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不断提升联合作战协同质效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不断提升联合作战协同质效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1-19 09:41

  ■李玉焱 高玮

  在联合作战过程中,各参战力量之间通过相互协同消除彼此行动上的矛盾冲突,促使体系作战效能倍增释放,实现“1+1>2”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搞好协同,才能实现合力制胜。因此,应从联合作战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采取措施,不断提升作战协同质效。

  基于全局目标持续动态牵引进行高效协同

  作战体系内的各作战力量单元始终在上级的决心意图框架内,紧紧围绕自身任务目标的实现,筹划和组织作战行动,相互协作配合,共同推动战局向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战场上,时间就是武器,效率关乎胜利,只有作战力量单元之间高效地协同配合,在最短时间内集聚优势效能,才能有机会占据作战主导地位,赢得先机主动。因此,要明确目标牵引指导,避免相互之间推诿扯皮、制约掣肘,促进作战资源的合理调配使用和作战潜力的充分挖掘释放。在协同任务复杂交织的状态下,联合作战行动的开展应始终瞄着全局目标的最终实现,通过各作战力量单元的密切配合,渐次完成一些阶段性或局部性的目标,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支撑总体目标顺利达成。

  基于全维态势共同理解认知进行主动协同

  作战体系内的各级指挥机构及作战力量在统一的作战体系框架内,并行不悖地筹划和组织作战行动,同时感知态势、同步思考问题、同频联动释能,齐心协力形成整体合力。现代联合作战已经由平台中心向决策中心转变,跨域协同作战已成为集聚效能的常态模式,而多域分布的作战力量要实现跨域协同作战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对全维态势的共同理解认知,唯此才能做到知彼知己知友邻,主动配合塑造有利态势。要依托战场情报侦察监视系统,形成详细准确的全维作战态势图。各作战力量单元可通过实时共享的态势图,在明确任务区分和协同主次关系的基础上,突出主要作战方向、关键作战阶段和重点作战行动,主动组织作战协同,确保作战行动顺利实施。

  基于全时信息稳定可靠交互进行快速协同

  战场上的各作战力量要素依托纵贯横联、具有韧性的网络信息体系,按需快速建立局部协调行动网络,进行稳定可靠、高速准确的沟通联络和信息交互,实时协商解决作战资源利用、行动时空确定、支援需求响应等方方面面的矛盾冲突,从而减少作战效果对冲、战场误击误伤、有利战机错失等不利情况发生。在高强度、高烈度、高速度、大规模的作战对抗条件下,要想获得信息优势,确保各域行动之间能够协调一致、快速实施,实现跨域优势互补、降维打击对手,离不开稳定高效的通联交互。为此,应依托覆盖作战全域的互联互通网络,对集侦、控、打、评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作战平台进行功能解耦,形成大量功能更加专一的小型作战单元,并将其散布在广域空间范围内。各小型作战单元可根据作战需要,随时快速加入某一协同网络执行任务,各作战单元行动相互配合、互为支撑,作战效果叠加、补充,进而塑造有条不紊、动态互促的良好局面。

  基于全域资源分布集约联动进行精确协同

  即根据协同任务需求,依托各作战域内的传感器、指控节点等,通过动态适配的组织模式,从分布在多域空间的作战资源中任意抽取所需力量,跨域融合形成能力互补、效能涌现的力量体系,实现作战利益最大化。联合作战中,精确作战对提高作战效能、实现持久作战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而精确作战行动的开展离不开精确协同的组织实施。因此,应紧紧围绕统一的作战目的,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精确建立信息通联、调配作战资源、匹配作战任务、计算行动时限、划分作战空间、组织支援保障,使用规模最小、数量最少、效能最优的多域资源,依据战场实际情况和基于对作战目标打击程度的需要,实施精确计算基础上的集约高效释能,力求做到适度、精准、恰当。

  基于全面技术广泛有力支撑进行自主协同

  综合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辅助建立智联网络,深度挖掘态势信息,科学规划匹配任务,实时交互传递指令,实现有人无人作战力量编组之间的自主协同配合。现代作战不是作战效能的逐步释放和作战效果的线性叠加,而是非线性、涌现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等各种系统效应的融合。战场态势高度复杂、瞬息万变,作战对抗异常激烈,多种信息交汇形成海量数据。仅凭人脑难以快速、准确处理如此海量的数据,只有实现“人脑+智能系统”的协作运行方式,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优势互补。在未来多维多域战场上,为发挥自主协同优势,应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群的辅助作用,实现战场海量多源多模态数据信息的自主汇总、筛选、比对、融合、挖掘、分析,生成协同方案计划,智能引导各有人无人作战力量平台之间自主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作战任务。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