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军航空兵某部某大队聚焦战场需求推动部队转型建设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海军航空兵某部某大队聚焦战场需求推动部队转型建设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1-22 10:43

海军航空兵某部某大队聚焦战场需求推动部队转型建设——

为胜战积蓄“出膛”的力量

  ■傅琳 陈阳 杨开军

  初冬时节,南国机场。

  塔台内,指挥员高峰目光如炬,全神贯注盯着远处的云层。一个若隐若现的黑点,从云层下方越飞越近。

  “放襟翼、收油门,先‘飘’一会儿。注意着陆速度。”

  “明白!”对讲机里传来飞行员沉着冷静的应答。

  随着战机平稳着陆,海军航空兵某部某大队组织的一场飞行训练圆满落幕。训练刚结束,高峰就与参训官兵一起,围绕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讲评。

  台上,高峰一边讲解飞行动作技术要领,一边结合飞行数据剖析问题短板。台下,年轻飞行员们聚精会神,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埋头记录。

  “任务量减少了,我们更要提高每一个飞行架次的训练效益。”高峰的声音突然提高。

  “任务量减少”——这一表述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据介绍,过去,大队的主飞机型主要担负空中交通保障任务,平均每周飞行6天;如今,随着使命任务变化,大队承担的飞行任务量减少。

  “以前飞行任务繁重,训练资源丰富,飞行员们可在一次次飞行任务中锤炼技能。”谈及部队转型建设带来的变化,高峰感慨地说,“现在,分配给每个飞行员的飞行架次和时间减少,大家都要‘算着飞’,加之部分机长改装其他机型,给部队战斗力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任务量减了,飞行架次少了,一些矛盾问题渐渐浮现出来。“刚开始那段时间,很多飞行员都感到不适应。”该大队陈教导员介绍,部队转型之初,有的官兵对其他大队的新机型和任务量心生羡慕,工作热情不高;有的经过长时间理论学习后得不到实践机会,感到“技术成长慢、发展空间小”,思想开始“抛锚”……

  “备战打仗不是简单的‘堆时间’。飞行水平的提升,既取决于训练时长,更取决于练得精不精、深不深。我们的任务量虽然减了,但新的使命任务离战场更近了、要求更高了,更需要大家沉下心来钻研飞行、提升本领。”察觉到官兵的情绪变化,该大队组织召开议战议训会,围绕“聚焦战场需求推动部队转型建设”展开专题研究。

  “‘飞得少’只是表面现象,‘想得少’才是根本原因。只有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战场需求一门心思想打仗、谋打仗、钻打仗,才能以最少的训练资源换取最大的训练效益。”会上,列席的该部领导一针见血地说。

  随后,该大队在官兵中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通过广泛组织群众性讨论活动,官兵逐渐拨开“思想迷雾”,训练面貌一新。

  采访中,高峰展示了自己整理的厚厚一摞飞行资料。笔者翻阅资料发现,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作了注解,不少内容连“门外汉”也能看懂。

  “以前飞行架次多,对新飞行员的带教多是让他们在实装操作中自己摸索,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规范。”高峰告诉笔者,如今任务量减了,他把更多时间用于系统思考理论问题,让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任务实践。

  “理论功底打牢了,遇到难题才能有效应对,复盘总结才能快速发现问题、找准原因。”高峰说。

  “思维的培塑需要时间沉淀,就像子弹需要在枪管中加速,才能积蓄出膛的力量。”该大队王大队长介绍,他们把“思考力也是战斗力”作为一条准则,张贴在理论研究室醒目的位置。实践中,他们多措并举引导官兵提升思考力、学习力——

  定期组织“雄鹰大讲堂”,让飞行员们轮流登台讲解技术要点,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先进飞行理念和训练模式。

  区分专业开展难题会商,预想各类特情并集中研讨对策,鼓励官兵组建攻关团队研究重难点课题,定期与科研院所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利用参加联合演训、大项任务等时机,与舰艇部队、舰载直升机部队等开展学习交流,在实战化训练中不断完善训练方案、优化组训模式。

  王大队长坦言,他们通过营造谋战研战的浓厚氛围,不断探索“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能力生成路径,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稳步提升。

  前不久,该大队飞行员黄孝波在一场群众性练兵比武中斩获佳绩。部队任务转型前,黄孝波对复杂气象条件下如何保持飞行姿态的技术要领掌握不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他开始认真思考如何突破瓶颈。

  查阅资料、学习理论、请教教官……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学精练,黄孝波总结出一套新的训练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姿态控制等技术难题。这一创新训法被上级推广。

  “任务有空窗期,但思考没有间歇期。只有结合使命任务主动思考、深入思考、全面思考,才能为打赢明天的战争积蓄充足的力量。”面对采访,高峰坚定地说。

  采访结束,走出该大队理论研究室,回首看去,身后的官兵还在围绕解决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