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二〇二四,时代取景器中的“同框”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二〇二四,时代取景器中的“同框”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2-30 09:26

  二〇二四,时代取景器中的“同框”

  ■解放军报记者 孙伟帅

  时光马上又走过一年。

  此时此刻,时间的意义变得备受瞩目,也令人倍加感怀。我们即将告别的,不仅是过去的365个日出日落,更是在这365个日日夜夜中种种的经历。

  它们,或是你穿越风浪的跌宕起伏,或是你迎难而上的满面风霜,或是你长途跋涉的坦荡释然,或是你立于顶峰的踌躇满志……

  无论怎样,它们都是每个人生命中弥足珍贵且不可复制的一段时光。它们仿佛一本相册,时光虽逝,那些动人瞬间却被永远记录下来。

  如果将人民军队这一年的难忘时光定格成一本相册,我们会在其中发现许多硬核又浪漫的“同框”——

  辽宁舰与山东舰的“双航母同框”,运-20与歼-20的“双20同框”,第一代南昌舰舰员与最新一代万吨大驱南昌舰的“跨时空同框”,小军娃与特战队员的“同框”……

  在一张张“同框”照片里,我们品味着中国军人的选择、奋斗、价值、尊严,感受着人民军队的时代变化与初心不改。而这一张张被网友赞上热搜的“同框”照片,也成为人民军队这一年奔向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动注脚。

  或许再过几年,这些在2024年令人感怀的“同框”将变得平凡、平常,但我们深知,平凡的脚步也可丈量伟大的征程,平常的付出也能铸就非常的梦想!

  2024年,人民军队那些硬核又浪漫的“同框”之所以能够令人久久回味,是因为每一个“同框”者的名字皆融入祖国山河,每个人的青春皆奉献于伟大事业,每个人的未来皆与祖国未来紧密相连。

  这,才是最伟大的“同框”。

  所有伟大事业的背后,都有撼天动地的牺牲

  硬核“同框”

  2024年11月,珠海金湾机场。

  “轰——”

  “咔嚓、咔嚓、咔嚓……”

  战机的巨大轰鸣声和数不清“长枪短炮”的快门声,交织成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独有的“乐章”。

  伴随这“乐章”诞生的,是一张又一张被网友设置为壁纸的战机酷图,还有许多张“难得一见”的战机“同框”合影——

  “运油-20与歼-20擦肩而过”“歼-10C与运油-20同框”“歼-15D和歼-15T同框”……

  无论在现场看展,还是在“云端”看展,许许多多人被这样的硬核“同框”“圈粉”。

  就在大家为这一幕幕“同框”画面热血沸腾时,距离珠海1000多公里的一座陵园里,另一幕“同框”让人泪流满面——

  11月12日,航展开幕当天,在“海空卫士”王伟的墓前,工作人员发现又多了一架战机模型。它银灰色的涂装在墓前众多战机模型中并不显眼,但细心的人们还是发现,它正是此次航展首次展出的我国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歼-35A。

  英雄从未远去,我们从未忘记!

  2001年4月1日,王伟在执行任务时,不惜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用悲壮的牺牲践行了一名共和国军人对祖国的庄严承诺。

  “81192收到请回答。”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这是王伟留在世上最后的声音。23年了,这段简短的遗言始终像一座丰碑,屹立在一代代中国军人前行的道路上。

  如今,望着王伟墓前各式战机和战舰模型,再次聆听这段遗言,那语气平静而坚定。

  “无法返航”,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对小家的深深亏欠;“继续前进”,是一名军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热爱、对军队最殷切的期望!

  有媒体用模拟动画做了一个短片,片中,我空军、海军的主战装备歼-10、歼-15、歼-20等悉数亮相,最后还有在航展上出现的歼-35A。它们就像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战士,簇拥着编号81192这位“老班长”,向他报到,带他回家。

  这一刻,王伟的夙愿得偿;这一刻,我们带着他的夙愿“继续前进”!

  无独有偶。在今年航展上,歼-15T和歼-15D也首次公开亮相。熟悉的,依旧是战机垂尾上霸气的“飞鲨”涂装。不同的是,这一次“飞鲨”带来了“飞鲨兄弟”。来到珠海的“飞鲨们”,不仅在天空中“同框”展示伙伴加油能力,还在地面的静态展示中,大方亮出尾钩。

  就在航展开幕前不久,海军辽宁舰编队圆满完成年度远海实战化训练,安全顺利返回母港。训练期间,在南海某海域,辽宁舰、山东舰编队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锤炼提升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

  蔚蓝的海面上,辽宁舰和山东舰齐头并进,编队其他舰艇伴随左右。天空中,歼-15编队掠海飞行。海天之间这一壮阔场景,被网友们称为2024年度“名场面”。

  “双航母同框”“歼-15系列同框”,不到半个月时间,两条“同框”信息仿佛带着国人一起走向深蓝。

  凝望两组“深蓝同框”,大家不约而同想起一个名字——张超。正如网友留言:我们的航母有更先进的战机了,多希望你能看见,多希望你也能飞!

  2016年4月,张超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战机发生故障。为挽救战机,他壮烈牺牲。此时,距离他真正飞上航母仅剩最后7个架次。

  一年后的2017年4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第二艘航母日前下水。

  张超,因为选择飞舰载机,因为在生命最后一刻做出的抉择,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英雄。然而,他和他的战友们一直觉得自己“很平凡”——是平凡的飞行员、平凡的军人。

  “平凡”的他们,因为投身伟大的事业而变得伟大,也用他们“平凡”的坚守铸就了伟大的航迹!

  曾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个人行为变成国家行为,最后再变成历史行为。张超用年轻的生命告诉我们:作为共和国军人,今天的作为,决定了军队明天的命运;今天的牺牲,是为了明天的胜利。

  不仅仅是张超,此时此刻,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有无数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中国军人,正为着共同的目标披荆斩棘。

  当我们为这一幕幕硬核“同框”热血沸腾之时,请不要忘记:所有伟大事业的背后都有撼天动地的牺牲。

  “我是空军歼-20飞行员,我部歼-20飞机两架,奉命为您护航。”

  “我是空军运-20机长,我部奉命接运志愿军忠烈回国。”

  “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家,盛世如您所愿,守望锦绣山河,向志愿军忠烈敬礼!”

  “感谢歼-20编队护航,让我们承载先烈梦想,飞向新的胜利!”

  2024年11月28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搭乘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回国,空军两架歼-20伴飞护航。

  “双20”的这一“同框”,让无数国人为之动容;“双20”的这段对话,让无数国人为之落泪。

  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更是对志愿军忠烈深沉的告慰。此情此景,《如愿》这首歌的歌词得以具象化:“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

  当年,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为了保家卫国,不惜将血肉之躯埋骨他乡。今朝,另一群传承了他们血脉的年轻人,心怀“清澈的爱”,用实力向世界宣告:我们可以带他们回家!

  当年轻士兵手捧志愿军忠烈的骨灰盒,踢出气壮山河的正步,我们又一次想起那句话:一支军队的胜利,从来都饱含着牺牲。过去,你们为我们而奋斗。现在,我们为未来而奋斗。

  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都藏在点滴细节里

  浪漫“同框”

  已过古稀之年的王苇玲,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会穿上红色的秀禾服、盘起精致的发髻,站在一艘威武的军舰上,以如此特别的方式庆祝自己与丈夫刘云成的金婚。

  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兵刘云成也没有想到,自己还可以再一次穿上当年的军装,牵着妻子王苇玲的手,登上曾经战斗过的第一代南昌舰,并在最新一代南昌舰上补办一场婚礼。

  这是2024年八一建军节的一场特殊婚礼,这是让许多网友羡慕的浪漫“同框”——

  北部战区海军某部,75对金婚、银婚、铜婚、新婚伴侣,在战友和亲人以及全网观众的见证下,携手走过通往幸福的拱门。

  刘云成和王苇玲,就是那对牵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金婚夫妇。

  来参加集体婚礼之前,刘云成特意带着王苇玲来到海军博物馆。在那里,刘云成的另一个“家”——第一代南昌舰静静停在码头。

  望着眼前的“家”,刘云成满眼欢喜。牵起妻子的手,他小心翼翼登上舷梯,走进驾驶室,走进水兵住舱,站在前甲板,深情抚摸着自己曾操纵的主炮。

  刘云成自豪地告诉妻子:“我当年就在这个位置!”不少前来参观的年轻游客聚集到他们身边,向这对老夫妇投来敬佩的目光。

  这一刻,时间仿佛倒流,刘云成依旧是那个可以“两步就跨上舷梯”的小伙子。他正迫不及待地向战友们宣布喜讯:“我娶媳妇啦!”

  而站在一旁的王苇玲,依旧用满含爱意的眼神望向丈夫。结婚时,王苇玲没有礼服,“只穿一件紫格子衬衫”,就连脚上的皮鞋都是到青岛领证时新买的。

  “听说云成回部队,苇玲马上掉眼泪;听说云成回青岛,苇玲撵着火车跑。”这是王苇玲当年自己写的两句顺口溜。念叨着这两句好笑却心酸的顺口溜,她默默陪伴刘云成走过了半个世纪。

  这样的场景,刘云成从未想过——一手握着保家卫国的武器,一手牵着默默支持自己的爱人。而这,不正是所有军人的真实写照吗?

  因为身着军装,军人难以陪伴爱人花前月下。于是,当军装与秀禾服“同框”,才显得格外浪漫又富有意义。

  登上最新一代万吨大驱南昌舰,刘云成的手有些颤抖。此前,他只在电视里见过新一代南昌舰的雄伟身姿。如今,挽着妻子的手登上这条“漂亮的军舰”,刘云成心潮澎湃。

  这是部队特意为老前辈安排的仪式。

  海风轻抚,那一刻,刘云成思绪万千;那一刻,王苇玲读懂了丈夫一辈子的坚守。

  驻香港部队的年轻女军人王金玉,也即将迎来丈夫刘旭为她补办的婚礼。让网友们直呼浪漫的,是这两位新人的臂章——驻香港部队与驻澳门部队“同框”。

  从军14年的刘旭,拥有8年驻香港部队经历和4年驻澳门部队经历。夫妻二人的特殊经历和两人驻地的特殊性,让刘旭萌生了一个浪漫的想法:“我想结合香港和澳门的特点,把澳门的莲花和香港的紫荆花做成一个手捧花,到时候送给她!”

  当然,军人的浪漫不只属于伴侣。那份藏在心中的铁骨柔情,那些在生活中不易显现的小细节,让许多“同框”有了更浪漫的意义。

  2024年1月,武警湖南总队某部战士李成龙的妻子带着3个月大的孩子到部队探亲。当可爱的小军娃出现在军营,立刻成为“焦点”。平时不苟言笑、高大威猛的特战队员们,突然间做起鬼脸、夹着嗓子,纷纷来逗“小萌娃”。

  这温馨的一幕被镜头记录下来。网友看到这“最猛”和“最萌”的反差“同框”,直呼“心都要化了”。

  2024年10月底,第十一届陆军国际学员周在南京开幕,16国军事院校与我国11所陆军院校的80余名学员混合编组,进行为期1周的学习、训练、交流和参观活动。

  活动间隙,中外军校学员一起在舞台上跳起了《最炫民族风》。网友纷纷留言:最炫“中国风”刮到了各国军校学员心里!

  这个看起来有些混搭的“同框”,也成为和平与友谊的注脚。

  2024年12月,正在执行“和谐使命-2024”任务的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向斯里兰卡航渡期间,航经亚丁湾某海域,与在此机动巡航的海军第46批护航编队会遇。

  导弹护卫舰许昌舰与“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的官兵分别在两舰船舷站坡,挥动双手向战友问候致意。这两舰“同框”,让“他乡遇故知”的激动与美好具象化了。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一条评论这样写道:中国海军亚丁湾相遇,都是为了和平!

  在众多“同框”里,有一种“同框”不只出现在2024年,但只要它出现,必会让大家生出别样的情愫,那就是:军人与月亮的“同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轮圆月是代表团圆的意象。因此,当一轮明月高悬于军人的头顶,我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何为“一家不圆万家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凝视2024年,在新时代的宏阔取景器里,还有许许多多中国军人的“同框”值得回味——

  你巡逻在冰雪弥漫的高原边关,我守护在酷热难耐的海岛礁盘。此时,中国军人的浪漫,是飞扬的歌声:“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我,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

  你驾驶战鹰绕着宝岛翱翔,我跟随潜艇在大海深处巡航。此时,中国军人的浪漫,是热血奔涌的青春誓言:“强军有我,祖国请放心!”

  风雪夜里,你挺立在高山之巅的哨位上;千里之外,妻儿酣睡在温暖如春的小家里。此时,中国军人的浪漫,是滑动在笔尖的真情告白:“孩子,爸爸很想你和妈妈,希望有一天你能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骄傲!”

  头顶璀璨星空,脚踏壮美山河。

  因为爱——对家人的爱,对祖国的爱,中国军人的浪漫“同框”,成为2024年人民军队时光相册里最打动人心的一部分。

  细细品味,中国军人这特有的浪漫,是勇敢,是担当,是真挚,是热血!

  供图:万全、黄雨桥、陈梦曦、刘粤商、桂丙泽、刘旭、邬兴羽,解放军报记者 李一叶等。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定日县6.8级地震救援影像实录

  • 倒计时30天 "尔滨"亚冬氛围浓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