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年轻战士甘愿扎根深山,这个单位到底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让年轻战士甘愿扎根深山,这个单位到底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1-22 10:51

  “大山里的水兵”爱深山

  ■解放军报记者 胡璞 特约通讯员 王垣镔

  这个单位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让一批又一批年轻战士甘愿长留在此奉献青春?前往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某技术队的路上,记者心头一直萦绕着这个问题。

  该技术队驻扎在深山里,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官兵们没上过舰,也没出过海,但工作任务一点儿也不轻松。按说,这里的战士服役期满自愿申请留队的应该不会很多,但事实恰恰相反。

  驶出市区,途经城镇、村庄,记者乘车向大山深处挺进。热闹的生活气息渐渐远去,道路两旁只剩下高耸的山壁和枯黄的植被,让人不由从心底生出“条件艰苦”的感触。记者心想:那些渴望驰骋大洋而选择加入海军的年轻官兵,被分到这个技术队服役,一定会感到失望吧。

  抵达营区,采访这些“大山里的水兵”,证实了记者的判断。一年多前,战士张涛结束新兵训练,开始憧憬自己与战舰和大海的“亲密接触”。结果,下了火车、换乘汽车,他越走越觉得荒凉,心情跌落谷底,人还未到单位,就产生了离开的念头。

  迷茫沮丧中,车在一处营门前停了下来。刚打开车门,张涛就看到几名老兵围了上来,纷纷接过新兵手中的行李箱,一边往宿舍楼走,一边关切地问道:“坐车累不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是不是早就饿了?”……

  老兵们的热情举动,就像冬日暖阳,照进了张涛的心里。“我是你的班长冯家锦,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还没等张涛开口,冯家锦自报家门,脸上写满真诚。

  当时已过了饭点,一路上没吃东西的张涛,胃里空荡荡的。“面来了!”说话间,炊事班的战士推门而入,给每名新兵端来一碗手擀面。

  “上车饺子下车面”,这一中国北方的风俗,让初来乍到的新兵体会到了温暖。如今回忆那一幕,张涛说,从那天起,一颗“以队为家”的种子,就在他的心田悄悄种下了。

  漫步该技术队营区,“家”的氛围扑面而来——草坪立着的大石头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家”字;宿舍楼进门处,官兵照片组成的“家”字照片墙,十分醒目……

  “有形的‘家’随处可见,无形的‘家’根植人心。战友们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在工作中密切合作,在训练中比学赶帮,才能团结成一块‘坚强的钢铁’。”该技术队教导员告诉记者,培养官兵“以队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观念,是历任主官不变的抓建思路。

  记者了解到,该技术队官兵需要经常进出洞库搬运重物。由于洞库长年保持较低温度和一定湿度,每次执行任务前,有经验的老兵总会反复叮嘱新兵,让他们戴好护腰护膝、做好身体防护。

  刚开始时,张涛觉得老兵有点小题大做了,第一次进库搬运物资,就把老兵的叮嘱当成了耳旁风。可工作时间一长,他才知道老兵是对的。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张涛正在后悔,有人突然递过来一条护腰和一副护膝。抬头一看,一名老兵带着嗔怪的表情盯着他,嘴里嘟囔了一句:“说了这么多次,你还记不住。”说罢,转身忙去了。张涛这才意识到,老兵是把自己的护腰和护膝让给了他。

  提起搬运物资,一级上士包新才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在我们单位,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急难险重任务,最先站出来的肯定是队长、教导员和两名高级军士。干部骨干带头干,年轻同志还怎么好意思偷懒嘛!”“其实,干活不怕身体累,就怕心里累,有这样的干事创业好氛围,大家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冯家锦对此也有同感。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每年冬天下雪后,干部战士都会一齐上阵,清理营区内、洞库外以及道路上的积雪,经常一扫就是一整天,全程看不到一个“甩手掌柜”。第二天接到临时任务,大家还是争着去,没有人心生抱怨或者借故推脱。

  在该技术队,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等到末了,记者请官兵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单位。短暂的沉默后,张涛率先开了腔:“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直言说到了心坎上。“刚来时,可能没有那么深的感受,后来待的时间越久,越把这里当家了。”包新才说。

  该技术队营门附近有两棵树,是早年间官兵亲手种下的,分别取名“向心树”和“团结树”。如今,这两棵树已经郁郁葱葱,见证着这个单位的建设发展。而该技术队官兵,就像这两棵树的名字一样,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工作一起干、有任务一起扛。

  采访手记

  风正气顺心聚才能拴心留人

  ■胡璞

  在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某技术队采访时,记者捕捉到这样一个信息:他们每年的留队名额经常不够用,战士们主动申请继续服役的意愿非常强烈。

  是那里的环境条件优越吗?不是。驻守大山深处,远离城市繁华,其艰苦程度可以想见。是那里的工作任务轻松吗?也不是。进出洞库搬运物资,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有时忙起来根本无法按时休息。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无悔坚守、以苦为乐?

  我们常说要做好拴心留人工作。但靠什么拴心留人呢?物质因素固然重要,但似乎不是真正的答案。就拿这个地处深山的技术队来说,虽然近些年生活设施更完善了、工作训练保障更到位了,但相对而言,条件还是艰苦。即便如此,这里的战士都舍不得离开,哪怕后来退伍了,他们对老部队的感情依旧深厚,总想回来看看。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官兵的心气对拴心留人更为关键。在这个技术队,官兵们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在工作中密切合作,在训练中比学赶帮,团结成一块“坚强的钢铁”。大家的心紧紧聚拢在一起,彼此没有芥蒂和隔阂,始终迸发着昂扬的士气、拼搏的劲头、奋进的力量。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身在这样的集体里,能感受到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还有什么事干不成、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不怕身体累,就怕心里累”,这是很多基层官兵的心声。细细琢磨,其实说的就是心气问题。一个单位的建设发展,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都与心气息息相关。心气足了,自然主动担当作为;心气泄了,就会懈怠“躺平”,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希望各级在抓建基层特别是开展拴心留人工作中,把军心士气突出出来,营造心气充盈饱满、心态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环境。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 中国向中埃塞农业减贫示范村捐赠一批农业设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