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原护路兵:守护天路,守望幸福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高原护路兵:守护天路,守望幸福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1-13 08:56

  西藏羊八井,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武警西藏总队拉萨支队执勤八大队官兵担负着青藏铁路某段的巡守任务。

  这条路段不长,全程数公里,包括拉萨河特大桥、羊八井一号隧道和二号隧道等多个哨点。官兵巡线守点,每天迎接与目送一趟趟呼啸的列车,见惯了群山绿了又黄、火车来了又去,也习惯了枕着汽笛声入眠。

  群山不语,天路无言,见证着这群军人的坚守。在这群护路兵眼中,坚守就是一种幸福。

  这条铁路运输线,是列车进出拉萨的必经之路。每当新兵第一次站哨,聆听着鸣响的笛声,望着由远及近的列车,老兵便会语重心长地说:“守护铁路,就是守护幸福。”在一趟趟往返高原的列车上,总有心中满怀希冀的人们,等待抵达他们的“幸福终点站”。

  走近这群军人,他们心中的幸福,简单又纯粹:站哨时战友的一句暖心关怀,巡逻归来时餐桌上的一碗热饭,周末和战友一起弹琴唱歌,执勤时看到列车上的乘客向他们招手致意……

  有人说,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幸福是一种抵达。对于这群军人而言,为人们的幸福抵达护航,自己也将抵达幸福的彼岸,实现人生的价值,收获真正的成长。

  正如高原沐浴着阳光,在“缺氧不缺精神”的地方,高原护路兵心中的幸福,就是守好铁路线,守好脚下的每一寸国土。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大队,品读官兵坚守的故事,以及他们对于幸福的理解。

  ——编 者

  高原护路兵:守护天路,守望幸福

  ■蒋国语 中国军网记者 崔嫣然

  课余时间,官兵在营区操场打篮球。陈兆峰摄

  官兵沿线巡逻。陈兆峰摄

  执勤之余,任春林(右一)和战友弹吉他唱歌。陈兆峰摄

  官兵在文化室学习。陈兆峰摄

  清晨,一名战士下哨途中注目奔驰的列车。陈兆峰摄

  幸福,就是在奋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二级上士杜斌斌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特种兵。可现实与理想总有距离,9年前,他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武警高原护路兵。

  走进营区,望着驻地周边的山岭,跟随战友在铁路边巡逻,杜斌斌心情有些低落。

  执勤时,班长罗兴卫给杜斌斌讲解注意事项,耐心地安慰他:“既来之则安之……”那时的杜斌斌还不懂,守在这里的老兵,内心有着怎样的价值追求。

  一次站哨,罗兴卫的一番话给了他启示:“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幸福,是在奋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置身在一个奋进的集体,杜斌斌渐渐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推力”——战友中有谁体能不好、训练跟不上,总有人来“推”他一把。也正是在这种被人“推”着走的过程中,杜斌斌不断补齐短板、磨砺意志,先前的低落情绪一扫而空。

  一年后,杜斌斌工作训练走在了前列,他变得更加自信阳光,每天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当年底参加训练考核,他与战友并肩战斗拿到名次,手捧奖杯的一刻,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起跑阶段纵有不适,得到勇气和毅力这个“推力”,便能获得加速度,在冲刺时收获胜利的掌声。时光荏苒,高原的风雪在杜斌斌的脸上留下“高原红”,也让他意识到一名老兵的责任。

  那年,杜斌斌班里一名新兵突感肠胃不适,他担心影响训练,没有及时报告。凌晨时分,新兵胃痛难眠,杜斌斌背起他一路奔到山下营区,乘车将他送往医院。

  急诊室的病床上,望着正在输液的新战友,杜斌斌的脑海浮现出多年前的一幕——当年他也曾因急症被送往医院,班长罗兴卫也是寸步不离地一直陪在身边。杜斌斌看到陪在床边的罗班长,那种温暖至今仍在心间萦绕。

  在杜斌斌心中,守护是一种责任:“守护战友,就是守护温暖。守护好、传承好这份温暖,就是为大队留住一颗颗心。”

  6年前,任春林从四川巴中入伍来到这个高原连队,也曾因驻地条件艰苦,经历过对比强烈的变化。任春林跟着杜斌斌执勤,冷风吹在脸上生疼,杜斌斌特意与任春林调换位置,挡在风口,并叮嘱他:“下次站哨,衣服穿厚点。”这一刻,战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准备警士选晋,任春林的专业理论成绩落后,杜斌斌帮他完善复习计划,替他担负执勤任务,直至他选晋成功。

  有人问已是中士的任春林,是什么让你选择留队?他说:“在这里,我找到了实现青春价值的奋斗方向。战友的陪伴,也让我感受到亲人一般的温暖。”

  比任春林更高兴的是杜斌斌,用他自己的话说,每次看到新战友有了成长与进步,他的内心就会升腾起一种“扎扎实实的幸福感”。

  列车上,总有奔赴幸福团圆的人

  上等兵白马占堆的家乡在西藏山南。《天路》,是他最喜欢的一首歌。

  这首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歌曲,也在白马占堆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种子:“那条幸福的天路,到底是什么样子?”

  2023年9月,胸戴大红花的白马占堆踏上从军路。乘坐列车抵达拉萨,他在列车上第一次望见天路。不久,他被分配到拉萨河特大桥执勤点位,成为一名“天路卫士”。

  缘分就是这样奇妙,得知消息的白马占堆内心特别激动。

  不久,姑姑在微信中给白马占堆留言,他的表弟要到拉萨办事,不知有没有机会见到他……第二天在铁路旁站岗执勤,他心中涌起一个想法:“眼前呼啸而过的列车,是不是表弟搭乘的那趟车?”

  也正是从那天起,每次在哨位执勤,不管再累再冷,白马占堆再也没有一句怨言。手握钢枪,站得笔直,因为他知道在这趟列车上,总有奔赴幸福团圆的人。

  “守护天路,就是守望幸福。”想到这里,白马占堆都会感到一种自豪。

  这个阳光的藏族小伙儿,从小就很懂事,父母也都支持他参军入伍的决定。刚到部队不久,白马占堆的父亲突发心脏病,被送往医院接受手术。那天,他站完哨犹豫了很长时间,才向班长叶超报告了父亲病重的情况。

  叶超得知后,立即拉着白马占堆去找指导员。一边走一边说:“你请一周假,赶快去医院陪护,这周我替你站哨。”

  如今,白马占堆表现出色,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争取留队。

  和白马占堆一样,副队长索朗次旦也在青藏高原出生长大。当年索朗次旦到北京的西藏中学读书时,他正是这条铁路线上的一名乘客。

  在北京,只要有机会,索朗次旦都会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感受祖国繁荣发展,他下决心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中毕业,入伍到部队,又因表现突出被保送上警校,他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当个好兵,保家卫国。

  2021年,索朗次旦调整到该大队任职。单位离家并不远,但他只在休假时才回到拉萨的家中探亲,“这条铁路见证西藏的发展,守护着这条天路,也是为家乡发展尽绵薄之力。”

  索朗次旦有辆擦拭得锃亮的山地自行车。休假时,他经常骑行。迎着风,用力蹬车,索朗次旦很享受这个过程。他觉得人生就像骑车,在上坡时吃劲,但翻越过去,就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守护天路多年,官兵执勤站岗,确保了各类执勤目标的安全。”该大队杨大队长告诉记者,官兵坚守哨位,每天都要排除野生动物上道、铁轨落石等险情,默默地守护着一趟趟列车。

  汽笛声从远处传来,一辆列车疾速通过。这一刻,在铁路旁带哨的索朗次旦,庄严地抬起手臂敬礼。每次看到这一幕场景,列车司机都会鸣响汽笛,向“天路卫士”致敬。

  一次,索朗次旦参加上级组织的新春茶话会,一位列车乘务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青年尼玛卓玛一直在广州打工,每年底乘坐火车返回拉萨探亲,途经一个个执勤点,她都会把手伸出车窗向战士们挥手,并执意留下一些小礼物,请乘务员有机会替她转交。

  尼玛卓玛说:“哨兵守护着天路,就是守护我们。向他们挥手致意,这是我表达感谢的方式。”

  环境再苦,也要咂出甜味来

  海拔4000多米的羊八井,城市的高楼淡出视线,眼中是苍茫的景致。与官兵交流,他们脸上的笑容真诚,灿烂一如高原的阳光。

  “环境再苦也要咂出甜味来,工作再累也要干出样子来。”这是官兵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空闲时,中士明柯喜欢用手机拍摄风景照。他手机里珍藏着一张“随手拍”:雪山、蓝天和铁路,好像一幅透着磅礴之美的油画。

  “这风景,因军人的守护而壮美。”每当明柯和亲友聊起在部队的生活,他的内心都是满满的自豪。

  高原的天气变幻难测。有时,前一分钟还艳阳高照,下一分钟就暴雨倾盆。

  盛夏,明柯沿着铁路巡逻,前往执勤点换哨。途中突遇暴雨,他一路小跑抵达岗亭,浑身已被浇透。不一会儿,暴雨变成冰雹,岗亭里气温骤降,明柯始终站得笔直,直至下一班岗哨兵到来。

  在高原守哨,快乐很简单。天气好时,一级上士张明豪喜欢和战友一起在营区的草坪上,弹吉他唱歌。

  “你问我什么是战士的本色,我送你一枚小弹壳,它在战斗中惊天动地,却在胜利后保持沉默……”有人歌声婉转,有人大声嘶吼,跑调的高音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歌声,笑声,在山间回荡,仿佛群山也在侧耳倾听。

  刚结婚时,妻子冉家凤虽然嘴上“支持”张明豪驻守天路,但在心里,她总是期盼着丈夫可以早点退伍回家。那一年,张明豪休假期间恰逢冉家凤生日。他开车接冉家凤下班,为她送上一束玫瑰花和生日礼物。回到家中,桌上摆放着张明豪亲手烹饪的生日餐……两人一边吃,张明豪说起在部队坚守生活中的趣事,逗得冉家凤开怀大笑。

  那次,冉家凤在丈夫眼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光芒。她渐渐理解了丈夫离不开高原的原因。休假即将结束,张明豪本想和妻子再谈一次留队的想法。没想到,冉家凤主动提出让他安心服役:“你守着天路,就是在守护千家万户的幸福。”

  张明豪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句话:“幸福就是理解和支持。”在妻子的目光里,他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

  像张明豪一样,每个护路兵心中的幸福,都如同一面折射阳光的棱镜,散发出多彩的光芒。

  二级上士刘阳喜欢观察驻地附近的小动物:狐狸、蜥蜴和兔子……那年探亲回营,他从老家抱来一只狗崽养在营区,战友们给它起名“大黄”。如今“大黄”已经成为“编外警犬”,每天参加巡逻执勤任务,也成为大队重要一员。

  中士钟轩懿的快乐,来自“家的味道”。周末,他常去营区附近的山上挖一种草药,交给炊事班熬一锅鸡汤。当浓香的热汤端上餐桌,大家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他觉得仿佛回到了家乡。

  在铁路边站哨,上等兵吕沛霖练出了一项“辨声识车”的本领:根据不同声调的汽笛声和铁轨碰撞的声音,辨别火车的类型。

  下士徐东华最舒缓的时刻就是放声歌唱之时。早上营区播放军歌,他跟着唱上几句;训练间隙,为大家高歌一曲。以蓝天雪山为幕布,以壮阔高原为舞台,这是徐东华心中“独一无二的演唱会”……

  那天大队组织活动,让大家谈谈心中的幸福。每个人都说——守护千家万户的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这是他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他们坚守的理由,更是一茬茬“天路卫士”流淌在血脉中的传承。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