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定日县6.8级地震丨毫不松懈救灾 用心用情保障
首页 > 军事频道> 滚动大图 > 正文
[责编:邱晓琴]

定日县6.8级地震丨毫不松懈救灾 用心用情保障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1-13 08:42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会谈

  • 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 习近平会见刚果(布)总统萨苏

  • 习近平会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加载更多

  毫不松懈救灾 用心用情保障

  1月11日,西藏军区某团官兵在长所乡古荣村帮助受灾群众清理转运物资。吴汉阳摄

  1月11日,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部官兵搭建供水平台,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用水需求。左南星摄

  1月11日,武警西藏总队官兵在曲洛乡措娃村为受灾群众分发热食。刘 鹏摄

  1月11日,西藏军区某部官兵在长所乡杂村受灾群众安置点与儿童暖心互动。李建骄摄

  冲锋在前显本色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特约记者 刘大辉

  “叮!”1月11日中午,在西藏定日县长所乡茶江村受灾群众安置点,西藏军区某连指导员江宪收到一条信息。打开手机一看,是村民索朗多吉发来的一段感谢视频。

  地震发生后,作为先头救援力量,江宪带领连队党员骨干首批到达灾区展开救援。索朗多吉是他们从茶江村倒塌的房屋中搜救出来的,经过妥善救治,目前已无大碍。他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表达谢意:“感谢金珠玛米(藏语,意为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连日来,西藏军区任务部队党员骨干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我们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不能让群众受冻挨饿!”某团救援分队到达长所乡古荣村后,党员、炊事班班长曾奇立即带领全班为受灾群众制作热食。

  每天天不亮,他们就开始生火做饭。“我们辛苦点没关系,群众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心里就暖了。”曾奇说。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冲锋在前;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子弟兵勇挑重担。

  在高原高寒地区飞行,气象条件复杂,安全风险系数大。某陆航旅特级飞行员唐波主动请缨,在震区建立临时起降点,确保遇有情况,能第一时间飞赴现场。

  1月9日,长所乡村民普布格桑伤势严重,急需后送治疗。唐波临危受命,克服困难沉稳操作,安全飞越雪山峡谷,将伤员运送至后方医院。连日来,他带领机组成员累计飞行18架次、40余小时,开辟空中航线4条。

  (解放军报日喀则1月11日电)

  住进板房心里暖

  ■解放军报记者 李 蕾 李笑琪

  冬日高原,阳光温暖。1月11日上午,西藏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受灾群众安置点,白色保温板房次第排开。安置点入口处,孩童在追逐玩耍,一旁的几位老人围坐着晒太阳。

  不远处,保温板房的搭建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日喀则军分区某部官兵平整场地后,地方救援人员驾驶吊车将板房材料吊运到位。

  “没想到短短几天,就住进了温暖的‘家’。”记者走进村民央拉的板房,顿感暖意融融,只见床单被褥、棉衣、电热毯、感冒药等生活物资一应俱全。记者注意到,墙壁上还装有温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板房内的温度。

  央拉告诉记者,他是古荣村第一批搬进保温板房的。村里优先安置老人以及孩子多的家庭入住板房。“地震发生后没多久,解放军就来了,我们当天就吃上热饭、住进帐篷,现在又住进保温板房,心里特别暖。”央拉说。

  边巴次旦老人住在央拉隔壁,记者走进板房看到,日喀则军分区某部几名战士正在帮他打扫卫生。“我住进来时,板房就已经通了电,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感谢子弟兵帮我们把新家修建起来。”边巴次旦说。

  保温板房外,官兵正帮助受灾群众转运物资。目前他们已协助50多户村民完成转移安置。

  夜幕降临,简易厕所、供水站等生活保障设施仍在加紧施工中。官兵身后,一排排保温板房里的点点光亮,透出别样的温暖。

  (解放军报日喀则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