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事论坛丨准确把握新时代合成训练的特征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军事论坛丨准确把握新时代合成训练的特征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1-17 10:30

  准确把握新时代合成训练的特征

  ■王吉山 王云宪 洪镜涛

  引 言

  新时代合成训练,是我军积极适应战争、主动设计战争的创新实践,是为提高合同作战能力和跨军兵种协同行动能力,打造联合作战功能模块进行的训练。随着战争形态演进、作战方式变革、体制编制调整、武器装备升级等因素的影响,合成训练同过去相比,在目的指向、训练对象、内容方法、环境条件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迫切需要准确理解把握其时代特征,为科学组织实施合成训练提供方法指南。

  目的指向聚焦支撑联合

  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是网络信息体系支撑的一体化联合作战。着眼适应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和形成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我军按照由低到高递进、由分到合集成、由散到聚融合、逐级生成战斗力的科学训练规律,将军事训练组织形态整体重塑为基础训练、合成训练、联合训练的衔接递进阶段,体系化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军事训练同向发力、高效有序运行,进一步彰显了以联合为中心和引领的军事训练结构布局。合成训练承接基础训练、支撑联合训练,在新型军事训练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要坚持以联为纲,强化体系练兵,进一步突出联战联训、实战实训,更加强调作战单元内聚外联、战场态势实时感知、杀伤链路快速闭合、整体行动灵敏高效,通过对各个作战单元要素的融合集成和协调联动,形成能够满足不同作战需求的多级多类作战编组整体能力,进而生成和提高支撑联合作战的军兵种合同作战能力和跨军兵种协同行动能力。

  组训主体趋于多元构成

  以往的合成训练,主要是军兵种内作战单元成建制整体训练或基于任务编组训练。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和练兵备战不断走深走实,当前部队遂行任务作战编组正向新质力量融入编组、跨军兵种融合编组、天网电支撑编组、有人无人混合编组等方面深化拓展。因此,开展合成训练要打破军兵种封闭练兵的思维定式,使其组训主体不再局限于单一军兵种内部,更加强调基于力量编成变化和胜任实战练兵组训要求,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专业化、精干化组训机构。根据组织兵种部队战术训练、军种合同训练、跨军兵种编组训练、军兵种互为条件训练的不同需求,通常视情以上级首长机关和行业领域专家为主成立训练指导方,以作战部队、训练基地或军队院校为主牵头成立训练导调方,以部队上级机关或第三方力量为主成立训练评估方,以参训部队、训练基地等为主成立训练保障方,以军队院校、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为主成立训练辅助方,通过体系化演训设计、作战式导调评估、专业性辅助支撑、广域化资源统筹,多方联动聚力提升合成训练的组训功能和质量效益。

  参训对象注重按战编组

  结构决定功能,不同的作战编组结构,决定着不同的作战功能。合成训练作为形成合同作战能力、跨军兵种协同行动能力的重要阶段,旨在打造支撑联合作战的即插即用功能模块。为此,应在联合作战、复杂环境、体系支撑的背景下,以侦察监视、预警探测、联合投送、火力打击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牵引,着眼部队特定作战能力需求,突出典型作战场景、典型作战任务、典型力量编组,在精算细算和仿真实验的基础之上,摸清能力底数、算清体系需求,突出新域新质,对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进行功能化编组和模块化集成,通过新质力量融入、有人无人混合、智能装备介入等方式,构建相对独立、灵活拓展、动态组合的作战指挥与行动模块,创新探索融合编组拓展制敌新手段、动态重组即时聚优新能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新样态,充分释放合成编组的作战效能。

  训练内容突出自主协同

  未来作战,战场空间多维,参战力量多元,行动复杂多样,对部队协同作战特别是一线自主协同作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合成训练强调在传统军兵种部队内部协同训练基础上,更加注重跨军兵种部队之间的行动协同训练,联的成分加大,合的要求更高,旨在练强支撑联合作战行动的各个单元要素。基于这一特点变化,合成训练应着重研究解决一线自主协同难题,以指挥协同和行动协同为重点,以多军兵种间跨域协同为拓展,参训各作战编组基于同一作战目的、同一战场态势、同一时空基准,按照任务动态规划、力量快速重组、行动自主协调的程序要求,采取作战仿真研推、专项行动精练、体系联动演练等方法手段,贯通自主协同的信息环路,顺畅自主协同的指挥控制,制定自主协同的规则方法,突出研练一线部队和主要武器平台数据铰链,实现信息力、打击力和机动力耦合匹配,从而缩短侦、控、打、评链路的运行周期。通过功能互补、能力耦合,实现即时聚优、精准释能,推动战术协同向一线自主协同转变、向联合行动下沉聚焦、向融入新域新质力量拓展。

  训练形式强调对抗检验

  作战是敌对各方力量之间的体系对抗,平时训练就是对未来作战的预演模拟,从这个意义来讲,对抗检验无疑是实战化训练的有效手段。合成训练是生成作战能力的重要平台,强调实情实设、实侦实扰、实打实抗、实检实评,通过实兵实弹摸底数、红蓝对抗验能力、虚实结合增实效,着力解决能力生成、探边摸底和战场准入问题。为此,应紧贴部队作战任务,构设复杂作战场景,按照与作战任务相一致、与实战环境相匹配、与作战进程相协调的要求,设真模拟蓝军、构实检验环境、定好对抗规则、用好先进手段,基于系统仿真、效能验证的检验原理,灵活运用虚实结合对抗检验和实弹战术综合检验等方式,综合采取模拟仿真、作战实验、兵棋推演、实兵对抗、实弹检验等手段,组织作战单元要素依据作战任务和能力标准,按照实际作战编组和进程开展综合或专项演练活动,切实把战法打法优劣、敌我双方强弱点抗出来,把部队合同作战能力、武器装备效能验出来,在反复激烈对抗中找准官兵能力素质短板,在近似实战条件下检验部队作战能力。

  环境条件基于网信支撑

  未来仗在什么环境条件下打,平时兵就要在什么环境条件下练。网络信息体系,既是联合作战体系的基础支撑,也是组织开展合成训练的必备条件。相对于基础训练,合成训练涉及领域多、空间分布广、组织难度高、保障矛盾大,无论是作为组训方的导调控制、裁决评估、演练保障等导评行为,还是作为受训方的指挥通联、态势共享、攻防作战等演练行动,都需要依托功能完备的战训网络信息体系作为关键性支撑。为此,应基于网络信息体系开展合成训练,有机链接广域分布的军兵种部队作战要素、作战单元,全维引接战场态势信息,解决军兵种内和跨军兵种间指挥通联难、态势共享难、信息交互难等问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加强联合作战与训练评估系统、实兵交战仿真系统、战役战术兵棋推演系统的研发运用,依托栅格化信息网络,基于云网大数据构设分布式服务架构,加快构建敏捷响应、数实一体的合成训练环境,有效整合广域分布的各方参训力量,支撑实战场景构设、跨域交互联动、虚实对抗检验,实现各类信息系统、武器装备平台、训练装备器材无缝链接,确保合成训练组织异地同步、训练信息实时采集、训练导评精准高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