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奋斗托举大国长剑——记火箭军某旅高级军士群体(上)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用奋斗托举大国长剑——记火箭军某旅高级军士群体(上)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1-14 08:30

  用奋斗托举大国长剑

  ——记火箭军某旅高级军士群体(上)

  ■解放军报记者 张 新 李伟欣 特约记者 李永飞 李兵峰

82659903469293963fa663d656049618.jpg

  该旅高级军士集中会诊装备故障问题。刘明松 摄

  南国冬日,火箭军某旅一场火力突击训练鏖战正酣,发射单元快速占领阵地,号手熟练操作、默契配合,成功处置特情。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导弹腾空而起。

  冲在一线带领专业班组的,是该旅数十名高级军士。他们铆定战位,心无旁骛精武砺剑,向着胜战目标加速冲锋。

  翻开名册,一个高级军士群体跃然眼前——他们平均服役21年,不断擦亮忠诚底色,以“导弹我操作、我听党的话”的行动自觉,圆满完成实弹发射、作战值班等数十项重大任务;他们熟悉多型装备、历经数个岗位,练就上岗精操作、上阵善指挥、上装能排故的过硬本领,向战淬炼长缨锋刃;他们发挥人才酵母辐射效应,带出上千名优秀号手,其中300余人担任班长骨干……

  一次次托举长剑飞天,这个高级军士群体紧盯战场磨砺打仗本领,时刻保持“人在号位、箭在弦上”的状态,用实际行动书写奋斗强军答卷。

  “大国重器要掌握在忠诚可靠的人手中,忠诚可靠是我们操作号手的‘命根子’”

  夜色如墨,山林沉寂,火箭军某旅官兵受命执行某训练任务。导弹车队驶出“地下龙宫”,向着目标地域一路疾驰。

  目送亲手“把脉”的长剑“出征”,操作号手整齐列队,一级军士长陈志远等高级军士站在最前列。他们身后操作大厅的墙上“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十几个大字,映射出他们严实的战斗作风、精细的操作标准。

  陈志远是该旅高级军士群体中的佼佼者。他接任“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忠心当班长,带出“一等功班”,自己也荣立个人二等功。别人找他“取经”,他的回答简短却深刻:“大国重器要掌握在忠诚可靠的人手中,忠诚可靠是我们操作号手的‘命根子’。”他发扬老班长“将专业技术学到极致、将操作技能练到极致”的好作风,同战友一起苦练精练本领,以“不下错一个口令、不做错一个动作、不按错一个按钮”的过硬表现,托举大国长剑,确保万无一失。

  一直以来,该旅高级军士群体坚持不懈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夯实信仰信念根基;组成理论宣讲分队,运用“红剑讲坛”等平台,引导身边官兵学思想、铸忠诚、担使命,以思想不迷航确保导弹不偏向。

  “铸牢忠诚,就好比咱发射车的‘方向盘’,只有把准了、把正了,才不会跑偏。”记者在该旅采访,正赶上“红剑讲坛”开讲。三级军士长张安全同一群新号手分享交流学用理论的心得体会,引发大家共鸣。

  2024年下半年,在火箭军专业技术比武中,张安全从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夺得所在专业第一。入伍以来,他抱定争当导弹精兵、建功导弹军营的信念,苦练驾驶技能,安全行驶数十万公里,参与编写百余条操作细则。聆听他的分享,一名号手感慨地说:“张班长理论学习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该旅高级军士群体平均党龄超16年。入党时间越长,他们对忠诚的理解越深刻。一级军士长唐兴春的话,道出了官兵心声:“我们既要有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更要有担当使命的过硬本领,正所谓‘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那一年,部队装备换型,唐兴春的岗位迎来第3次变化,调整到一个新专业岗位任班长。这是导弹部队的高难专业之一。唐兴春从零开始,学习新型导弹武器操作技能:苦练,每天操作数十遍,只为更快更熟练;精练,对照流程严密实施,一招一式丝毫不差;巧练,构设多种特情场景,紧盯短板强训强能……换岗当年,他就带领全班在上级比武中摘得团体桂冠。

  和唐兴春一样,该旅数十名高级军士扎根军营、建功战位,在精武砺剑中书写忠诚——

  一级军士长张继国历经5次换岗,专业难度越来越大。他不断适应战场变化锤炼本领,成为全旅响当当的全能号手;二级军士长符斌历经4次换岗,对岗位负责、对工作尽责,连续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中勇夺第一,圆满完成战备值班和演训任务;部队调整转隶,三级军士长李望明加入新的作战序列,快速成长为专业技术尖子,被表彰为“全军战场环境保障先进个人”……

  这个高级军士群体将“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庄严承诺,化为“请党放心、强军有我”的自觉行动。那天采访临近结束,一名高级军士的话,让记者印象深刻:“我们是幸运的,身处伟大时代,投身强军事业,这个兵当得值!”

  “能力淬炼时不我待,向战为战只争朝夕,这是高级军士群体的‘士兵突击’”

  新年伊始,一幅幅生动的练兵画卷在深山导弹阵地铺展开来。连续多课目模拟对抗训练结束后,该旅领导欣喜地告诉记者,经过专攻精练,完成任务时间又缩短了。

  一个“又”字,既彰显着这支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坚实印迹,也见证着该旅高级军士群体备战强能、向战攻坚的冲锋身影。

  在这支部队,高级军士群体分布在基层一线重要岗位,个个是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也是部队日常管理、军事训练中不可替代的骨干力量。

  有一年,全旅装备换型,进入能力重塑“调整期”。作为专业班组带头人,高级军士群体面临专业再学、岗位重定的考验。

  一级军士长汪志峰积极适应转变,带头开启转型跨越——

  专攻新专业,他学习电路原理、仿真应用等知识,参加见学、跟训,艰难“啃”下一张张电路图、原理图;解锁新技能,他练就新装备操作本领,带头研制模拟训练平台,助力实现“没有装备能操作、有了装备能打仗”的目标。

  数月后,他成为装备换型后所在专业第一批取得上岗资格证的号手,又第一个跨入新专业技术尖子行列。

  在这场装备换型考验中,数十名高级军士交出合格答卷。他们带头组成多个“攻坚班”,探索新专业学习训练方法,相继取得上岗资格证,缩短了部队战斗力生成周期。

  “能力淬炼时不我待,向战为战只争朝夕,这是高级军士群体的‘士兵突击’。”该旅领导说,近几年,面对任务变化、装备换型,以高级军士担纲领衔,各营连针对性加强新装备、新技能、新战法训练,强化典型行动专攻精练,为战斗力建设按下“快进键”。

  直面新挑战,一名名高级军士展现过硬技能——

  几平方米,是一级军士长徐品森的战位面积。这个战位,每一个按钮、每一条指令、每一项数据,他都熟稔于心。一次训练,徐品森大胆运用革新技术成果,优化流程、缩短时间,有力助推部队战斗力跃升。

  数厘米,是某型设备与车体边缘的距离,也是符斌施展技能的舞台。一次野外机动途中突遇特情,该设备发生故障,导致车辆熄火“趴窝”。由于设备内部空间狭小,符斌只能蜷缩起来,凭肌肉记忆完成抢修,确保后续任务如期进行。

  催生战斗力,一名名高级军士目标定位更高更强——

  一次模拟发射任务,三级军士长白立宾发现新号手操作存在误差,当即要求重新操作。他说:“导弹操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决不能有任何误差。”

  一次适应性训练,上级要求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点位。面对陌生地域,三级军士长高真勇主动请缨,驾驶战车勇闯蜿蜒山路提前到达。他说:“未来战场瞬息万变,快一秒就多一分胜算。”

  从茫茫雪原到大漠戈壁,从深山腹地到北疆林海……这些年,该旅高级军士群体跨越春夏秋冬、走过大江南北,铆定战位加速冲锋,努力实现从“会打”到“能战”的转变跃升。

  “师傅是弓,徒弟是箭,弓的责任就是让射出去的箭具有强大能量”

  在该旅高级军士群体中,唐兴春的名气不小。他在4个班当过班长,还带出7名高级军士。唐兴春常说:“高技术部队需要高素质人才,咱们老兵的作用就是要育人才、带精兵。”

  和唐兴春一样,一级军士长牛永春对“带徒弟”的事非常上心。他与三级军士长宁旭的互助故事,被官兵传为佳话。

  2021年,年龄相差一轮的牛永春和宁旭,同时到院校参加培训,分别为晋升一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作准备。

  培训期间,两人学习工作相互扶持。一天,正在备考高级技师的宁旭突然接到通知:连队三级军士长满编,目前没有晋升名额。

  那段时间,宁旭情绪低落,学习和训练成绩也出现下滑。牛永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给他加油鼓劲:“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把本事练过硬,才有资格和能力把握机会。”

  在牛永春的帮助引导下,宁旭看淡“走与留”,一门心思钻研本领,各项考核都取得优异成绩。没想到,一项新政策恰好当年出台,宁旭顺利通过考核,成为首批延期服役的军士。

  “时代给了我圆梦的机会,我要奋力冲锋。”宁旭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主动请缨参加训练任务,认真帮带专业骨干,去年成功晋升为三级军士长。

  “师傅是弓,徒弟是箭,弓的责任就是让射出去的箭具有强大能量。”采访中,一级军士长李明亮同记者分享了一段带兵的经历。

  几年前的一次新号手集训,李明亮发现一名新兵接受能力强、学东西快,但这名新兵有个性,与身边战友相处不够融洽,多次流露出到期退伍的想法。

  “好兵都是夸出来的。”带兵实践中,李明亮发现,面对年轻战友,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想方设法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你的动作很到位,上台演示一下!”李明亮一有机会就让这名新兵“露脸”,并鼓励他发挥特长,担任专业小教员、操作示范员。很快,这名新兵就适应了新岗位,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业务骨干,并在同批战士中第一个被评为等级号手,荣立三等功。

  “高级军士要努力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大师傅要有大师傅的样子、大师傅的担当。”据了解,这个高级军士群体中,80%担任班长,都是基层分队专业教练员,为部队带出一大批骨干人才。

  结束采访,记者受邀参加该旅组织的一堂情景课。数十名高级军士身披绶带、胸挂奖章,健步走上讲台,面向官兵庄严敬礼。

  一个导弹人才方阵正加速成长,托举大国长剑威震九天。

  砺剑!出鞘!他们奔向未来战场!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习近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理莱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