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营观察丨“排爆勇士”这样炼成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军营观察丨“排爆勇士”这样炼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1-13 08:53

  把每次任务都当成第一次

  ■马 頔

  一场火炮实弹射击训练结束,大部队回撤。排爆员进入目标区,对一枚卡在半山腰的未爆弹进行销毁处理。

  第76集团军某旅工兵连中士孟英豪,在战友帮助下穿戴好排爆服,备齐工具,比了一个“OK”的手势,向那个棘手的“家伙”慢慢走去。

  越是靠近,孟英豪的动作就越慢。他注意到,弹体斜插在坡面上,脚步移动引起的土石流动,有可能使弹身移位,从坡上滚落。

  最危险的是,未爆弹的引信还在。这意味着,任何物体和未爆弹发生直接触碰,即使再轻微,都可能令它瞬间引爆。

  来到近前,孟英豪小心跪下,用石块将弹体下方垫平,同时在脑中飞快计算散射面。

  由于落弹位置特殊,无论是将炸药安置在面朝山体一侧,还是靠近排爆员的一侧,爆炸产生的冲击都会覆盖人员撤离路线。换而言之,排爆员被弹片、碎石击中的风险很大。

  “导火索有2米多长,引燃时间约240秒,如果撤离动作快些,足够撤到安全位置。”孟英豪暗下决心,准备放手一搏。

  制作完起爆体后,孟英豪示意远处的战友可以按照流程处置。随着指挥员挥动手臂,下达口令,他稳健地拉管点火,安置炸药,而后迅速起身撤离。

  看似普通的一段下坡路,全副武装的排爆员跑起来却不容易。一套排爆服重达几十斤,胸甲、腿甲、头盔等厚重的防御装备给身体带来不小的负荷。

  孟英豪感到身前的钢板沉甸甸地向下坠,每一次抬腿都很吃力。他急促的呼吸扑在玻璃面罩上,形成水雾,令前方的道路一时变得模糊。谁知,他不慎踩到虚土上,一个趔趄栽了下去,身体失控,向下滑了五六米。

  “1分30秒!”孟英豪爬起来,顾不得疼,踉踉跄跄向山下冲去。

  “2分15秒!”孟英豪赶到候车点,驾驶员迅速向远处疾驰。

  车辆开出700米时,他们身后传来一声爆炸巨响,大伙儿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有你们在场,我们训练就更放心了。”每次任务结束,兄弟单位的战友们都会对排爆员的英勇表现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是“英雄”。

  面对战友们的肯定,孟英豪平静地说:“排爆任务很多时候是不可控的,我们必须对工作心存敬畏。”他们都明白,干这一行,没有绝对的安全。即使是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老手,也要把每次任务都当成第一次,一丝不苟、慎之又慎。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敬畏”,排爆员们的使命感才如此强烈。排除一枚未爆弹,就意味着消除了一个安全隐患。他们常说:“危险的事总要有人来做,不是你,就是我。”

  作为演训场上不可或缺的安全屏障,排爆员们不惧艰险、始终坚守战位,尽心尽力完成好每一次任务,默默守护战友们的安全。

  “排爆勇士”这样炼成

  ■马 頔

  第76集团军某旅工兵连中士孟英豪(左二)为战友讲解排爆专业理论知识。 刘金慧摄

  “细致,必须放在大胆前面”

  “将导火索切平的一端,轻轻插入雷管中,距雷管口0.5厘米处,用雷管钳夹紧固定……”训练场上,第76集团军某旅工兵连中士排爆员孟英豪,正为几名新战友详细讲解如何制作起爆体。

  2025年,是孟英豪成为排爆员的第8个年头。作为一名优秀的专业骨干,他曾出色完成上百次实爆任务,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

  “细心大胆,是排爆员的必备素养。”担任教练员后,孟英豪强调最多的就是细致。“细致,必须放在大胆前面。”在他看来,任何一次不起眼的纰漏,都可能酿成巨大的隐患。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孟英豪的这份独特心得,还要从一次排爆“失败”说起。

  那次任务中,一级上士蒲瑞军与孟英豪搭档,销毁一枚卡在斜坡上的未爆弹。孟英豪主动请缨,却因一时心急,未将弹体合理固定就开始操作,导致未爆弹飞出数十米。

  受到二次冲击的弹体极不稳定,随时随地可能爆炸。孟英豪意识到自己“捅了娄子”,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经验丰富的蒲瑞军冷静分析原因,确定引信状态稳定后,指导孟英豪进行二次引爆。最终,两人有惊无险地完成销毁任务。

  “可能是弹本身的问题”“是不是炸药威力不够”“一次意外而已,不要往心里去”……回到连队,战友们纷纷安慰孟英豪。

  “看似是一次意外,实则体现了作风不扎实。”蒲瑞军十分严肃地指出孟英豪作业中存在的多个问题,“计算装药量时,你总是卡着爆炸威力的下线粗略估计,爆炸效果就难以把控;拉动拉火管时,你的手习惯性悬空,没有支撑,做动作就容易晃动……”

  蒲瑞军的分析针针见血,孟英豪羞愧难当。

  “你胆子挺大,但性子急,做事有点鲁莽。”蒲瑞军中肯地说,“排爆作业,步骤省略不得、过程马虎不得,绝对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差不多,而要把每一步做细做实做到位。”

  一名优秀的排爆员,究竟应该经过怎样的锤炼、具备什么样的素养?这些问题,孟英豪想过很多次。这一次,他明白了:自己急躁的性格,如同隐藏在头脑里最大的一枚“未爆弹”,必须彻底改掉。

  此后,孟英豪每次作业都会携带充足的装药和火具,制作“双保险”式起爆体,保证起爆顺利完成。任务结束,他还会梳理总结每一枚未爆弹的型号、口径及销毁方法,记录成册,以便随时查阅。

  随着孟英豪历练增加,战友们发现,他的性格愈加沉稳,做事更加踏实,技术也越来越过硬。

  一次任务中,孟英豪临危受命,排除一枚未爆弹。为将扎在土中的弹头截面剖出,他如考古队员一般,一手拿防爆锹慢慢挖掘,一手细细清理土层。

  距离截面10厘米处,孟英豪用毛刷一寸寸清理土层,直至截面全部露出。全神贯注作业40多分钟后,他摘掉排爆头盔,脸上就像刚蒸过桑拿一样,全是汗水。

  “现在,孟英豪的作业速度很慢,甚至比新手还慢。但他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每一步都严谨细致。”蒲瑞军欣慰地说。

  “身上的排爆服很重,但内心要轻装上阵”

  面对一枚危险的未爆弹,恐惧是正常人都会有的生理反应。

  排爆作业,难在技术处理,更难在稳住心态。一名优秀的排爆员,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外,强大的心理素质必不可少。

  “好心态决定好状态。少一些焦虑紧张,才能从容不迫。”身为连队骨干,孟英豪特意自学了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帮助战友克服作业中的心理障碍。

  一次,旅里组织实弹演习,蒲瑞军随队一起出任务。孟英豪发现,蒲瑞军一直望着车窗外发呆,情绪有些低落。

  这时,孟英豪掏出一把瓜子,塞到蒲瑞军手里。两人边嗑瓜子,边唠了起来。

  看到蒲瑞军掏出一张孩子的照片,孟英豪问:“班长,你家是个男娃,为啥取个小名叫‘小葡萄’哩?”

  “我媳妇怀孕时常说,吃葡萄眼睛大,所以就叫‘小葡萄’了。”蒲瑞军呵呵一笑。

  “还别说,你儿子确实眼睛很大,真可爱!”孟英豪开起了玩笑,“这颗‘小葡萄’肯定很调皮……”

  车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蒲瑞军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窗外群山连绵,远处白云蓝天,草地上野驴悠闲,蒲瑞军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情不自禁地说:“我们守卫着这么美的地方,牺牲奉献是值得的。”

  当天,排爆员们齐心协力高效作业,顺利寻找并销毁5枚未爆弹。

  第一次参加排爆任务的新同志,由于专业技能还不太熟练,往往会手足无措。下士鄢浩东忘不了自己第一次出任务时的场景。由于恐惧,他连接雷管和导火索时,双手不住抖动。

  一旁搭档的孟英豪严肃地说:“克制自己,不要抖!一旦雷管内摩擦产生火星子,会引起爆炸。”

  随后,孟英豪淡定地对鄢浩东说:“你就当平时训练一样,做慢点就行。”

  “身上的排爆服很重,但内心要轻装上阵。”每名新排爆员都是这么过来的,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跨越心理这道坎,尤其关键。

  孟英豪将流程一步步地讲给鄢浩东听,同时结合现场,教他如何选择撤离路线、计算散射面、挑选配置等。

  鄢浩东边听边做,心里有了底,一鼓作气,成功完成自己的首次排爆任务。

  回到场外,孟英豪笑着问鄢浩东:“你手抖啥?”

  “我紧张……”

  “男子汉大丈夫,有啥怕的?我陪着你!”

  排除下一枚未爆弹时,孟英豪亲自示范,鄢浩东在旁认真学习。

  从好奇到恐惧,再到敬畏,排爆员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段不同的心路历程。在不同的经历中,这群年轻的排爆员们一步步磨炼心性,努力成长为真正的勇者和强者。

  “危险就是一种光荣,完成任务就是英雄”

  遇上家人朋友询问自己在部队的情况,下士曹玮宸总是笼统地说“技术很先进,训练很扎实”,下士杜文杰则说“每天工作训练特别充实”。

  排未爆弹的事,他们只字不提。

  那年,蒲瑞军被旅里评为“十佳人物”,单位特地邀请他的妻子前来为他颁奖。晚会现场,上台给身为“排爆英雄”的蒲瑞军颁奖,妻子终于真正了解了丈夫的工作性质。

  当时,妻子平静地说:“我支持你!注意安全!”谈起此事,蒲瑞军的表现也很淡然:“做这份工作,不需要太多人关注,自己照顾好自己就好。”

  紧张激烈的实战化训练过后,训练场重回寂静,排爆员们是那群默默付出、排除危险的人。这份执着和坚守,他们藏在心里,连最亲近的家人也不愿倾诉。

  二级上士郭太恒的妻子来队探亲。那段时间,连队正进行实爆作业,郭太恒每天早上8点就赶到训练场保障,到晚上开饭前才回来。妻子问他每天出去忙啥,他总说“去搞场地建设”。

  有一天,连队出紧急任务,郭太恒在楼道里匆忙换好了防弹背心,又急匆匆走下楼,正巧被妻子看到。

  妻子摸了摸郭太恒胸前身后那厚厚的钢板,问他干什么去。他急忙解释说:“没啥,就是去打实弹。”

  那晚,郭太恒回到连队,身上浓浓的火药味被妻子察觉出了异样。妻子一再追问,他才说:“就是搞了个爆破,是部队正常的训练。”

  其实,那天,郭太恒制作了几十个爆破器材,参与了十几次实爆,还排了2枚未爆弹。

  战友们常说,排爆员是沙场上的“孤勇者”。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是英雄。”

  即使没有聚光灯,即使站在“火山口”,这群可爱可敬的战士们依然初心不改、负重前行。

  谈到自己的愿望,郭太恒坦率地说:“某一天,我离开部队后,希望年轻同志能接过重任。”

  处理场地表面相对容易的未爆弹时,老班长们会让年轻战友积极尝试,积累经验。遇到弹体深入地下或嵌入崖壁的特殊情况,老班长们总会亲自上,把危险留给自己。

  “排爆员的培养周期比较长,一般要跟着班长学2年到3年后,才能独立执行任务。”蒲瑞军说,“毕竟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战位。我们不希望自己带出的战士受到任何伤害。”

  这些年,随着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主动申请当排爆员的战士多了起来。曹玮宸就是其中之一。那天,他找到郭太恒,坚定地表示自己要学排爆。

  郭太恒问:“这个专业很危险,你为什么要学?”

  曹玮宸回答:“危险就是一种光荣,完成任务就是英雄。”

  郭太恒向连里汇报了曹玮宸的想法,并将他带为自己的副手。每次出任务时,郭太恒都倾囊相授,只为将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事业一茬一茬传下去。

  采访手记

  惊心动魄背后的平心静气

  ■马 頔

  提起部队排爆员,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这样的字眼:只身历险、力挽狂澜、极限求生……

  排爆员“孤胆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份看似惊险刺激的工作背后,实则平凡平淡。

  部队实战化训练中,有时炮弹击中目标后,没有满足引信的起爆条件,会产生一定比例的未爆弹。这些未爆弹种类杂、散布广,爆炸当量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排爆员的任务,就是要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甚至更大的场地内,搜寻这些未爆弹。有时,寻找一枚未爆弹,要花费半天甚至一天时间。然后,他们根据弹种类别、引信解脱状态,进行不同方式的销毁。

  固定弹体、安置炸药、拉火引爆……一遍遍重复流程动作,一次次谨慎销毁未爆弹,与其他操枪弄炮的战友相比,排爆员的岗位算不上“醒目”。

  走近这个群体,深入了解这群年轻战友的成长经历和奋斗初心后,脑海中会浮现出两个相反的词语:“非凡”与“平凡”。

  第76集团军某旅工兵连中士孟英豪,当兵8年,排除400多枚未爆弹,一次次出生入死,总结并创新多项排爆、布雷及扫雷的方法,荣立二等功。

  孟英豪技术非凡,可敬可佩。谈及成为排爆员的初衷,他的想法又很平凡:“我只想尽一些力,把训练场上的安全隐患降到最小。”这个朴素的想法,推动孟英豪一步步提升自我、追求卓越。

  一级上士郭太恒是连队的专业教练员,曾在实爆作业中独立携带大量炸药和雷管,摧毁“敌”多重障碍。

  在战友看来,郭太恒勇气非凡,胆识过人。而郭太恒自己说,排爆训练看似惊心动魄,靠的却是平心静气。这份平和的心态,帮助他不断沉淀自己、行稳致远。

  一级上士蒲瑞军,是这个团队里资深的“大师傅”。他结合自己近千次的排爆经验,总结出“备、查、探、定、稳、破”的口诀,为年轻战友拟制个性化训练计划,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能手。

  他常说:“做师傅的,要把徒弟培养好,否则就是对自己不负责、对岗位不负责。”这句平常的心里话,道出了他躬身实干的责任担当。

  00后战士杜文杰和曹玮宸,接触排爆任务还不到一年,已经各自独立作业40余次,能熟练排除多种类型的未爆弹。

  初学排爆专业,面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和高强度训练要求,两名年轻战士的秘诀就是:不打折扣地完成每次训练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个简单的信念,支撑他们坚持不懈、快速成长。

  听完排爆兵们的故事,让人深有感触:每名官兵取得的非凡成绩,无不基于一个平凡的原点;成就伟大的强军事业,离不开广大官兵日积月累的平凡奋斗。

  心之所向,脚踏实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每名官兵都立足战位,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就能在平凡中孕育非凡。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梦想,飞越了大山

  • 大阪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成功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