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亦“敌”亦师:一支蓝军队伍的“角色观”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亦“敌”亦师:一支蓝军队伍的“角色观”

来源:解放军报2025-01-06 09:11

  如何对待一支在战场上屡次发难的蓝军?

  有人“耿耿于怀”,恨不得摆开阵势继续较量一番;有人小心翼翼,希望在下次对抗中减少失误。

  对于在海军某舰艇训练中心参加培训的官兵来说,他们心中往往更添一份敬重。因为这里是他们迈向深蓝的一道关卡,这里的蓝军队伍,是检验他们学习成果的“考官”。

  在训练中心官兵看来,要想让受训部队有所收获,必须当好“磨刀石”,用一次次红蓝对抗反复淬炼他们的实战意识。

  对抗训练,贵在共谋打赢。从海军某舰艇训练中心驶向大洋的官兵会记得,这里有一支亦“敌”亦师的蓝军队伍。

  成为合格蓝军的关键,在于把握“未知变量”

  谈起锻造一支过硬蓝军队伍的初衷,训练中心干部李国强感触颇深。

  那年,该中心对3艘驱护舰进行整体能力评估。通过评估后,这些舰艇就要加入战斗序列,驶向深蓝。这样的考核,作为考官的李国强和战友早已轻车熟路。

  大海之上,硝烟弥漫。3艘舰艇刚抵达陌生海域,战斗警报随即拉响:“有不明目标向我近飞!”号手迅速就位,舰艇官兵有条不紊地展开操作。

  看着显示屏上蓝方战机的行动路线,考官李国强却陷入沉思:“以前组织考核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次站在红方角度观察,只觉得蓝方行动轨迹是那么清晰明了。”

  与此同时,舰艇控制室内的操作手已展开自主抗击。刹那间,火舌喷涌,数枚炮弹脱膛而出,成功将来袭目标击毁。舰内广播传来表扬,官兵们备受鼓舞。李国强则眉头紧锁:考核的每个步骤都是按照规定动作进行,如果在真实战场上,敌人哪会如此简单地发起进攻?

  复盘总结会上,李国强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当前训练考核,“敌人”通常由队友或兄弟单位担任,相似的作战平台与相同的训练理念、训练模式,使得对抗缺少“未知变量”。

  “模拟对抗中,如果把特情设得很简单、把对手想得很‘笨’、把作战环境布置得很熟悉、把作战进程设计得很顺畅,这场对抗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李国强感慨。

  红蓝对抗训练,只有多注入“陌生指数”,才能提高“打赢底数”——这句话,渐渐成为该中心官兵的共识。于是,他们决定自主建立一支能有效磨砺舰艇部队的蓝军力量,真正把对手演像演活。

  在该中心党委支持下,李国强带领官兵展开摸索。他们设立蓝军分队办公室,并建立模拟各类对手的数据库,对武器装备、资料情报、作战思想等信息分类整理,作为研究战法训法的依据。通过定期组织蓝方指挥所训练,他们有意识地学习各类对手的装备使用与战术运用手段,调配指挥所编组,将模拟内容精细化具体化,力争做到形神兼备。

  “只是学习模拟,不足以成为一支优秀的蓝军。‘形似’只是第一步,我们必须在模拟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升,争取向‘神似’的方向迈进。”李国强说。

  检验蓝军建设成果的机会很快来临。那年深秋,一场舰机对抗训练在海天之间打响。

  蓝方战机从低空袭来,快速抵近红方舰艇。然而,战机与舰艇的距离依然超出机载导弹的有效射程,如果继续向前突进,则有暴露自己的风险。

  后方导调大厅,众人都无法确定蓝方该进攻还是放弃。李国强盯着屏幕暗自思忖:“要是在真实战场上,敌人会如何抉择?”

  赌一把!接到后方指令,蓝方战机在继续低空突进后立即发射“导弹”,紧接着掠海飞行快速后撤。电光石火间,红方舰艇来不及反应,只能看着战机扬长而去。这场对抗训练就此尘埃落定。

  “战场博弈没有教材范本。要想成为一支称职的蓝军部队,就要在对抗中大胆尝试,在出人意料处果断发难。”演训结束,蓝方指挥员感慨道。

  不同科目轮番上阵,蓝方奇招频出,红方不断反击。在一场场攻防对抗中,这个训练中心正加速建成一支攻防兼备、形神兼具的专业化蓝军队伍,并持续探索集成化作战单元对抗、实案化合成对抗、模拟化联合体系对抗的新路子。

  “我们这支蓝军队伍,如今已经是让很多部队头疼的‘假想敌’。”李国强自信地说。

  借助科技手段“还原”战场,让官兵练到“心中有数”

  走进训练中心某大厅,键盘声声、荧屏闪烁,正前方的态势显示屏清晰标注着“敌”我双方的兵力动向,一场红蓝模拟对抗激战正酣。

  战斗胶着之际,蓝方突然获得增援,电子打击能力倍增。在“敌”电磁压制下,红方通信受阻,而此时,他们已进入导弹发射倒计时。

  “加紧恢复与上级通信。”随着红方指挥员一声令下,官兵立即展开紧张抢修。距离发射时间仅剩一分钟时,通信终于恢复正常。

  “这场对抗我们虽然赢了,但实属险胜。”红方卢参谋吁了一口气,准备参加接下来的复盘会。

  “等蓝方人员赶来现场,是不是还需要一段时间?”记者发问。卢参谋却笑着指了指身后几步之遥的办公室:“这里就是蓝方指挥所。”

  原来,刚刚进行的这场模拟对抗训练中,剑拔弩张的红蓝双方,就坐在彼此身后相互出招。

  对抗可以远隔千里,也可以近在咫尺。该中心设有多套指挥所设施,红蓝双方可以灵活选用,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多轮攻防对抗。每次训练结束,对抗双方都会立刻组织复盘交流,调整优化行动方案,在一次次过招中不断磨砺作战本领,有效提高训练质效。

  近年来,该中心先后升级多套对抗系统。他们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采取态势推送、指控注入等方式构设攻击态势,打造了一个个多维多域、数实结合的红蓝对抗场景。同时,通过收集数据信息、强化数据融合,他们建立起多个作战“场景库”“战法库”“兵器库”,成功强化数据为战的服务效能。

  李国强还记得,红蓝方指挥所建设之初,有人曾对对抗系统提出疑问——仅是模拟推演,缺乏真刀真枪的现场感,到底能不能真正提升练兵备战效果?

  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推演同样是现代战争的关键环节。借助科技手段‘还原’战场,既节省成本,还能让每个战位上的官兵练到‘心中有数’。”

  前不久,上级机关要组织一场实兵演训,该中心担负蓝方作战指挥任务。由于蓝方涉及兵力较多、时空关系复杂,既要实现预定的供靶、拦截任务,又要确保兵力安全,中心所有人都感到压力巨大。

  “那就先在数字战场上较量一番!”说干就干,该中心官兵立即行动起来,由蓝方指挥所人员模拟蓝方兵力,红蓝对抗系统保障人员模拟红方兵力。他们按照预定时间节点组织兵力对抗,指挥员与参演人员根据模拟推演情况反复研讨,提出修改方案。

  模拟、复盘、调整……经过5次反复推演验证,蓝方每名官兵都对自身兵力位置和行动了如指掌。同时,他们发现某装备运用可能存在时空交叉的问题,立即对方案细节作出调整,确保“考题”不出纰漏。

  演训当天,凭借前期所做的充足准备,该中心抽组的蓝方分队让红方吃尽苦头。对抗结束后,该中心受到上级机关点名表扬。

  近年来,该中心官兵努力让模拟训练更贴近实战,一方面促进部队提升打仗本领,另一方面也将蓝军这块“磨刀石”磨砺得更加坚硬。

  除了大力开发红蓝对抗系统外,该中心还坚持提升科技化练兵水平。他们将高科技手段融入日常训练,升级改造模拟训练装备,研发训练数据管理系统、无人机检靶系统、训练数据复盘系统、模拟仿真系统等,不断提升训练科技含量,努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战场胜势。

  既要“制造困难”,更要给出“解题思路”

  夕阳西斜,海面上泛起点点金光。海军辛集舰解缆出航,准备奔赴某海域执行任务。码头上,该中心教员张铭帅默默伫立,目送着辛集舰逐渐远去。

  一年前,辛集舰来到该中心受训。该舰官兵需要在这里经历一段长期培训,合格后才能正式参加战斗。在培训期间,以张铭帅为代表的教员们既要担任良师传授技巧,又要随时化身对手检验教学成果。

  记得第一次对抗训练,辛集舰在抗击蓝方发射的导弹时一发未中。这样的成绩,让全舰官兵都有些垂头丧气。

  难度设置是否过大?该如何调整对抗强度?看到这一情况,扮演蓝军的教员们开始反思。

  “对抗强度要根据舰艇当前作战水平动态调整,让官兵在有所收获的同时保持士气,逐步掌握各个科目的战斗技能。”张铭帅说,“作为蓝军,既要‘制造困难’,更要给出‘解题思路’。”

  一艘驱护舰要从该中心“毕业”,需要经过作战基础、作战能力等多领域多科目培训。教员们不断调整对抗计划,让训练从易到难。在一次次迎接考题、一次次攻防对抗的过程中,辛集舰逐渐立起一艘大国战舰应有的模样。

  那天,辛集舰迎来此次阶段性培训的最后一个科目——他们需要在2小时内阻拦蓝方舰艇突破封锁海域。

  舰艇控制室内,口令声、通话声此起彼伏,红方指挥员紧盯态势台,时刻关注蓝方动向。“报告,蓝方舰艇抵近我封锁海域!”对手逐渐逼近,值更官立即向指挥员汇报。

  交涉未果,指挥员迅速下令调整战舰航速航向。蓝方舰艇也不断调整自身位置,双方舰艇缠斗在一起,争相占领有利攻击阵位。

  训练结束,教员张铭帅忍不住为辛集舰官兵的表现点赞:“他们始终让己方处于优势火力的角度范围,这很考验舰艇指挥水平。”

  “我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战舰在与我们较量后迈向深蓝,到战斗一线建功立业。”每当想到这里,张铭帅就感到充满干劲。

  在汽笛的长鸣声中,战舰犁开海面,驶向远方。张铭帅默默站在原地,注视着它离去。远处,又一艘战舰向军港驶来,即将迎接这支蓝军队伍为他们设置的一系列挑战。

  (本报记者 毕笑天 特约通讯员 王冠彪 应受访者要求,本版人名均为化名。采访中得到封治斌、王志浩、任子郡、徐峥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在对抗训练中汲取胜战智慧

  ■毕笑天

  习主席强调,加大对抗性训练力度,走开基地训练的路子,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对抗性训练是检验练兵备战效果的有力手段,战场上能否打得赢,从红蓝对抗中的表现便可窥见一斑。

  研战谋战要善于总结经验,学习对手的一切可借鉴之处。一支手段奇诡、出招刁钻的强大蓝军,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他们像是一面可以观照自我的镜鉴,指引着部队在对抗中迈向胜利。

  时代在改变,战争在演进。信息化智能化作战背景下,制胜观念、制胜要素与制胜方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要保证红蓝对抗贴近实战,蓝军必须率先在战场思维、武器装备、联合打击等方面取得突破。这也是保证对抗训练质效的关键所在。

  对红方部队而言,如何在对抗中以蓝军为师,同样是一门需要深入钻研的学问。

  学会以对手视角看问题。珍惜每次对抗结束后的复盘讨论,集合众人智慧展开“头脑风暴”,让下一步抓建强能的思路更加清晰。只有与蓝军共享演训成果、共纠问题不足,才能更好地瞄准对手、吃透对手。

  红蓝双方在模拟训练中是对手,在真实战场则是相互依靠的队友。在对抗中“知己知彼”,则能在实战中更好地协同作战、攥指成拳,真正形成强大的体系战斗力。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百年大集热闹迎新春

  • 芳容初露 雪雕高手“冰城”秀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