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印度的高超音速导弹成色如何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印度的高超音速导弹成色如何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01-17 09:05

  2024年11月16日,印度国防部宣布成功试射一枚高超音速导弹。据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发布的声明,其所试射导弹的承研单位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发射地点是位于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海岸外的阿卜杜勒-卡拉姆岛上的发射场,导弹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可以携带多种载荷,射程在1500千米以上。

  近年来,各大国争相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并取得显著进展,印度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处于什么水平、成色如何?

  一

  高超音速武器是指以高超音速飞行技术为基础、飞行速度超过5倍音速(即5马赫)的武器,包括高超音速制导炮弹、巡航导弹、钻地弹等,其以航程远、速度快、难以被拦截等战术特点见长,被称为继螺旋桨、喷气推进器之后的第三次空中革命。

  凭借雄厚的军事技术优势和国防工业生产实力,最先发展高超音速武器的是美国和俄罗斯。2006年,美国空军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与国防部办公厅联合提出《高速/高超音速试验与评估基础设施能力研究》报告。2011年8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HTV-2B高超音速技术载具使用轨道科学公司的米诺陶-4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目前,美军各军种都在发展高超音速武器。2022年2月,美国陆军在刘易斯-麦考德联合基地进行了“远程高超音速武器”陆基导弹发射试验,射程约2776千米;2022年4月,美国海军高超音速导弹原型测试成功。2023年2月,美国海军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价值11亿美元的合同,以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集成高超音速发射系统,该系统一次可装填12枚高超音速导弹。

  美国空军是率先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军种。2024年3月,美国空军在罗纳德·里根弹道导弹防御试验场,对高超音速AGM-183A“空射快速反应武器”原型进行了量产前的全面试验。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虹”设计局开始研发高超音速飞行器,后由于苏联解体,该项目在1992年终止。2017年,俄罗斯连续公开了3种高超音速武器,分别是“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以及“前锋”高超音速弹头。随后,“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实现量产并成建制装备部队。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已经多次使用高超音速导弹。

  二

  相较于美俄等军事科技和军工生产强国,印度在包括高超音速武器在内的军事技术、生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就将导弹科研与生产作为国防工业的重点。迄今已经自主研制、生产和装备“大地”系列、“烈火”系列、K系列等导弹,并且在弹道导弹“多头分导技术”方面也具备一定基础。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是其在导弹研发方面新的重点方向。

  2005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推出高超音速技术验证器项目,用于对高超音速飞行所需关键技术的测试评估,这是印度最先推出的高超音速武器相关项目。2010年12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印度,双方签署高超音速导弹研制的合作协议。此后,在印度借鉴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

  2020年9月,印度国防部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宣布,成功测试了高超音速技术演示验证飞行器。飞行器承受超过2500摄氏度的燃烧温度,空气动力性能达标,飞行时间持续了5分钟,速度达到6马赫,这为印度进一步研制出实战用高超音速导弹奠定了基础。

  世界其他军事大国高超音速武器日渐成熟,使印度有了紧迫感。2021年12月,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表示,印度必须尽快研发出高超音速导弹,以确保印度在地区的最低限度威慑。为此,印度的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加速推进,据美国智库国会研究服务处报告,印度建成了12个高超音速风洞,可测试飞行速度达13马赫的高超音速武器。

  世界各国发展高超音速导弹、飞行器的基本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即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其中,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是各国发展高超音速武器的首选方向。但从试射公布视频资料中的弹体外形看,印度此次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并非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通常采用的双锥体弹头或乘波体弹头,而是有大尺寸弹翼的常规布局导弹,这种大尺寸弹翼恰恰不利于导弹实现高超音速飞行。

  对于印度此次成功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美国“海军新闻”网站分析认为,印度试射的弹型可能类似于其在2023年年底试射的反舰巡航导弹。一年多前印度试射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由印度和俄罗斯联合研制,可采用陆基、海基、空基多种方式发射。

  “布拉莫斯”巡航导弹飞行速度达2.8至3马赫,将其加装一级火箭推进器,飞行速度可达到5马赫以上。但这就导致了导弹的飞行轨迹与其他军事大国此类导弹显著不同,也损害其低拦截概率和高突防性能。至于其发射视频中,火箭头“顶”着一个圆盘,很可能是发射筒顶盖没有及时弹开,从而造成导弹头“顶”着圆盖飞行所致。

  但无论如何,印度此次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跨越了5马赫的标志性门槛,实现了印度高超音速导弹从无到有的突破。为此,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表示,“飞行数据证实该导弹实现了成功的末段机动与高度精准的命中”。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称赞说:“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这一重大成就使印度跻身于拥有如此关键和先进军事技术能力的少数国家之列。”

  三

  印度是文明古国,在1947年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时,作为现代印度开国总理的尼赫鲁,就确立了“做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国家定位和战略目标。印度现任总理莫迪2014年上任以来,更是追求印度成为“全球性领导大国”。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既是加强军事实力的需要,也是其追求大国地位的重要举措。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印度在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军工体系整体实力不强。印度传统军工技术和国防工业体系都处在较低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每年进口武器花费数十亿美元。此前,印度作为俄罗斯的重要盟友,进口武器主要来自俄罗斯,在美国拉拢印度建立“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推进“印太战略”遏制中国的条件下,印度顿时“身价”倍增,企图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

  2023年6月,美印就未来国防工业合作的“路线图”达成一致,两国将在空中和陆地机动系统、情报、监视和侦察、弹药等领域加强技术合作和军工生产,美国向非盟国出让尖端军工技术极为罕见。

  尽管如此,一时还是难以补齐印度军工生产的短板弱项。印度提出的现实目标是将武器进口占比从目前的70%减少到40%。印度推出的国防采购程序和“国防生产和出口促进政策”,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国防产业总营业额达到250亿美元。但是,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还很难说。

  二是军事科研经费投入有限。近年来,印度经济高速发展,2023年印度GDP达到约3.73万亿美元,超过原宗主国英国的3.3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4年印度GDP将达3.8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世界排名第三。在此背景下,印度年度国防开支剧增,2023-2024财年国防预算为730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13%,前两个年度则是591亿美元和646亿美元。

  尽管印度国防开支连年剧增,军事科研投入也是水涨船高,但由于基础薄弱,基数较低,其年度军事科研投入绝对数额有限。这是印度在国防技术研究、高新武器研发各个领域都比美俄等军事大国慢半拍的重要原因。

  三是高超音速技术发展存在明显短板。从此次印度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来看,确实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但是,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性能指标,都处于初级阶段。就飞行速度来说,美俄高超音速导弹大多达到8马赫、10马赫,而印度此次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仅高于5马赫,这是高超音速导弹的及格指标。

  但是,印度正在积极发展更高水平的高超音速导弹。2024年12月27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展示了一款名为“通用高超音速滑翔体”的模型,这表明,虽然不能像美国那样在高超音速导弹发展方面陆海空三军齐头并进,也达不到俄罗斯将10马赫以上高超音速导弹用于实战的水平,但印度正在加紧追赶,努力发展更加先进、技术水平更高的高超音速导弹。(吴敏文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景德镇陶阳里:城市更新激发文旅新活力

  • 全运会香港赛区官方特许商品开售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