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东极雷达站:我凝望着祖国的蓝天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东极雷达站:我凝望着祖国的蓝天

来源:解放军报2025-01-06 09:17

  ■贾俊峰 谭 涵 本报特约记者 王学峰 刘汉宝

  新年第一天,驻守祖国东极的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举行了一次特殊活动:请每名官兵写下自己的“新年心语”。

  回顾与展望,雷达兵心语平凡却不简单。得与失、苦与乐、取与舍,官兵心语是对过往一年成长收获的盘点,也是对新年工作生活的期待。

  “1”“2”“365”——二级上士刘相君在“新年心语”中写下这样几个数字。

  数字,见证雷达站官兵的坚守青春:从营区到阵地,一条长约1公里的路;在这条路上,每天至少往返2趟;雷达365天旋转不停,官兵守望空天全年无休……

  这条路,也是刘相君最熟悉的路。守防多年,路边的风景早已镌刻在脑海,然而再美的风景,他和战友也无暇欣赏,因为路的那一头连接着祖国的“蓝天国门”,连接着雷达兵守望空天的使命。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办公桌上,雷达站李站长坐在桌前,欣然阅读官兵们的“新年心语”。最后,他写出了一段“小结”:“这些心语,让成长变得具象化了,大家在坚守中实现价值,在考验前践行使命,每个人的‘收获’都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过去一年,祖国的万里边海防,像这个雷达站一样的坚守故事说不尽道不完。正是无数战友的坚守,筑牢了祖国的钢铁边防线。新的一年,让我们品读雷达兵的“新年心语”,感悟坚持梦想的力量,将收获化为动力,朝着新年度新目标奋力奔赴,加速前进。

  ——编 者

  追赶时间,追赶太阳

  驻守边境一线,远离都市繁华,雷达兵的心却不会荒芜。战斗值班让他们的心弦紧绷,时刻有种被任务推着走的感觉。

  “成为‘一号班’值班员。”入伍以来,雷达操纵员刘相君心中始终装着这个梦想。随着能力的提升,梦想照进了现实,成为“一号班”值班员的他,肩上的任务更重了。

  “就像个陀螺连轴转,鲜有闲下来的时候。”刘相君说,成为“一号班”值班员后,在一次次任务中,他对脚下这条通往阵地的路,有了更为具象的认识:“走路1400余步10分钟,跑起来会更快一些。”

  阵地,雷达兵心中永恒的战位。无论风霜雪雨,无论何时何地,当战备铃声响起,“一号班”成员必须第一时间奔赴阵地。

  “第一时间抵达”是雷达兵的职责,而“快一秒抵达”则体现了一种责任心、更意味着一种能力。

  守防任务繁重,雷达兵不约而同地选择“追赶时间”。

  每次值班,刘相君都会提前10多分钟抵达阵地,做好接班准备。那年寒冬,全站执行紧急任务,一大早刘相君前往阵地准备接班,刚走出大门就遇上暴风雪,伴随着骤然响起的战备铃声,他顶着风雪冲上阵地。

  雷达屏幕上,一个特殊区域光标闪烁,一个可疑回波正向上缓慢移动。“是特情!”经过初步研判,刘相君操作雷达精准锁定目标,果断录取相关数据并上报。也正是这组数据,确保了整个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号班’的荣耀与使命,就体现在一次次任务中。圆满完成任务,就是经受住了考验,战胜了自己。”如今,刘相君已经带出不少技术骨干,每次和新战友回忆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他都会把这段话重复一遍。

  在这位雷达站响当当的技术骨干心里,脚下这条坚守之“路”上,还有许多座“山”需要翻越,只有看到差距,才能奋起直追,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每一次任务只能胜利,不能失败。我们的目标永远是:‘快一秒抵达’!”

  追赶时间,就是追赶太阳。去年,雷达技师、二级上士高远调入雷达站,摸清新装备秉性,快速处置特情,他争分夺秒。

  雷达站对新装备进行换季保养,北疆的初春天寒地冻,新装备信号不稳定,高远带人日夜检修,白天爬上高塔核验零部件,深夜睡在狭小的方舱,加班加点分析线路图,真正做到了“衣不解甲”。

  不久,上级下令全站执行重要任务,高远带人坚守战位,确保了新装备以最佳状态执行任务,领导称赞他“功不可没”。

  几天后的复盘总结会上,高远走上讲台分享执行这次任务的感悟:“在祖国东极守望‘蓝天国门’,要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

  每一天都在突破自我、收获成长

  流利的口报,对雷达操纵员来说是必备的专业能力。但对于下士张晨阳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时候的张晨阳,开口说话比同龄人晚了一年多;长大后说话,语速快了有时会口吃。

  大学毕业,张晨阳怀揣着军旅梦选择参军入伍。来到雷达站,他要跨越的第一个坡坎就是“口报”这项基本功。

  下连之初的考核,张晨阳的成绩落在后面,这让倔强要强的他心急如焚。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张晨阳开始自我加压,每天比别人多练一小时,战友说,他连说梦话都在口报。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跟班见学,紧急空情突袭,张晨阳不假思索准确报出一组数据,及时为任务战友提供了判别依据。这次“超常发挥”,让张晨阳获得了自信,也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每一次突破自我,都源于千百次的锤炼。”

  这一年,张晨阳训练成绩的提升有目共睹,当年底被连队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如今,张晨阳坐在雷达屏幕前,总是自信满满。

  他对雷达站的新兵们说:“练得多,身上的潜力就会变为底气;有了底气,前进路上便不会惧怕困难。”

  潜力和底气,是雷达兵在“新年心语”中常用的关键词。

  指令标记员、下士吉余杭出生在大城市,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中长大。刚下连,吉余杭曾因生活单调乏味,无法融入守站生活。得知他有摄影的爱好,班长谷洋送给他这样一句话:“去感受这里的美,用你喜欢发现美的眼睛。”

  一次值班结束后,站在山顶的空地上,吉余杭偶遇了一场壮丽的日出,他跑回宿舍拿来相机拍下了这一刻。当天,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每次日出都是新的开始,只有努力尝试才不会后悔。”

  从那天起,他摄影的“潜力”得到激发,开始尝试拿起相机记录守站时光。这一过程中,他也因战友的行动受到鼓舞和感召。

  一次,站里安排他为即将退伍的战友拍摄纪念照片,“来这里之前,我不知道天亮得这么早”“离开时才发现,那些吃过的苦、挨过的冻,回忆起来都甘之如饴、温暖心房”……看到听到老兵们对阵地的不舍,他的内心也深受震撼。

  吉余杭和老兵们商量,在日出时分拍摄这组照片,“迎接祖国第一缕阳光”是雷达站最鲜明的标志。他还提议,以山顶镌刻着“东极”二字的山石作为照片背景,因为在雷达兵心里,这是坚守的象征。

  心中的坚守,让他焕发出奋进的动力。作为指令标记员的吉余杭,训练成绩很快在站里名列前茅。今年在雷达站的“新年心语”中,他写道:“将太阳迎进祖国,更要让阳光照耀心间。”

  成长是什么?是懂得,是领悟,是决定从这一刻开始迈出第一步。

  前不久,班长谷洋服役期满、即将脱下军装。谷班长离队前,吉余杭提出用相机记录他在连队的“最后一天”,制成数字相册作为离别礼物。吉余杭在相册中写道:“您永远是我的班长,感谢您用行动告诉我何为坚守,鼓励我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

  雷达兵永远的骄傲

  午饭后,指令标记班班长、二级上士刘博文打开了电脑,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写下了3个“100%”:接受上级检查合格率100%;上报空情质量合格率100%;落实战备工作完成率100%。

  数字会说话,是全站官兵拼搏奋斗的缩影,也是对一流标准的执着坚守。

  当年雷达站新组建,听说要驻守祖国“东极”,刚参军入伍的刘博文热血沸腾,第一个报名。

  建站之初,时任主官就立下“打基础、育人才、创一流”的抓建目标。架设装备、铺设线缆、调试线路……作为第一批守站的雷达兵,刘博文参与了站里的各项建设,为尽快担负战备任务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他和战友一起确立了一流标准。

  这种标准体现在值班任务中——入伍以来,刘博文主动梳理空情特点,完成数本工作笔记。在值班过程中,他以高效处置能力很快脱颖而出。

  “一人强不是强,集体强才是真正的强。”这种标准还体现在班级管理上——对待班内同志,刘博文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更严,每次带新兵,他总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扣好第一粒扣子,立起一流标准。”

  新兵入营仪式上,作为连队荣誉室的兼职讲解员,他会着重强调站徽上数字“一”的含义:“这代表我们勇争第一的目标和决心。”

  也正是这句话,在指令标记员、列兵霍士杰心中种下了“创一流”的种子。入营以来,他在心中定下目标:在同批新兵中第一批独立担负值班任务。

  霍士杰开启了自我砥砺之路。白天,跟班向老兵学;晚上回宿舍,自学记笔记。他还主动加压,请求班长给他设置更具挑战性的课目。

  被霍士杰的拼劲所打动,刘博文一路陪着他加练,为他量身定制训练计划,最终,霍士杰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成为同年兵中第一个“单放执勤”的指令标记员。

  有收获,也有遗憾。由于战备任务紧张,一连多个春节,刘博文都没能和家人一起度过。前不久,刘博文被旅里评为“强军先锋”,颁奖典礼上,旅机关特意邀请他的妻子黄玉莹来到现场,亲手为他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

  颁奖台上,刘博文红了眼眶:“谢谢爱人的陪伴,许多节日,我无法与爱人团圆,这是我们这个小家的遗憾。然而,那些万家团圆的日子,守望着祖国的空天,这是我作为雷达兵永远的骄傲。”

  拥抱阳光,成为光芒

  山顶的一处空地,雷达兵喜欢站在这里看日出。

  下哨后的时光,是雷达操纵员、中士孙野最惬意的时刻。每次站在山顶眺望远方,感受阳光洒在身上,他的内心无比满足。

  “妈妈,我已经长大了。”第一次独立处置空情,孙野走出阵地,抬头望着蓝天,清晨的阳光照着脸庞。回到宿舍,拿到手机,他给母亲发去一条微信:“祖国的蓝天,有我的凝望——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迎接照进祖国的第一缕阳光。”

  成长,就是意识到责任,肩负起使命。

  去年新兵下连,孙野主动向连队申请担负带新兵任务。那段时间,他对同班组新兵胡耀阳“手把手”进行帮教。

  一次夜间值班,孙野和胡耀阳一同担负战备任务。孙野将方舱的灯光关闭,屏幕上点点荧光映在他们的脸上,“你看,这星星点点的回波,像不像闪烁的繁星?我们紧盯每一个回波,就是在守护万里星空。”

  不久,胡耀阳顺利度过了新兵适应期,他也定下了自己的新年度目标:“早日独立值班,为孙班长分点担子。”

  拥抱阳光,雷达技师、一级上士赵金星感受到了一种力量。

  年终岁尾的夜晚,刺耳的警报声划破夜的宁静,赵金星从睡梦中惊醒,穿好衣服迅速赶往阵地。

  爬到雷达罩上,赵金星在寒风中检修线路,反反复复也看不出任何问题,赵金星索性摘下手套开始测试。时间在寒风中悄然流逝,沉寂的雷达终于重新飞旋起来,他的双手已经冻得发红。

  返回宿舍的路上,太阳从地平线升起,阳光照在身上,那一刻,赵金星的心是暖的,更是满足的。

  那晚的学习室,赵金星在“新年心语”上写道:一想到我们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空天,内心就再也没了任何怨言;每一次迎接祖国第一缕阳光,内心都无比自豪。

  “拥抱阳光,成为光芒。这是我过去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我明天还要继续砥砺前行的方向。”去年底,雷达操纵员、一级上士刘铭举郑重地写下留队申请书。他说,继续为祖国守望阳光,就是他新年度的目标。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梦想,飞越了大山

  • 大阪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成功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