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时刻评论丨英魂归来,汲取跨越时空的力量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时刻评论丨英魂归来,汲取跨越时空的力量

来源:红网2024-11-28 18:51

时刻评论丨英魂归来,汲取跨越时空的力量

——“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系列评之一

陈晓丹

  庄重的礼步、覆盖国旗的棺椁、黑色的灵车、菊花与黑纱……11月28日,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由“运-20”运输机从韩国接回。

  从2014年至2023年,我国连续10年共迎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今年再迎43位英雄回家!

  英魂归来,长歌当哭。泪水为志愿军英烈魂归故里而流,也为抗美援朝精神穿越历史时空依然感染亿万心灵而流。

  英魂归来,长歌当颂。历史从未忘记,英雄保家卫国筑起血肉长城,用年轻的生命换回祖国和人民长久的和平、幸福与安宁。

  战火硝烟已经远去。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抗美援朝那段历史,如何怀念志愿军英烈,才是英魂归国最大意义所在。

  一

  他们是谁?他们为何出征?他们为谁而战?

  74年前,抗美援朝入朝作战。当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就不是空洞的符号,抽象的人群,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

  或许是你我长辈,或许是父老乡亲,或许是天南海北、无数你不认识的最可爱的人,当然更是父母的儿女、情侣的爱人。

  一切伟大的历史,都是平凡人的书写。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是240万志愿军官兵的书写,更是19万多志愿军英烈的不朽篇章。

  他们为何出征?因为知道“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保家卫国别无选择,忍让和退缩换不到和平,经战方能止战,战争是为了和平。为了国家荣辱、人民安危,又何惧马革裹尸还。

  “打好出国第一仗!”“立功的时候到了!”“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喊着响亮口号,他们跃出战壕,迎着炮火、冰雪,冲向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19万多英烈倒在枪林弹雨中。张桃芳、张积慧、王海、邹习祥,无数战斗英雄与战友们一道排山倒海,痛击不可一世的敌人,让世界看到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和斗争实力。

  他们的故事感天动地,他们的精神丰富立体。抗美援朝精神是志愿军与国家命运共同铸就的,是百万个体用鲜血凝成的历史书写。

  二

  英魂归国,向时代展示了什么?

  何为爱国主义?

  简单的四个字,其实重若千钧。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形式主义,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一诺千金、行胜于言,是忠诚无我、中国至上。在抗美援朝战场,它在一场场恶战中升华,化为“向我开炮”“祖国万岁!我没白活十七岁”的铁血遗言。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是对国家爱得深沉,谁愿舍身成仁魂断异国他乡。

  何为人民志愿军?

  志为志向,愿为自愿。当个人理想与国家人民的利益高度吻合,就会以高度的自觉,投入志愿者的行列。正是个人与国家命运与共,正是由心而发的自觉,才诞生出最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群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国家”,我们应看到,全体人民的共同自觉,才是战无不胜的法宝,是推动历史前行的磅礴力量。

  英雄不死,是因为永远活在心中。认清志愿军的历史背景、本质特征、时代价值,才会与他们共情共鸣共振,深刻理解一代人的选择,一代人的信念,一代人的故事,让他们永远不被尘封。

  三

  往事并不如烟,年轻人从中能学到什么呢?

  70多年过去,历经和平稳定发展,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经济、生活水平、国际地位都已不是70多年前的模样。曾经的志愿军英雄们,健在的,已是耄耋之年。

  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主题,但志愿军精神并没有过时,其万变不离其宗的思想观、方法论仍然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更能警醒生于21世纪的年轻人。

  清醒的历史观。和平年代,不能忘记“一拳打得百拳开”的来时路,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铁规律。对于历史,要有清醒而坚定的认知,明白任何对英烈的虚无主义、断章取义、以讹传讹,都是对严肃历史的荒腔走板,对民族大义的妄自菲薄。看清历史,才能洞悉当今世界的战乱与争端,从历史规律中找到自己的态度。

  积极的人生观。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追求?除了物质上的充盈,精神富足更值得穷其一生去追寻。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世界也不会一成不变。你的样子就是未来中国的样子,你的手里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一如70多年前那些稚气的面庞,以美军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用意志改变了世界军事的天平。

  理性的国际观。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中国空军运-20飞机“勾勒出世界一流空军的未来轮廓”。这也正是接运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主力机型。今天,强大的空军保卫着祖国的疆域,英烈的遗愿得以实现。

  更应看到,空军战力提升,是为了维护和平崛起。和平才有发展,理性才能消除分歧,任何对战争不负责任的网络鼓吹,都是误国害民。在大国沙文主义、国际博弈高涨的当下,如何与世界相处,考验我们的智慧与担当。自信自立自强,用理性彰显中国实力,才是对革命先辈精神最好的发扬。

  11月28日,沈阳以今冬第一场漫天飞雪后的圣洁天地,迎接志愿军遗骸归来。次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各行各业英模代表“英雄接英雄”,港澳台青少年学生代表、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干部代表参加活动。

  爱国主义精神在初冬的肃穆中那样神圣。伟大的抗美援朝英烈终于魂归深情眷恋的故土,英雄的精神穿越时空,落在每个人的肩头。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28日晚,2025中国・E-TOWN电竞节超级冠军杯开幕式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又称“北京亦庄”)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举行。
2025-11-28 20:51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