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九探哨丨守卫深山洞库 哨位就是战位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三九探哨丨守卫深山洞库 哨位就是战位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1-16 09:33

  深山洞库:我在哨位尽职责

  ——探访中部战区陆军某旅某执勤点位

  ■刘小云 解放军报记者 卢东方

  哨兵坚守战位。徐 超摄

  京西山脉,海拔不过千米,但因路面结冰,车辆难以通行。

  数九寒冬,记者一行踩着咔咔作响的冻冰徒步登山,探访位于崇山峻岭间的中部战区陆军某旅某执勤点位。

  举目四望,盘山小路一侧是绝壁千仞,巨大的岩石山体几近垂直;另一侧则是万丈深渊,令人望而生畏。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所以周边人烟稀少。同行的该旅一名干部告诉记者,站在执勤点位最高处,可以俯瞰山下河水静静流淌。夜晚灯光一亮,官兵就能远远望见北京城区,“负重前行,守望岁月静好”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顶着刺骨的寒风,记者一行翻过最后一个陡坡,点位的轮廓便映入眼帘。岗楼前,执勤分队官兵正在扫雪除冰。

  经过层层核验,记者绕过设置在洞库门口的障碍物,走进值班室。“你们一进入执勤范围,这里就看得一清二楚了。”二级上士、班长陈本嵩指着墙上的LED显示屏,向记者介绍这里的执勤情况。大屏幕上,以执勤点位为圆心的大片区域,所有风吹草动尽收眼底。

  突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传来。“应急处置训练开始了。”陈本嵩说。

  “切断市电,启动应急电源!”随着一道指令从电台传来,陈本嵩与两名战士从岗楼前出至院内设备间,启动备用发电机,迅速完成电路切换。经过短暂的闪烁,白炽灯很快恢复正常。

  训练结束后,陈本嵩告诉记者,组织类似的训练在这里是一种常态。这是执勤哨兵最基本的一套应急处置程序,虽然操作过程并不复杂,却能检验哨兵对处置流程的熟悉程度,提升各哨位之间的协同能力。

  执勤点位所属某连连长穆凯告诉记者,守卫深山洞库对哨兵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防火、供电、防暴、通联等,是哨兵的‘必修课’。每一名通过层层筛选来到这里执勤的哨兵,都要先熟练掌握各种应急处置技能才能上岗。”穆凯说。

  记者注意到,点位四处悬挂着“注意防火”的警示牌。“我们的点位是守护洞库安全的一道屏障,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筑牢安全‘防火墙’。”穆凯说。

  谈起站岗执勤的感受,官兵说得最多的是火灾隐患。每年春秋两季,驻地周边群众祭扫活动频繁,不仅明火容易造成火灾,就连看似熄灭的火种也有可能“死灰复燃”;夏季的大风、冬季的枯叶,也是引发山火的常见因素。周围一有火情,哨所官兵都会立即前出灭火。

  沿着山间小道,记者随穆凯一起前往连部。穆凯边走边介绍,连部设在山下营区,与记者上山那条公路相距较远,为了提高物资运送效率,官兵自己动手开辟了这条路。

  走进连队荣誉室,一面面锦旗、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整齐码放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我们连曾被授予‘大青山模范守备连’荣誉称号,连队的荣誉是激发官兵爱军精武的动力。”中士覃刚杰说,营区正在翻新修整,荣誉室需要重新布置,官兵整理物品时都小心翼翼,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它们。

  说话间,覃刚杰从整齐码放的物品中找出一本泛黄的相册,将连队的光辉历史一页页展现在记者眼前。建连之初,官兵住的是破旧的石窑洞,鸽子窝般的小窗户上蒙一块塑料布,是每间窑洞的标配。大雪封山时,窑洞顶上挂满冰棱、点着油灯站岗执勤,是创业时期官兵的共同记忆。

  看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覃刚杰动情地说:“如今,我们住着新建成的现代化营房,生活设施完备,没有理由不跑好传承荣誉的‘接力棒’、担起肩上的使命职责。”

  覃刚杰告诉记者,近年来,连队先后被表彰为后勤保障先进单位、“四铁”先进连队,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随覃刚杰从连部返回执勤点位,已是华灯初上。记者一行每个人的手里都多了几个包裹。执勤点位官兵的快递通常先寄到山下营区,再派官兵集中取回。临近春节,不少官兵家里寄来了特产。覃刚杰说,大家收到家里寄来的美食,都会交给炊事班做成家乡菜——湖南的酱板鸭、广西的螺蛳粉、江苏的狮子头、河南的胡辣汤、重庆的腊肠腊肉……

  吃过晚饭,营房窗户的玻璃上已凝起一层冰霜。记者查了一下室外实时温度:零下13摄氏度。“外面风大,体感温度会更低。”负责夜班岗的班长李昊一边说着,一边做着上哨前的准备。

  前往岗楼途中,李昊告诉记者,正在站岗执勤的上等兵叫陈润,体能成绩出色,综合素质过硬,最近正忙着为参加军考做准备。

  交接完毕,李昊走进岗楼,在陈润原先站立的地方站定,开始了自己的一班岗。

  夜色渐浓。执勤点位四面是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四周静谧,哨兵的呼吸声听得更加真切。

  不一会儿,白霜爬满李昊的面罩。他的身后,“哨位就是战位,执勤就是战斗”的标语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八甲遥五火箭成功实施转运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近七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