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培塑联合制胜的文化自觉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培塑联合制胜的文化自觉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1-10 09:04

  培塑联合制胜的文化自觉

  ■姜凯峰

  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实施纲要》指出,培塑联合制胜的文化自觉。联合文化作为强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打赢现代战争所具备的联合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着力培塑联合制胜的文化自觉,把联合文化这一重要软实力搞过硬,为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提供重要精神支撑。

  一

  联合文化伴随联合作战而生,凝结着对战争方式的经验积累、理性认知与精神追求。必须从打牢联合作战的思想政治基础、加快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为联合作战提供精神支撑的高度,加深对联合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培塑联合文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主动适应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迫切需要。现代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基本作战样式是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文化是军事实践的产物,并直接作用于军事实践本身。当前,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转变,军事新技术和作战新理论不断涌现,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成为显著特征。只有具备联合视野、联合意识和联合思维才能运筹帷幄,这就要求各军兵种、各部队把“联合”作为价值取向,破除传统战争思维定式影响,打破一些传统观念壁垒,从重视个体转向重视整体,从重视单一武器装备转向重视整个武器系统,从重视主战军兵种转向重视诸军兵种,把不同单位、部门、领域的官兵融为一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联合文化的浸润与熏陶。

  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体制机制优势转化的内在需要。文化是制度的土壤,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此次国防和军队改革,我军建立了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由于各军兵种、部门专业分工的细化,以及各级各类组织之间的文化差异,一些全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必须充分发挥联合文化的塑造和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盘子,提出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只有培塑联合制胜的文化自觉,以文化建设新理念新模式适应改革新体制新机制,才能有效防止人员合而心不合、单位合而力不合、表象合而神不合,促进心联神联、合心合力,推动上下贯通、左右协调、运行顺畅,推动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胜战优势。

  全面贯彻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运用文化的力量推进强军事业,强调“要打造强军文化,巩固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坚定官兵革命意志、升华官兵思想境界、纯洁官兵道德情操”。牢牢把握政治建军时代要求,不断增强我军政治优势,确保人民军队永葆性质宗旨、始终敢打必胜、始终团结奋斗、始终人才辈出、始终纯洁光荣、始终法纪严明,文化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独特作用。只有培塑联合制胜的文化自觉,以联为纲培育联合文化,以战领建打造特色文化,平战一体抓实战地文化,才能更好发挥文化的情感陶冶、精神激励等功能,使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二

  联合文化作为保证联合作战胜利的一种军事文化,具有特定的内涵要求,必须坚持理论思维、历史视角、时代眼光,从我军战争实践和发展历程去理解,从联合作战时代要求去把握,从夺取军事竞争优势去研究,在砺志铸魂、砺战激气、砺行厚德中彰显联合文化特质。

  以听党指挥为政治灵魂。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是我军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和血脉传承,并随着强军实践的发展逐步成为强军文化的价值内核。实践证明,只有从政治的高度出发,才能在繁荣发展强军文化中把握正确的方向。联合作战参战力量更加多元、组织指挥更加复杂,更加需要强化矢志不渝的忠诚信念和集中统一的号令意识。培塑联合文化,根子在信仰信念,关键在政治忠诚。要引导广大官兵从政治高度和文化角度认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独特优势,筑牢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根基,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以强军胜战为价值目标。强军文化以强军为核心,以服务保证打赢为目的。培塑联合文化,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主动适应联合作战要求,积极构建与联合作战相适应的价值观、使命观、政绩观、利益观,真正让官兵认识联合、接受联合、熟悉联合、走进联合,切实提高联合文化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要树立砺战打赢指向,着力培塑官兵闻战则喜、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意志品格,引导他们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把联合练成本能、技能练到极致,确保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以团结统一为行为准则。回望历史,我军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把广大官兵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培塑联合文化,必须坚持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发挥聚合作用,破除思维差异,打破利益藩篱,增强团结统一、联合制胜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要坚持全局统筹,始终把部队职能放在联合作战体系中来定位,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联合思维,主动克服“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观念做法,在联合训练中培育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强固稳定的集体心理认同,凝聚牢不可破的打赢意志,确保在联合作战中形成同舟共济的战斗合力。

  以信息主导为基本支撑。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信息系统把所有军兵种、作战单元、要素、平台都集成于体系之中,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培塑联合文化,要紧盯信息化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演变,聚焦提高官兵的信息化战争军事素养,使他们学习掌握联合作战体系、结构、样式和行动规律;各级指挥员要牢固树立联合制胜理念,把不同作战平台、作战单元、作战要素有效统筹起来,在网络信息系统的融合过程中实现集优增效、聚力释能。

  三

  培塑联合制胜的文化自觉,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生动的、具体的,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创新实践,推动联合意识融入血脉、联合思维成为常态、联合规范形成自觉。

  立牢联合的思维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塑联合制胜的文化自觉,首先要来一场“头脑风暴”,培养与联合作战相契合的思维理念。要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革命文化,从中汲取“和合”智慧,认清无战不联、无联不胜的战争律令。借鉴外军联合作战有益经验,主动跳出兵种思维、军种思维,切实打破“条块分割”和争大小、争主次等僵化思维,把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从头脑中彻底清除出去,把系统联动、优势互补、体系支撑、团结协作等思想观念牢固确立起来,自觉做到一切为了联合、一切服从联合。

  构建联战的认知结构。培塑联合制胜的文化自觉,一方面要系统建立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指挥、联合训练和联合保障等知识体系,深化信息化战争理论研究和信息化知识学习训练。另一方面要通过作战理论研究等形式,认清深度联合才能形成整体作战能力,使联合价值理念浸润官兵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

  强化联胜的价值取向。联合思维的培育、联合习惯的养成、联合行为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贯穿渗透到备战打仗全过程各领域。要坚持军事行动与文化建设一体筹划、同步实施,推动能力塑造与文化塑造有机结合、行动联合与文化融合相互促进,努力使联合作战硬实力与联合文化软实力同步提升。充分利用联合训练演习、非战争军事行动等时机,多设联合场景,多出联合课题,强化“联”的意识、规范“联”的行为、提升“联”的素养,使联战联胜真正成为价值追求和思想自觉。

  完善联动的制度机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法规制度的固化和制约。要深入研究联合文化融入联合指挥、行动、保障的运行方式,使各项法规制度贯彻联合作战要求。在顶层设计上,通过制定完善联合作战条令、操作规程和使用手册,形成可操作的标准体系,使筹划作战的思维和行动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在指挥关系上,构建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把军种职能界定准,把层级关系摆清楚,实现理念契合、力量融合、体系耦合;在运行模式上,理顺请示报告、组织指挥、沟通协调工作流程,做到各司其职、相得益彰,实现“联”之依法、“合”之有据。

  (作者单位:91208部队)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广交会参展企业超3.2万家创历史新高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