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奋斗托举大国长剑——记火箭军某旅高级军士群体(上)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用奋斗托举大国长剑——记火箭军某旅高级军士群体(上)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1-14 08:30

  用奋斗托举大国长剑

  ——记火箭军某旅高级军士群体(上)

  ■解放军报记者 张 新 李伟欣 特约记者 李永飞 李兵峰

82659903469293963fa663d656049618.jpg

  该旅高级军士集中会诊装备故障问题。刘明松 摄

  南国冬日,火箭军某旅一场火力突击训练鏖战正酣,发射单元快速占领阵地,号手熟练操作、默契配合,成功处置特情。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导弹腾空而起。

  冲在一线带领专业班组的,是该旅数十名高级军士。他们铆定战位,心无旁骛精武砺剑,向着胜战目标加速冲锋。

  翻开名册,一个高级军士群体跃然眼前——他们平均服役21年,不断擦亮忠诚底色,以“导弹我操作、我听党的话”的行动自觉,圆满完成实弹发射、作战值班等数十项重大任务;他们熟悉多型装备、历经数个岗位,练就上岗精操作、上阵善指挥、上装能排故的过硬本领,向战淬炼长缨锋刃;他们发挥人才酵母辐射效应,带出上千名优秀号手,其中300余人担任班长骨干……

  一次次托举长剑飞天,这个高级军士群体紧盯战场磨砺打仗本领,时刻保持“人在号位、箭在弦上”的状态,用实际行动书写奋斗强军答卷。

  “大国重器要掌握在忠诚可靠的人手中,忠诚可靠是我们操作号手的‘命根子’”

  夜色如墨,山林沉寂,火箭军某旅官兵受命执行某训练任务。导弹车队驶出“地下龙宫”,向着目标地域一路疾驰。

  目送亲手“把脉”的长剑“出征”,操作号手整齐列队,一级军士长陈志远等高级军士站在最前列。他们身后操作大厅的墙上“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十几个大字,映射出他们严实的战斗作风、精细的操作标准。

  陈志远是该旅高级军士群体中的佼佼者。他接任“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忠心当班长,带出“一等功班”,自己也荣立个人二等功。别人找他“取经”,他的回答简短却深刻:“大国重器要掌握在忠诚可靠的人手中,忠诚可靠是我们操作号手的‘命根子’。”他发扬老班长“将专业技术学到极致、将操作技能练到极致”的好作风,同战友一起苦练精练本领,以“不下错一个口令、不做错一个动作、不按错一个按钮”的过硬表现,托举大国长剑,确保万无一失。

  一直以来,该旅高级军士群体坚持不懈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夯实信仰信念根基;组成理论宣讲分队,运用“红剑讲坛”等平台,引导身边官兵学思想、铸忠诚、担使命,以思想不迷航确保导弹不偏向。

  “铸牢忠诚,就好比咱发射车的‘方向盘’,只有把准了、把正了,才不会跑偏。”记者在该旅采访,正赶上“红剑讲坛”开讲。三级军士长张安全同一群新号手分享交流学用理论的心得体会,引发大家共鸣。

  2024年下半年,在火箭军专业技术比武中,张安全从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夺得所在专业第一。入伍以来,他抱定争当导弹精兵、建功导弹军营的信念,苦练驾驶技能,安全行驶数十万公里,参与编写百余条操作细则。聆听他的分享,一名号手感慨地说:“张班长理论学习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该旅高级军士群体平均党龄超16年。入党时间越长,他们对忠诚的理解越深刻。一级军士长唐兴春的话,道出了官兵心声:“我们既要有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更要有担当使命的过硬本领,正所谓‘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那一年,部队装备换型,唐兴春的岗位迎来第3次变化,调整到一个新专业岗位任班长。这是导弹部队的高难专业之一。唐兴春从零开始,学习新型导弹武器操作技能:苦练,每天操作数十遍,只为更快更熟练;精练,对照流程严密实施,一招一式丝毫不差;巧练,构设多种特情场景,紧盯短板强训强能……换岗当年,他就带领全班在上级比武中摘得团体桂冠。

  和唐兴春一样,该旅数十名高级军士扎根军营、建功战位,在精武砺剑中书写忠诚——

  一级军士长张继国历经5次换岗,专业难度越来越大。他不断适应战场变化锤炼本领,成为全旅响当当的全能号手;二级军士长符斌历经4次换岗,对岗位负责、对工作尽责,连续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中勇夺第一,圆满完成战备值班和演训任务;部队调整转隶,三级军士长李望明加入新的作战序列,快速成长为专业技术尖子,被表彰为“全军战场环境保障先进个人”……

  这个高级军士群体将“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庄严承诺,化为“请党放心、强军有我”的自觉行动。那天采访临近结束,一名高级军士的话,让记者印象深刻:“我们是幸运的,身处伟大时代,投身强军事业,这个兵当得值!”

  “能力淬炼时不我待,向战为战只争朝夕,这是高级军士群体的‘士兵突击’”

  新年伊始,一幅幅生动的练兵画卷在深山导弹阵地铺展开来。连续多课目模拟对抗训练结束后,该旅领导欣喜地告诉记者,经过专攻精练,完成任务时间又缩短了。

  一个“又”字,既彰显着这支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坚实印迹,也见证着该旅高级军士群体备战强能、向战攻坚的冲锋身影。

  在这支部队,高级军士群体分布在基层一线重要岗位,个个是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也是部队日常管理、军事训练中不可替代的骨干力量。

  有一年,全旅装备换型,进入能力重塑“调整期”。作为专业班组带头人,高级军士群体面临专业再学、岗位重定的考验。

  一级军士长汪志峰积极适应转变,带头开启转型跨越——

  专攻新专业,他学习电路原理、仿真应用等知识,参加见学、跟训,艰难“啃”下一张张电路图、原理图;解锁新技能,他练就新装备操作本领,带头研制模拟训练平台,助力实现“没有装备能操作、有了装备能打仗”的目标。

  数月后,他成为装备换型后所在专业第一批取得上岗资格证的号手,又第一个跨入新专业技术尖子行列。

  在这场装备换型考验中,数十名高级军士交出合格答卷。他们带头组成多个“攻坚班”,探索新专业学习训练方法,相继取得上岗资格证,缩短了部队战斗力生成周期。

  “能力淬炼时不我待,向战为战只争朝夕,这是高级军士群体的‘士兵突击’。”该旅领导说,近几年,面对任务变化、装备换型,以高级军士担纲领衔,各营连针对性加强新装备、新技能、新战法训练,强化典型行动专攻精练,为战斗力建设按下“快进键”。

  直面新挑战,一名名高级军士展现过硬技能——

  几平方米,是一级军士长徐品森的战位面积。这个战位,每一个按钮、每一条指令、每一项数据,他都熟稔于心。一次训练,徐品森大胆运用革新技术成果,优化流程、缩短时间,有力助推部队战斗力跃升。

  数厘米,是某型设备与车体边缘的距离,也是符斌施展技能的舞台。一次野外机动途中突遇特情,该设备发生故障,导致车辆熄火“趴窝”。由于设备内部空间狭小,符斌只能蜷缩起来,凭肌肉记忆完成抢修,确保后续任务如期进行。

  催生战斗力,一名名高级军士目标定位更高更强——

  一次模拟发射任务,三级军士长白立宾发现新号手操作存在误差,当即要求重新操作。他说:“导弹操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决不能有任何误差。”

  一次适应性训练,上级要求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点位。面对陌生地域,三级军士长高真勇主动请缨,驾驶战车勇闯蜿蜒山路提前到达。他说:“未来战场瞬息万变,快一秒就多一分胜算。”

  从茫茫雪原到大漠戈壁,从深山腹地到北疆林海……这些年,该旅高级军士群体跨越春夏秋冬、走过大江南北,铆定战位加速冲锋,努力实现从“会打”到“能战”的转变跃升。

  “师傅是弓,徒弟是箭,弓的责任就是让射出去的箭具有强大能量”

  在该旅高级军士群体中,唐兴春的名气不小。他在4个班当过班长,还带出7名高级军士。唐兴春常说:“高技术部队需要高素质人才,咱们老兵的作用就是要育人才、带精兵。”

  和唐兴春一样,一级军士长牛永春对“带徒弟”的事非常上心。他与三级军士长宁旭的互助故事,被官兵传为佳话。

  2021年,年龄相差一轮的牛永春和宁旭,同时到院校参加培训,分别为晋升一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作准备。

  培训期间,两人学习工作相互扶持。一天,正在备考高级技师的宁旭突然接到通知:连队三级军士长满编,目前没有晋升名额。

  那段时间,宁旭情绪低落,学习和训练成绩也出现下滑。牛永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给他加油鼓劲:“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把本事练过硬,才有资格和能力把握机会。”

  在牛永春的帮助引导下,宁旭看淡“走与留”,一门心思钻研本领,各项考核都取得优异成绩。没想到,一项新政策恰好当年出台,宁旭顺利通过考核,成为首批延期服役的军士。

  “时代给了我圆梦的机会,我要奋力冲锋。”宁旭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主动请缨参加训练任务,认真帮带专业骨干,去年成功晋升为三级军士长。

  “师傅是弓,徒弟是箭,弓的责任就是让射出去的箭具有强大能量。”采访中,一级军士长李明亮同记者分享了一段带兵的经历。

  几年前的一次新号手集训,李明亮发现一名新兵接受能力强、学东西快,但这名新兵有个性,与身边战友相处不够融洽,多次流露出到期退伍的想法。

  “好兵都是夸出来的。”带兵实践中,李明亮发现,面对年轻战友,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想方设法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你的动作很到位,上台演示一下!”李明亮一有机会就让这名新兵“露脸”,并鼓励他发挥特长,担任专业小教员、操作示范员。很快,这名新兵就适应了新岗位,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业务骨干,并在同批战士中第一个被评为等级号手,荣立三等功。

  “高级军士要努力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大师傅要有大师傅的样子、大师傅的担当。”据了解,这个高级军士群体中,80%担任班长,都是基层分队专业教练员,为部队带出一大批骨干人才。

  结束采访,记者受邀参加该旅组织的一堂情景课。数十名高级军士身披绶带、胸挂奖章,健步走上讲台,面向官兵庄严敬礼。

  一个导弹人才方阵正加速成长,托举大国长剑威震九天。

  砺剑!出鞘!他们奔向未来战场!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