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无人机连的逆袭:从“全军覆没”到“反败为胜”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无人机连的逆袭:从“全军覆没”到“反败为胜”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2-10 11:25

  百里见秋毫

  ■邵博康 张石水

  清晨6时,冬日的塞北大漠从沉睡中苏醒。某部无人机连卫连长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周边的天气状况。冷风吹散薄雾,也拂过他黝黑的脸庞。远处的跑道上,一架无人机准备完毕,正等待指令。

  “起飞”指令下达,随着阵阵轰鸣声,无人机在滑跑中腾空而起,向着天空呼啸而去。看着无人机飞上云层,中士韩义东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透过观察窗,韩义东在指挥控制方舱内注视着这一切。无人机起飞那一刻,他清晰听到了自己心跳加速的声音。

  “报告飞行数据!”电台传来命令。韩义东将视线很快放回到屏幕上。作为飞行控制员,他要实时关注飞行数据,与战友密切协同,精准控制无人机按照设定航线飞行,捕捉目标。

  电脑屏幕上,红色的飞行航线格外显眼。从起点连向目标区,曲折蜿蜒的线条让他不禁想起曾经在这里进行过的一次对抗训练。

  一

  那是两年前的一个寒冬,暴风雪说来就来,一夜过去,积雪便把帐篷堵得严严实实。极寒天气仿佛要冻结一切,在室外活动没一会儿,韩义东的眉毛上便结满了冰碴。

  喘着粗气,韩义东跟着卫连长爬上了临近宿营地的一座山包。不顾寒风刺骨,他们赶紧摊开地图,寻找合适的试飞点位。怎料放眼望去,一片白雪茫茫,地图上标示的点位早已被雪覆盖,杳无踪迹。两人睁大眼睛仔细对照,仍一无所获——尽管来之前他们曾预想了多种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但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意料之外”。

  可“意料之外”才是战场常态。在导调组看来,一支部队的未来取决于它的实战能力。如果战场设置都在意料之中,那便毫无挑战。

  对抗是在夜间打响的。

  “目标1号地域,实施电磁压制!”时针正指向凌晨1点,电台中突然传来红方指挥员的作战指令。

  “发射!”闻令而动,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直指“敌”阵地上空。从无人机发射的那一刻起,韩义东的双眼就再也没有离开操作界面和电脑屏幕。在隐蔽伪装的指挥控制方舱里,他的双手灵活地游走在无人机操纵台上。

  “搜捕目标,实施干扰!”不久,“蓝军”电磁信号出现在屏幕上。卫连长迅速下达指令,无人机随即撒开一张电磁大网。胜利在望,“敌”方却快速变换通信频率,交错规避干扰,并模拟多个假目标佯动诱真,战场态势一时间陷入僵局。

  夜战,总是变幻莫测的。“敌”在明处时还好,一旦捕捉不到对方目标,夜色便使战局更加胶着。

  “这次是遇到行家了,天气如此恶劣,对手又格外狡猾,首战怕是不利了。”

  “这毕竟是我们新装备列装后的首次对抗训练,这样的作战条件也太苛刻了!”

  ……

  周围小声的议论像飘落的雪花,那雪花又化为一粒粒碎冰,敲打在卫连长的心头上。“眼下还不是放弃的时候!”他紧盯着屏幕,逐渐摸清对手改频时间规律,最终成功锁定目标。

  然而,战场之上分秒必争。就在他们即将展开行动的前一刻,“蓝军”已成功锁定他们的位置坐标。刹那间,电台失灵、雷达失效,指挥网陷入瘫痪。与此同时,“敌”炮兵分队实施火力打击,无人机连“全军覆没”。

  二

  破晓时分,大漠寒风呼呼作响。听着呼啸的风声,卫连长眉头紧锁,思考着该如何反败为胜。

  受高原高寒环境影响,装备性能有所变化。对于这种特殊情况,教材上是没有具体数据参考的,需要官兵一点点摸索体会。第二天,他带着连队骨干组成“攻关小组”,大家抱起教材、钻进战车,以归零心态重学装备。

  “无人机是我的老伙计,但遇到陌生地域和极端天候,它就会变得和平时大不一样,需要重新认识它。”每次训练结束,韩义东都会努力探索极限条件下的飞行要领。不知不觉间,他教材翻了好几遍,笔记记了一大本。

  作为转岗到无人机连的新手,一级上士邓晓峰在没有专家技术指导、没有老班长帮教的情况下,愣是憋着一股子劲,将每个专业术语都精准背记、每个技术参数都分析研究。新型无人机列装后,他很快对装备各部位的构造、功用、原理以及相关性能参数做到“一口清”,还掌握了多项技能。

  又是一年野外驻训,夏夜的戈壁滩格外静谧、幽暗。卫连长在帐篷后的小山坡席地而坐,吹着裹挟沙尘、呼啸来去的风,伸手仿佛就能掬起一捧银色的月光。

  “所有人员迅速下车,占领阵地!”下达完指令,紧握着对讲机,卫连长心潮起伏。这场多兵种协同训练打响至今,他已连续奋战两天两夜,血丝早已布满双眼。“看来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他猛地起身,扣紧头顶的钢盔,向发射阵地走去。

  在这片塞北大漠,朔风呼啸不绝于耳。夹杂着沙砾的风,如刀剑般刺向旷野上的每一个角落。

  迎着风沙,邓晓峰带领机务班战士,迅速操控设备、调整角度、吊装无人机。大概一刻钟后,配发不久的某新型无人机就已完成开设。风沙拍在机身上,铮铮作响。搓了搓僵硬的双手,邓晓峰拿起对讲机向连长报告:“架设完毕!”

  伴随着通电的指令下达,无人机响起轰鸣的引擎声。

  夹杂着风声,各种指令在对讲机中不时传来,无人机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整个无人机连的协同作战。每一次飞行,各个战位上的官兵都要上紧发条。

  “02,目标1号地域,实施侦察!”清晨6时,电台中传来了上级作战指令。

  “报告连长!”起飞在即,飞行控制员韩义东急声惊呼——“风向发生突变!”

  “立即调整起飞方向!”卫连长一边指挥几名操作手迅速调整起飞方向,一边连接点火线缆、完成加电准备。

  然而,就在发射前的一瞬间,风向再次发生改变。众人错愕之时,纷纷看向连长。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风向变化无常,贸然起飞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战场讲究分秒必争,容不得半点犹豫。卫连长攥紧拳头,斩钉截铁地下达命令:“气象员,实时测量风速风向,择机滑跑起飞!”全连官兵依令而动,机务手仔细检查,气象员监测风向,飞控手操作摇杆……“调整侧偏!”“大马力爬升!”一阵轰鸣声中,无人机像一支利箭刺向天空,在高空翱翔,顺利完成起飞。

  三

  李白在观放白鹰时,曾写下诗句“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形容白鹰翱翔天空,目视百里的英姿。无人机腾空而起,划破长空,在战士们的想象中,那也是他们放飞的一只“鹰”。只见无人机悄然抵近“敌”防御前沿,很快,“敌情”信息被源源不断传回指挥部。

  “发现目标,已锁定!是否进行激光照射引导?”无人机地面控制站里,屏幕画面中突然出现3座地堡。确认为“敌”目标后,任务控制员亢喜年立即向指挥员报告。

  “无人机实施激光照射!炮兵分队立即准备打击!”接到指令,操纵手迅速按下激光照射按钮,地堡瞬间被“摧毁”。

  刚与炮兵分队完成协同打击任务,电台中又传来上级指令:“02,命你部于30分钟后协同直升机编队,对地面移动目标实施打击!”

  云霄之上,战鹰盘旋。一番侦察后,亢喜年在屏幕上发现一个移动的小黑点,经判别确认为“敌”正在机动的装甲车。他立即锁定跟踪,同步向上级报告情况。

  此时,隐蔽盘旋在山谷中的武装直升机接到“敌情”通报,跃升而起,在无人机激光照射引导下锁定目标……

  引擎声再次回荡在戈壁上空,朔风呼啸依旧不绝于耳。伴着飞扬的尘土,无人机在轰鸣的马达声中返回着陆。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