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思想战线丨全面加强新时代新征程军事理论工作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思想战线丨全面加强新时代新征程军事理论工作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1-08 08:17

  全面加强新时代新征程军事理论工作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近日,习主席对全军军事理论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加强新时代新征程军事理论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科学支撑和引领。习主席的重要指示,赋予军事理论工作新的定位,明确了全面加强新时代新征程军事理论工作的总体精神、指导方针和方法路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军事理论工作新局面。

  一

  军事理论现代化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军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先导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我国安全和发展需求深刻变化,实现强军目标任务更加紧迫,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军事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做好军事理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科学应对迅猛发展的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和强军兴军事业深入推进的历史交汇期。这场新军事革命,不仅反映在军事科技突飞猛进上,也反映在军事理论不断创新上。美军提出动态武力运用、多域战、全域战、马赛克战、算法战等新型作战概念,俄军则提出第七代战争、心智战、非核遏制体系等新的战争和作战理论……新军事革命大潮风起云涌,谁能抢占军事理论创新的潮头,谁就可能夺得军事竞争新优势。在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新形势下,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只有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才能尽快缩小差距、实现新的跨越。

  适应我国深刻变化的安全和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阶段,我国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习主席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军事理论工作,在科学军事理论引领下把军事这个保底手段锻造得更过硬,从而有力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在科学军事理论指引下做好打赢未来战争的充分准备,才能最大限度契合国家和民族的战略利益,确保我们党在政治上、战略上和全局上牢牢掌握主动权。

  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任务极其紧迫艰巨。在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的历史进程中,越是等不起、慢不得,越要掌握好、运用好客观规律,避免背离规律打乱仗。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厘清强军胜战规律的重要法宝,只有聚焦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全面加强军事理论工作,搞好重大课题的理论攻坚和创新突破,才能有力有效引领强军实践的大发展。

  二

  新的军事实践呼唤新的军事理论。习主席深刻把握新时代军事实践新特点新变化新规律,围绕如何加强军事理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的着力重点,对加强新时代新征程军事理论工作赋予了新的目标任务和标准要求。

  坚持军事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习主席明确指出,军事理论创新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精华”。这是“两个结合”在军事领域的具体运用,要求我们以真理之“矢”去射新时代军事实践之“的”,在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处理当代中国军事问题的过程中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萃取丰富营养,汲取蕴含其中的战争观念、治军智慧、战略思想、兵法谋略等,赋予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断开辟我军军事理论发展新境界。

  扭住新的历史条件下战建备重大问题研究。当前,新兴领域战略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国防和军事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正推动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实现以战领建,创新作战理论是重要任务,必须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扭住新的历史条件下战建备重大问题研究,全面加强军事理论工作。我们要坚持以战领建,强化战建统筹,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形成战、建、备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就必须在科学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加强相关课题的研究攻关,形成重大理论成果,以理论创新引领战、建、备一体推进。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现代军事理论日益呈现出科技渗透、实践牵引、体系支撑等显著特征,对正确路径和科学方法的依赖更加突显。习主席高度重视军事理论创新发展,强调“优化军事理论创新顶层设计,改进军事理论研究模式,加强军事理论转化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与实施方方面面,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科学设计其结构和内容,重点在立起理论内容体系、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建强研究力量体系、完善政策制度体系等方面求突破,尽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军事理论创新的规划和预置,提高军事理论创新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运用现代思维模式和方法路径,走开理技融合、研用结合的创新路子,加大试验验证和转化运用力度,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快速转化链路。

  三

  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勇立潮头、奋楫争先,全面加强新时代新征程军事理论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以军事理论创新催生新质战斗力升级换代,不断谱写新时代强军兴军新篇章。

  强化军事理论创新的使命担当。军事科学是战争的科学,军事理论工作是“寂静战场上”的战略博弈,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刻把握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的使命,把精神状态激发出来,把奋进力量凝聚起来,只争朝夕、砥砺奋进,把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行动纲领、工作蓝图尽快变成现实。要拿出争锋论道、舍我其谁的勇气,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勇做在理论战线冲锋陷阵的“闯将”“尖兵”。领导干部要站在理论攻坚的前沿阵地,担主责、当主力、打头阵,一级带着一级干,发挥头雁作用,带头“攻理论山”。

  深入研究新时代战争和作战理论。军事领域是最具革命性的领域,也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紧跟军事技术和现代战争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创新军事理论,迫切需要我们主动作为、锐意进取。要不断加强基础领域研究,深耕军事战略、军事思想、军事历史等领域,提高分析军事问题、探寻军事规律的能力,为实现军事理论创新突破奠定坚实基础。要前瞻性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注重契合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演进趋势进行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善于提炼标识性军事学术概念,超前谋划、紧前研究设计适应我军作战特点并能克敌制胜的战争方案,做好预置预判预研,推动军事理论的迭代嬗变。

  坚持好运用好系统观念建强体系。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必须把系统观念坚持好、运用好。从立起理论内容体系到构建组织管理体系,从建强研究力量体系到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每一个方面和领域都需要统筹兼顾、整体运筹、体系推进。要科学运用“弹钢琴”的艺术,把握好军事理论工作各方面各环节的耦合性、互动性、协调性,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规律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带动全盘,把握好时度效。要把军事理论现代化置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局中考量和运筹,把军事理论创新与其他各方面创新联动起来谋划和推进,使之充分发挥对强军事业发展的重要先导作用。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辽宁葫芦岛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