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兵成长进行时丨看兵之初如何点燃为荣誉奋斗的火种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新兵成长进行时丨看兵之初如何点燃为荣誉奋斗的火种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1-03 10:14

  北部战区海军某训练基地引导新兵走好军旅第一步——

  兵之初:点燃为荣誉奋斗的火种

  ■解放军报记者 张军胜 特约通讯员 王远方

  该训练基地新兵进行操演。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王远方摄

  “杀、杀、杀……”冬日胶东,北风呼啸,北部战区海军某训练基地组织“新训尖兵-2024”比武竞赛。记者在刺杀课目比武现场看到,随着枪尖一道白光闪过,新兵王中胜精准将刀尖刺入人形靶胸膛。一连串的突刺后,靶架不停摇晃颤动,并发出“哐啷哐啷”的响声。与此同时,与靶架相连的电子屏上,突刺的精准度、穿透力等信息一览无余。

  看到王中胜的表现,现场组织比武的该训练基地干部张霖很是兴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8次突刺,新纪录诞生!”他说,比这份耀眼成绩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新兵们身上展现出了崇尚荣誉、创造荣誉,为了荣誉拼搏奋斗的精气神。

  “此次比武竞赛,相关部门将参赛人员分为战斗技能和军事体育两个组别,区分步枪操作、战术动作、刺杀与防护等项目内容,采取多课目连贯的方式组织,旨在检验新兵技能与体能水平。”该训练基地领导介绍说,前期,他们专门围绕“岗位任务需要什么、新兵训练缺少什么”到基层部队调研,全面了解新兵下连后现实表现和基层对新兵的期待,并针对基层反馈设置比武竞赛内容;采取新兵连推荐与新兵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遴选确定比武各课目参赛选手。在此基础上,强化比武项目的综合性和运用性,增加竞比条件的复杂性,进一步考察新兵的心理素质和体能储备。

  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新兵法唐义,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心中对远海大洋充满向往。为了备战比武,他自我加压开展强化训练,却意外得了重感冒,直到比武开始也未痊愈。比武中,他克服身体不适完成所有项目,以出色表现获评“全能之星”。“我走进军营的第一天就告诫自己,必须严格要求自我,时时处处树好军人形象、争创荣誉,以实际行动展现青春风采、建功火热军营!”谈及困难条件下完成比赛时,法唐义的言语中充满坚定与自豪。

  数十人创破该训练基地纪录,多人被评为“新训尖兵”,一大批新兵取得个人最好成绩……比武结束,看着成绩统计数据,该训练基地政治工作处干部赵彦凯颇为感慨。“这些成绩的取得承载着新兵们的梦想,也凝结着他们逐梦路上的奋斗。”赵彦凯说,新兵一入营,他们便组织大家学习单位发展史、了解先辈故事,在心中播下荣誉的种子;开展“与训练骨干对话”“向身边标兵看齐”等活动,强化扛红旗、争第一、当尖兵的思想意识,“经过一番摸爬滚打,新兵们逐步完成转变、收获成长,兵之初起步扎实,新训成果喜人。”

  “兵之初、训之始。新兵们初入军营,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充满活力、潜力无限。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在全方位磨砺中茁壮成长。”该训练基地领导说,新兵训练期是战士理想信念培塑、军事技能锻炼、作风纪律养成的“塑形期”。工作中,他们引导新训骨干树立“带兵一阵子,为兵一辈子”理念,严格军事训练要求、科学实施教育管理,扮演好引路人、榜样者的角色,在新兵长远发展、成长成才上下功夫,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扎实迈好军旅生涯第一步。

  一次,该训练基地邀请基层部队的8名军士代表,结合遂行重大任务的经历为新兵讲述成长故事。看到他们胸挂军功章、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礼堂,现场新兵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军士代表逐一上台与新战友分享奋斗故事,互动交流环节,很多新兵主动举手发言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老班长们的讲述娓娓道来,强军故事催人奋进。他们的故事饱含激情与坚韧,充满温暖与力量,一次次让我受到感染和触动。”来自北京某高校的新兵石明旭说,老兵们的奋斗故事燃旺了他心头的荣誉之火,自己要像他们那样扎根军营、练硬本领,用奋斗书写多彩军旅人生。

  谈起参加新训汇报操演的经历,新兵张彼得眼神笃定。操演前的一次方队训练中,张彼得不慎受伤。直到训练结束,他才申请出列。“我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必须咬牙挺住,不能因为自己乱了整个方队,影响到集体荣誉。”张彼得说,伴着方队铿锵有力的步伐,他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后来,该训练基地正式组织新训汇报操演,邀请部分新兵家长代表到现场观摩。看到新兵们经过几个月的淬炼,军姿挺拔、精神抖擞,很多家长热泪盈眶。“孩子黑了、瘦了,但更精神了。作为母亲,我为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与记者聊起孩子的变化,张彼得的妈妈如是说。

  摸爬滚打强筋骨,思想培塑铸魂魄。到海军博物馆上“入营第一课”,在寒风中投出第一枚手榴弹,与专业尖兵面对面交流,第一次完成3000米跑……新训期间的生活点滴,勾勒出新兵们刻骨铭心的成长印记,也铸就了他们对荣誉的执着追求。

  “新训结束了,但我的下连之路才刚刚开始。”站在训练场上,王中胜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他说,在新的岗位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自己都会坚定信念、一往无前,铆定战位强本领,对标一流争先进,不断为部队建设贡献力量。

  “下连后,他们必能在各自岗位上展现新风采、创造新荣誉。”赵彦凯说,这批新兵热爱祖国、朝气蓬勃,绝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入伍的,渴望在部队大熔炉锻炼成长,“相信他们到了新的岗位上,一定会凭借扎实奋斗的劲头干出成绩,在强军兴军的大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记者感言

  荣誉之光照亮从军路

  ■张军胜

  记者在北部战区海军某训练基地采访,见证了一场关于荣誉、勇气与成长的蜕变。新兵们在这片火热的训练场挥洒汗水,不仅锤炼了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崇尚荣誉、建功军营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走好兵之初、奋进强军路的干劲更加充盈。

  这干劲源自对荣誉的深切渴望。从王中胜苦练本领刷新纪录,到法唐义带病坚持比武冲锋,再到张彼得为了集体荣誉奋力拼搏,每一名新兵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荣誉的执着追求。在记者看来,那份荣誉不仅是个人的荣光,更是集体的价值追求,它像一颗种子,深深植根于新兵们的心田,激励着大家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

  这干劲还源自对使命的坚定信念。新兵教育管理中的一系列务实举措,不仅锤炼了新兵们的意志品质,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新兵们从初入军营的热血青年,逐渐成长为知责负重的海军战士。他们深知,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坚持,都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

  年轻人就像一块璞玉,只有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切、磋、琢、磨”的历练,才能成大器。带兵人带新兵如同匠人雕琢璞玉,需要用心呵护、帮带指导,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管理,提升他们的军事素养,激发他们内心的潜能与创造力。

  荣誉之光照亮强军征程。崇尚荣誉、争创荣誉的氛围,将激励新兵们状态满格奔赴战位,成长为深蓝砺舰的中坚力量。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90亿

  • 悉尼歌剧院点亮“中国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与日本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菌群互作模式。
2025-02-05 09:23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05 09:22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日冕中的低温等离子体结构,其突然爆发可能引发日冕物质抛射,导致地球磁暴和卫星通信故障。该团队据此建立的灾变临界条件模型,可将暗条爆发预警时间提前至现有水平的2至3倍。
2025-02-05 09:48
中国海油近日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
2025-02-05 09:48
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教授、许金时教授和数学科学学院马杰教授等,联合国内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研究单体高维量子系统的可扩展光学体系,成功观测到最强的逻辑形式量子关联。
2025-02-05 09:46
我国针对数据标注产业发布系统性指导文件,是我国为护航人工智能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作出的重要布局。
2025-02-05 09:24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