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二〇二四,时代取景器中的“同框”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二〇二四,时代取景器中的“同框”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2-30 09:26

  二〇二四,时代取景器中的“同框”

  ■解放军报记者 孙伟帅

  时光马上又走过一年。

  此时此刻,时间的意义变得备受瞩目,也令人倍加感怀。我们即将告别的,不仅是过去的365个日出日落,更是在这365个日日夜夜中种种的经历。

  它们,或是你穿越风浪的跌宕起伏,或是你迎难而上的满面风霜,或是你长途跋涉的坦荡释然,或是你立于顶峰的踌躇满志……

  无论怎样,它们都是每个人生命中弥足珍贵且不可复制的一段时光。它们仿佛一本相册,时光虽逝,那些动人瞬间却被永远记录下来。

  如果将人民军队这一年的难忘时光定格成一本相册,我们会在其中发现许多硬核又浪漫的“同框”——

  辽宁舰与山东舰的“双航母同框”,运-20与歼-20的“双20同框”,第一代南昌舰舰员与最新一代万吨大驱南昌舰的“跨时空同框”,小军娃与特战队员的“同框”……

  在一张张“同框”照片里,我们品味着中国军人的选择、奋斗、价值、尊严,感受着人民军队的时代变化与初心不改。而这一张张被网友赞上热搜的“同框”照片,也成为人民军队这一年奔向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动注脚。

  或许再过几年,这些在2024年令人感怀的“同框”将变得平凡、平常,但我们深知,平凡的脚步也可丈量伟大的征程,平常的付出也能铸就非常的梦想!

  2024年,人民军队那些硬核又浪漫的“同框”之所以能够令人久久回味,是因为每一个“同框”者的名字皆融入祖国山河,每个人的青春皆奉献于伟大事业,每个人的未来皆与祖国未来紧密相连。

  这,才是最伟大的“同框”。

  所有伟大事业的背后,都有撼天动地的牺牲

  硬核“同框”

  2024年11月,珠海金湾机场。

  “轰——”

  “咔嚓、咔嚓、咔嚓……”

  战机的巨大轰鸣声和数不清“长枪短炮”的快门声,交织成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独有的“乐章”。

  伴随这“乐章”诞生的,是一张又一张被网友设置为壁纸的战机酷图,还有许多张“难得一见”的战机“同框”合影——

  “运油-20与歼-20擦肩而过”“歼-10C与运油-20同框”“歼-15D和歼-15T同框”……

  无论在现场看展,还是在“云端”看展,许许多多人被这样的硬核“同框”“圈粉”。

  就在大家为这一幕幕“同框”画面热血沸腾时,距离珠海1000多公里的一座陵园里,另一幕“同框”让人泪流满面——

  11月12日,航展开幕当天,在“海空卫士”王伟的墓前,工作人员发现又多了一架战机模型。它银灰色的涂装在墓前众多战机模型中并不显眼,但细心的人们还是发现,它正是此次航展首次展出的我国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歼-35A。

  英雄从未远去,我们从未忘记!

  2001年4月1日,王伟在执行任务时,不惜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用悲壮的牺牲践行了一名共和国军人对祖国的庄严承诺。

  “81192收到请回答。”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这是王伟留在世上最后的声音。23年了,这段简短的遗言始终像一座丰碑,屹立在一代代中国军人前行的道路上。

  如今,望着王伟墓前各式战机和战舰模型,再次聆听这段遗言,那语气平静而坚定。

  “无法返航”,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对小家的深深亏欠;“继续前进”,是一名军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热爱、对军队最殷切的期望!

  有媒体用模拟动画做了一个短片,片中,我空军、海军的主战装备歼-10、歼-15、歼-20等悉数亮相,最后还有在航展上出现的歼-35A。它们就像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战士,簇拥着编号81192这位“老班长”,向他报到,带他回家。

  这一刻,王伟的夙愿得偿;这一刻,我们带着他的夙愿“继续前进”!

  无独有偶。在今年航展上,歼-15T和歼-15D也首次公开亮相。熟悉的,依旧是战机垂尾上霸气的“飞鲨”涂装。不同的是,这一次“飞鲨”带来了“飞鲨兄弟”。来到珠海的“飞鲨们”,不仅在天空中“同框”展示伙伴加油能力,还在地面的静态展示中,大方亮出尾钩。

  就在航展开幕前不久,海军辽宁舰编队圆满完成年度远海实战化训练,安全顺利返回母港。训练期间,在南海某海域,辽宁舰、山东舰编队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锤炼提升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

  蔚蓝的海面上,辽宁舰和山东舰齐头并进,编队其他舰艇伴随左右。天空中,歼-15编队掠海飞行。海天之间这一壮阔场景,被网友们称为2024年度“名场面”。

  “双航母同框”“歼-15系列同框”,不到半个月时间,两条“同框”信息仿佛带着国人一起走向深蓝。

  凝望两组“深蓝同框”,大家不约而同想起一个名字——张超。正如网友留言:我们的航母有更先进的战机了,多希望你能看见,多希望你也能飞!

  2016年4月,张超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战机发生故障。为挽救战机,他壮烈牺牲。此时,距离他真正飞上航母仅剩最后7个架次。

  一年后的2017年4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第二艘航母日前下水。

  张超,因为选择飞舰载机,因为在生命最后一刻做出的抉择,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英雄。然而,他和他的战友们一直觉得自己“很平凡”——是平凡的飞行员、平凡的军人。

  “平凡”的他们,因为投身伟大的事业而变得伟大,也用他们“平凡”的坚守铸就了伟大的航迹!

  曾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个人行为变成国家行为,最后再变成历史行为。张超用年轻的生命告诉我们:作为共和国军人,今天的作为,决定了军队明天的命运;今天的牺牲,是为了明天的胜利。

  不仅仅是张超,此时此刻,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有无数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中国军人,正为着共同的目标披荆斩棘。

  当我们为这一幕幕硬核“同框”热血沸腾之时,请不要忘记:所有伟大事业的背后都有撼天动地的牺牲。

  “我是空军歼-20飞行员,我部歼-20飞机两架,奉命为您护航。”

  “我是空军运-20机长,我部奉命接运志愿军忠烈回国。”

  “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家,盛世如您所愿,守望锦绣山河,向志愿军忠烈敬礼!”

  “感谢歼-20编队护航,让我们承载先烈梦想,飞向新的胜利!”

  2024年11月28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搭乘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回国,空军两架歼-20伴飞护航。

  “双20”的这一“同框”,让无数国人为之动容;“双20”的这段对话,让无数国人为之落泪。

  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更是对志愿军忠烈深沉的告慰。此情此景,《如愿》这首歌的歌词得以具象化:“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

  当年,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为了保家卫国,不惜将血肉之躯埋骨他乡。今朝,另一群传承了他们血脉的年轻人,心怀“清澈的爱”,用实力向世界宣告:我们可以带他们回家!

  当年轻士兵手捧志愿军忠烈的骨灰盒,踢出气壮山河的正步,我们又一次想起那句话:一支军队的胜利,从来都饱含着牺牲。过去,你们为我们而奋斗。现在,我们为未来而奋斗。

  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都藏在点滴细节里

  浪漫“同框”

  已过古稀之年的王苇玲,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会穿上红色的秀禾服、盘起精致的发髻,站在一艘威武的军舰上,以如此特别的方式庆祝自己与丈夫刘云成的金婚。

  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兵刘云成也没有想到,自己还可以再一次穿上当年的军装,牵着妻子王苇玲的手,登上曾经战斗过的第一代南昌舰,并在最新一代南昌舰上补办一场婚礼。

  这是2024年八一建军节的一场特殊婚礼,这是让许多网友羡慕的浪漫“同框”——

  北部战区海军某部,75对金婚、银婚、铜婚、新婚伴侣,在战友和亲人以及全网观众的见证下,携手走过通往幸福的拱门。

  刘云成和王苇玲,就是那对牵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金婚夫妇。

  来参加集体婚礼之前,刘云成特意带着王苇玲来到海军博物馆。在那里,刘云成的另一个“家”——第一代南昌舰静静停在码头。

  望着眼前的“家”,刘云成满眼欢喜。牵起妻子的手,他小心翼翼登上舷梯,走进驾驶室,走进水兵住舱,站在前甲板,深情抚摸着自己曾操纵的主炮。

  刘云成自豪地告诉妻子:“我当年就在这个位置!”不少前来参观的年轻游客聚集到他们身边,向这对老夫妇投来敬佩的目光。

  这一刻,时间仿佛倒流,刘云成依旧是那个可以“两步就跨上舷梯”的小伙子。他正迫不及待地向战友们宣布喜讯:“我娶媳妇啦!”

  而站在一旁的王苇玲,依旧用满含爱意的眼神望向丈夫。结婚时,王苇玲没有礼服,“只穿一件紫格子衬衫”,就连脚上的皮鞋都是到青岛领证时新买的。

  “听说云成回部队,苇玲马上掉眼泪;听说云成回青岛,苇玲撵着火车跑。”这是王苇玲当年自己写的两句顺口溜。念叨着这两句好笑却心酸的顺口溜,她默默陪伴刘云成走过了半个世纪。

  这样的场景,刘云成从未想过——一手握着保家卫国的武器,一手牵着默默支持自己的爱人。而这,不正是所有军人的真实写照吗?

  因为身着军装,军人难以陪伴爱人花前月下。于是,当军装与秀禾服“同框”,才显得格外浪漫又富有意义。

  登上最新一代万吨大驱南昌舰,刘云成的手有些颤抖。此前,他只在电视里见过新一代南昌舰的雄伟身姿。如今,挽着妻子的手登上这条“漂亮的军舰”,刘云成心潮澎湃。

  这是部队特意为老前辈安排的仪式。

  海风轻抚,那一刻,刘云成思绪万千;那一刻,王苇玲读懂了丈夫一辈子的坚守。

  驻香港部队的年轻女军人王金玉,也即将迎来丈夫刘旭为她补办的婚礼。让网友们直呼浪漫的,是这两位新人的臂章——驻香港部队与驻澳门部队“同框”。

  从军14年的刘旭,拥有8年驻香港部队经历和4年驻澳门部队经历。夫妻二人的特殊经历和两人驻地的特殊性,让刘旭萌生了一个浪漫的想法:“我想结合香港和澳门的特点,把澳门的莲花和香港的紫荆花做成一个手捧花,到时候送给她!”

  当然,军人的浪漫不只属于伴侣。那份藏在心中的铁骨柔情,那些在生活中不易显现的小细节,让许多“同框”有了更浪漫的意义。

  2024年1月,武警湖南总队某部战士李成龙的妻子带着3个月大的孩子到部队探亲。当可爱的小军娃出现在军营,立刻成为“焦点”。平时不苟言笑、高大威猛的特战队员们,突然间做起鬼脸、夹着嗓子,纷纷来逗“小萌娃”。

  这温馨的一幕被镜头记录下来。网友看到这“最猛”和“最萌”的反差“同框”,直呼“心都要化了”。

  2024年10月底,第十一届陆军国际学员周在南京开幕,16国军事院校与我国11所陆军院校的80余名学员混合编组,进行为期1周的学习、训练、交流和参观活动。

  活动间隙,中外军校学员一起在舞台上跳起了《最炫民族风》。网友纷纷留言:最炫“中国风”刮到了各国军校学员心里!

  这个看起来有些混搭的“同框”,也成为和平与友谊的注脚。

  2024年12月,正在执行“和谐使命-2024”任务的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向斯里兰卡航渡期间,航经亚丁湾某海域,与在此机动巡航的海军第46批护航编队会遇。

  导弹护卫舰许昌舰与“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的官兵分别在两舰船舷站坡,挥动双手向战友问候致意。这两舰“同框”,让“他乡遇故知”的激动与美好具象化了。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一条评论这样写道:中国海军亚丁湾相遇,都是为了和平!

  在众多“同框”里,有一种“同框”不只出现在2024年,但只要它出现,必会让大家生出别样的情愫,那就是:军人与月亮的“同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轮圆月是代表团圆的意象。因此,当一轮明月高悬于军人的头顶,我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何为“一家不圆万家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凝视2024年,在新时代的宏阔取景器里,还有许许多多中国军人的“同框”值得回味——

  你巡逻在冰雪弥漫的高原边关,我守护在酷热难耐的海岛礁盘。此时,中国军人的浪漫,是飞扬的歌声:“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我,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

  你驾驶战鹰绕着宝岛翱翔,我跟随潜艇在大海深处巡航。此时,中国军人的浪漫,是热血奔涌的青春誓言:“强军有我,祖国请放心!”

  风雪夜里,你挺立在高山之巅的哨位上;千里之外,妻儿酣睡在温暖如春的小家里。此时,中国军人的浪漫,是滑动在笔尖的真情告白:“孩子,爸爸很想你和妈妈,希望有一天你能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骄傲!”

  头顶璀璨星空,脚踏壮美山河。

  因为爱——对家人的爱,对祖国的爱,中国军人的浪漫“同框”,成为2024年人民军队时光相册里最打动人心的一部分。

  细细品味,中国军人这特有的浪漫,是勇敢,是担当,是真挚,是热血!

  供图:万全、黄雨桥、陈梦曦、刘粤商、桂丙泽、刘旭、邬兴羽,解放军报记者 李一叶等。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