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思想战线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思想战线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1-15 09:36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毅亭

  兵者,国之大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新征程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

  落后就要挨打,军强才能国安。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较量中屡屡战败,泱泱大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历史启示我们,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有赖于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摆在国家安全之屏障、事业发展之依托的战略位置来谋划和部署,加快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紧密联系、内在统一。没有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邓小平同志也曾强调“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始终坚持强国强军一体运筹,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中谋划推进,开辟出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形成了到2027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近、中、远目标梯次衔接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开创了强军事业新局面。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我军组织架构实现历史性变革,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基本框架构建形成,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军事手段作为实现伟大梦想的保底手段,能战方能止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我们必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有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全面准确把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行了战略设计和科学部署。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也必然决定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新征程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习主席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突出政治标准和打仗能力,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党的领导贯穿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各方面全过程。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军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这反映了现代战争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变化对军事力量建设的内在要求,明确了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实现军事理论现代化,就是要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实现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是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军队力量结构布局科学合理,战略威慑能力巩固提高,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不断壮大,精兵作战、体系支撑、联合制胜成为基本运用模式;实现军事人员现代化,就是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就是要聚力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近年来发生的军事冲突和局部战争表明,基于智能化作战体系生成的新质作战能力越来越成为核心军事能力。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智能化为方向,三者相互叠加、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共同催生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只有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才能在抢占军事斗争制高点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安全保障。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建设同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安全保障,是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选择。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在新征程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忠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霸道霸凌,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盘子,对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新征程上,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坚决贯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更优策略、更高效益、更快速度向前推进。

  强化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科学引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精华,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新时代我们党建军治军强军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着力把备战打仗的主责主业抓得更加扎实有效。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这个本领说到底就是能打胜仗。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紧紧扭住能打胜仗的根本指向,树牢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认真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创新战略战术和战法打法,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全面提高部队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和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

  以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改革是决定我军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新征程上,要把创新摆在军队建设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能,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着力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不断书写强国强军新篇章。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