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强军论坛丨加强武器装备实战化运用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强军论坛丨加强武器装备实战化运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1-05 09:44

  近日,习主席在视察火箭军某旅时,勉励大家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熟练掌握和用好手中武器,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我们就要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练精用好手中武器,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武器装备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基础,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砝码。武器装备只有经常在贴近实战环境中使用,才知道到底好不好用、管不管用。只有加强武器装备实战化运用,摸清其在复杂战场环境和高强度对抗条件下的性能底数,在从难从严训练中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真正让武器装备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推动新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一流的科学技术支撑一流的武器装备,一流的武器装备需要一流的训练来操控。当前,新装备列装部队的速度越来越快、型号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部分官兵存在对手中武器装备不敢用、不善用等情况。我们应转变武器装备保障理念,不能仅看装备完好率,更要看任务完成率,引导官兵全面学装、深入知装、规范管装、科学用装,提高装备操作使用能力。

  有什么武器装备打什么仗,立足现有武器装备打胜仗。这是我军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我们应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将“学装、知装、管装、用装”工作融入备战打仗一体筹划、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指挥人员要做到熟悉基本性能、熟悉数质量情况、熟悉保障标准要求、熟悉作战运用,操作人员要做到会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会排除一般故障,打通官兵对武器装备从会用熟用到灵活用体系用的能力生成链路,不断提升部队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能力。

  “欲得强兵,必须坚甲利器,实选实练。”部队实战能力是训出来的,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是用出来的。我们应摸清所属装备的战技性能、作战效能、保障规律及数质量情况,立足“新与老、高与低、多与少、贵与廉”装备长期共存的现实条件,合理搭配使用装备,探索新的战斗力生成路径。构建与军事训练大纲相衔接的装备运用体系,着力解决单装潜能释放不够、装备体系运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加速推进现有装备特别是高新装备战斗力生成。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与传统作战手段、高新武器装备与高超指挥谋略统筹运用,避免过度依赖高技术装备和精确制导武器。强化动中用、难中试、险中考,推动装备用法、训法、保法创新成果应用于重大军事行动、部队实战化演训和装备保障实践,充实完善各级装备保障方案,进一步提高装备运用、训练和保障水平。(张扬)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辽宁葫芦岛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