背景下敌方多种手段的反制。如敌方的电子战系统可以对火炮的通信、火控和定位系统进行干扰;对手的反炮兵雷达能够迅速定位火炮发射位置,在短时间内发动反击;无人机、巡飞弹等开始深度融入战场,给火炮的战场生存带来新威胁。

  从当前情况来看,这些挑战和威胁的存在,没能阻止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的发展,该口径榴弹炮及炮弹的购置与列装数量仍在持续增加中。

  功用更加多元

  在现代军事技术与作战需求推动牵引下,155毫米口径榴弹炮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以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一是进一步增强火炮的机动性与适应性。一些新型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如高性能合金钢、钛合金等,将广泛用于制造炮管、底盘及其他关键部件。当前,一些火炮的发展已体现出这方面的趋势,如美国M777榴弹炮采用了钛合金,使全炮总重降低至3.8吨。重量上的明显减轻,使该火炮可以由一些中型直升机吊运,快速部署到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或需要快速反应的作战区域。

  除了减重,一些新型自行榴弹炮还采用先进的独立液气悬挂系统,同时配备先进的通信系统,可与其他友军作战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从而获得更好的作战效能。

  二是持续提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面向未来战争,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将继续在射程和精度上寻求突破。如韩国正在研发采用冲压发动机提供动力的155毫米口径增程炮弹,其最大射程预期为100千米。

  与此相应,一些火炮的炮弹也在进化,持续拓展打击效能。如德国的DM11多用途炮弹拥有多种起爆模式,通过编程,该炮弹可以实现延迟起爆或在空中起爆,能灵活应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包括装甲目标、野战工事和步兵集群等。

  近年来无人机、巡飞弹等低成本无人装备的兴起,倒逼着火炮“做出反应”。在增强火炮战场隐蔽性和生存力的同时,一些155毫米口径火炮也开始增加防护拦截能力。比如,美国陆军牵头研制了配备HVP超高速炮弹的MDAC155毫米多域火炮系统,并对其低成本拦截能力进行了验证。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该火炮系统使用HVP超高速炮弹,击落了一架模拟巡航导弹的BQM-167无人靶机。

  三是渐渐走向网络化。随着一体化指挥、侦察、打击系统的运用,火炮运用走向网络化已不可避免。在这方面,德国提出了“系统炮兵”作战理念,推出了“阿德勒”自行榴弹炮。该自行榴弹炮的显著特点,是能实时获取战场态势信息,对炮兵侦察和火力系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迅速完成精确火力打击,并将自身的作战状态反馈给作战体系中的相关节点。

  同时,155毫米口径榴弹炮也在朝着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通过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火炮能够自主识别目标、评估当前威胁、进行射击决策辅助和火力分配,进一步提高作战效率和反应速度。如韩国推进的K9A2自行榴弹炮项目,计划为火炮配备采用自动装弹系统的无人炮塔,预示着无人化在该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

  (供图:阳 明)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华山迎来新春旅游高峰

  • 福州:簪花“簪”福气 千年坊巷展非遗风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