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年度训练不是“从零开始”
■李鹏飞
作者:周 洁
近期,不少单位聚焦新年度训练抓好训练质量提升,检验新手段、新力量、新战法,改变“从零开始”、年年上“一年级”,不再新兵老兵“一锅煮”、弱的强的“齐步走”。
战争是流血的训练,训练是不流血的战争。习主席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打仗,与其说比的是临场发挥,不如说比的是平时训练标准高低。低年级的课本,学不到高年级的知识;低层次的训练,练不出高水平的本领。新年度训练,时间上“从零开始”,但在内容上、标准上绝非从“一年级”起步。
“没有两次一模一样的射击,每一发子弹都要比上一次打得更准。”练兵备战的过程,是千锤百炼的过程,也是主动打破“天花板”、突破“舒适区”的过程。如果满足于时间训够了、内容训到了,满足于基础知识学过了、基本技术学会了,而不问训得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训练就会“原地踏步”。个别单位之所以习惯在训练内容上“蹲级”“复读”,根子在于忧患意识的淡化、打仗意识的弱化、战斗力标准的软化,在低层次训练中徘徊不前。
战争没有及格和不及格,只有胜利和失败。对于军人来说,“差不多”就是差很多,“过得去”就是过不去。有人曾这样比喻:“以前我们的实战化是端起枪来再瞄靶,琢磨的是枪的事。今天我们要琢磨靶子是不是定得准,是不是聚焦未来的战场。”应当看到,世界军事强国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很快,很多新技术已投入实战。近年来,我军新型武器装备大量列装,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不断发展,技术含量高、应用领域新、组训难度大,势必有很多新的训练内容要完成、新的训练课目要论证、新的训练标准要实现。如果训练方法不科学、不创新,盲目机械地一切“从零开始”,就难以保证开训质量。
业精于勤,训精于细。训练“从零开始”的背后,大多与粗放式组训、施训有关联。同样的武器装备、同样的训练时间、同样的保障条件,不同单位在训练质量上却存在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组训模式是否科学、训练管理是否精细。各级应重视科学组训、精准施训、因人施训,向集约化组训要效益。在训练内容上,按照层级承训能力,明确带训、统训和自训任务,在合并同类项、做好加减法上下功夫,确保课目训全、人员训齐、时间训够、标准训严。在训练对象上,根据受训对象的专业类别、兵龄结构、素质基础等,做到新手全面普训、老手升级精训、漏训人员逐项补训、短板弱项重点强训,练精技术基础、练活战术运用、练强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