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74集团军某旅"自抬门槛"抓训 推动核心军事能力快速升级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第74集团军某旅"自抬门槛"抓训 推动核心军事能力快速升级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2-13 15:50

  第74集团军某旅推动核心军事能力快速升级——

  “自抬门槛”成为抓训常态

  ■张应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通讯员 许浩杰

该旅组织海上大机群飞行训练。王宁 摄

  狂风呼啸,浪卷云飞。年终岁末,记者走进南国某野外驻训场,恰逢第74集团军某旅一场实战化训练火热展开。

  飞行员驾驶战机陆续起飞,直扑目标海域。飞行途中,为规避“敌”雷达侦搜和炮火打击,战机采取低空飞行快速突进。海天之间,飞行员们一边战风斗浪,一边与“敌”斗智斗勇,训练渐入佳境。

  “此次训练,旅队精心筹划设计,专挑复杂气象条件练兵,直接展开防搜反导、实弹射击等重难点课目,把一场普通的实战化训练变成一次难度系数较高的检验性考核。”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为实打实锤炼打仗硬功,推动核心军事能力快速升级,“自抬门槛”成为旅队全年抓训常态。

  这名旅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在训练中“自抬门槛”,不是盲目加码加压,而是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意识和练兵自觉,紧盯作战需求补短强能,通过科学设计训练内容、合理制订训练标准,加快实现训练转型,以打造战斗力新的增长点促进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换挡提速。

  走进火热的训练场,记者通过与官兵深入交流,翻看一年来的训练档案,很快发现该旅在训练中主动抬高的第一道“门槛”——重难点课目训练变得越来越“家常”。

  跨昼夜编队飞行、海上实弹射击、野战条件下战机快速出动……今年以来,该旅在落实军事训练大纲要求基础上,主动增加研训重难点课目的频次和时间比重,参训人员也从飞行教员、机长延伸到普通飞行员,实现全员覆盖。

  大力攻坚克难,成为该旅战斗力新的增长点。今年野外驻训期间,该旅参加多场实战化训练,针对一批重难点课目展开专攻精练。凭借前期的刻苦训练,官兵在提升战机出动速度、提高实弹射击命中率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

  “不仅重难点课目训练取得明显成效,基础课目训练也有了新气象。”走下战机,飞行员马跃峰给记者讲起他们在训练中主动抬高的第二道“门槛”:将战术背景融入基础课目训练中。

  “以往,随着飞行技术日渐熟练,一些资历较老的飞行员容易满足于现状,基础课目训练难有新突破。”马跃峰坦言,通过“自抬门槛”,全旅基础课目训练更加贴近实战,训练标准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倒逼飞行员不断精进飞行技术。

  走进指挥所,仔细观察战场态势图,记者发现了该旅主动抬高的第三道“门槛”:引入更加强大的“对手”。

  “以往开展实战化训练,大多以‘练’为主。今年,我们变‘练’为‘打’,主动邀请防空、合成等兄弟部队携手展开高强度对抗。”该旅一名飞行参谋告诉记者,虽然大家都渴望“胜利”,但更期待与“强敌”过招。

  从“一对一”到“一对多”,从“被动搭便车”到“主动设擂台”,翻阅该旅训练记录,记者看到,训练任务越来越实,对抗强度越来越大,对每个机组、每名官兵都是前所未有的大考。飞多高?打多远?如何攻?怎么防?官兵在一次次“走麦城”“摔跟头”中,不断提高胜战本领。

  训练热潮“奔涌”四季,思维“风暴”席卷头脑。从单机昼间实弹射击到多机编队跨昼夜实弹射击,从空中红蓝对抗到空地体系对抗,随着该旅在组训中主动抬高的“门槛”越来越多,官兵在参训中跨越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一个个炮火硝烟中的难局、险局、危局,倒逼官兵把实战意识、敌情观念深深融入头脑。

  “只有紧盯‘明天的战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准备‘打以前没有打过的仗’,才能在加快训练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该旅领导说,随着“自抬门槛”成为抓训常态,一批冒着热气的战训成果新鲜出炉,部队高标准完成上级赋予的多次重大演训任务。

  短  评

  把握“难”与“易”的练兵辩证法

  ■刘  灿

  习主席深刻指出:“越严格训练越不容易出问题,越消极保安全往往越不安全。”统帅充满哲理的谆谆教导,为我们开展实战化训练提供了重要遵循,为部队破解战斗力发展瓶颈找准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训练从难征战易,训练从易征战难。实战化训练充满了“难”与“易”的练兵辩证法。一支部队要想在战时从容应变,就必须在平时经历长期艰苦的锤炼。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坚持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练兵,努力做到把战斗力标准提上去、把实战化训练水平练上去,正是对历史使命和未来战争最大的负责。

  要想打赢“明天的战争”,就必须把每一天都当作“赶考日”。各级必须强化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练兵自觉,切实增强主动作为意识,像第74集团军某旅那样,敢于“自抬门槛”、勇于“自讨苦吃”,善于抓住难得的练兵时机,在难局、险局、危局中摔打磨砺打仗本领,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局面做好备战打仗准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一声令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雅万高铁全线站点投入运营

  • 中企承建孟加拉国铁路项目全线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2024-12-25 09:23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2024-12-25 09:23
目前还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如果家中有急性胃肠炎病例出现的时候,定时地要对家庭中接触频繁的部位,比如说门把手卫生间等进行定时的消毒。
2024-12-25 09:23
由中国科协推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以高票当选会员事务副主席,任期为2025-2028年。
2024-12-25 09:13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两弹一星”精神这十六个字,正映射着朱光亚的一生。
2024-12-25 09:11
据《自然》报道,经过数月攀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终于到达了一个火星陨石坑的边缘。
2024-12-24 09:59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著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2024-12-24 09:58
2024年,中国科技界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不仅标注着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也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12-24 09:57
凤凰山脚下,由十多栋楼房组成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安静整洁,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繁忙的工业厂房。隔着厚厚的玻璃,张国平告诉记者:“那台不锈钢反应釜正在进行临时键合材料工程化放大试验。
2024-12-24 09:48
放眼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2024-12-24 09:46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2024-12-23 10:2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24-12-23 10:22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2024-12-23 03:5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2-23 03:55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2024-12-23 03:55
生命起源及早期演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未解之谜。
2024-12-23 03:55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