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边防军医晏斌:扎根热土,戍边守防
首页> 军事频道> 军旅人生 > 正文

边防军医晏斌:扎根热土,戍边守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1-04 08:48

  “还是喊我军医吧”

  ■刘梓伊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黄宗兴

  秋日的下午,阳光透过窗口,洒进医务室。新疆军区某团军医晏斌发现,走廊里有一名列兵接连从医务室门前经过了两次,便迎了出来:“是来看病的吗?”

  列兵瞅着面前这名军官肩膀上的两杠三星,有点意外和紧张,连忙敬礼:“首长好!”

  晏斌把列兵让进医务室,笑着对他说:“还是喊我军医吧。”

  说话不紧不慢,态度亲切谦和……看晏军医这样,列兵的紧张少了许多。

  “新战士到边防一线,有一个适应过程。”晏斌告诉记者,“刚来的新战友看我军衔高,会产生顾虑,这时候我主动些,他们就不紧张了。”

  至今,晏斌已在边防工作了30多年。他一直在一线连队和执勤点位驻守。一茬茬官兵对他的印象基本相同:“晏军医这个人好打交道。”

  下士郭腾飞上完军校后,如今又回到边防连队。对晏斌,他印象更深。那年,郭腾飞来到某边防连。新战友、新环境、新要求……这些,让郭腾飞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觉得陌生。

  正好一名军医来巡诊。他个头不高,声音里满是热情:“我是军医晏斌,谁身体觉得不舒服就找我。”

  从那天起,晏斌就常出现在新兵视线中,例行巡诊、查看病情、叮嘱用药……一些带新兵的班长也告诉大家:“身体不舒服,尽管给晏军医讲。”

  下连后不久,郭腾飞有些迷惘,不知道今后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他想,也许可以和晏军医说说。

  真正行动时,郭腾飞犹豫了——纠结了好几天,他鼓起勇气走到医务室门口却不敢进去。好在晏斌看到了他:“是哪里不舒服吗,快进来!”

  “我没啥不舒服……”郭腾飞回答。晏斌一边听着,一边拿出家里寄来的点心给他吃。郭腾飞突然感到一阵轻松,把心中所想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考军校的想法,就在这次交谈中发芽。回去后,郭腾飞告诉战友:“心里有目标,感觉真好!”也是在那时,他才知道,不少战友都在心里有“疙瘩”时找过晏军医。

  后来,郭腾飞如愿考上军校。上军校之前,他没忘给新战友提醒一声:“心里有事时,也可以去找晏军医谈谈。”

  2020年1月,上级评选“年度榜样”,晏斌被推选为“戍边守防”的典型。主持人在宣读颁奖词前说道:“要论在边防扎根,晏斌是一个榜样。”

  当时,台下的官兵掌声热烈。一名边防连连长说:“面对一茬茬官兵,能快速、持久地与大家打成一片,积极主动地伸出援手,就是晏军医在边防不断扎根的过程。”

  一名边防军医的戍边情怀——

  “愿意扎根的地方就是热土”

  ■刘梓伊 王永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黄宗兴

  “和别的地方相比,一线巡逻的战友更需要我”

  营区餐厅的一张饭桌旁,晏斌和所驻连队的连长面对面坐着。连长面前的主食是一碗米饭,晏斌面前的主食是一碗面条外加一个馒头。

  “南方人不是爱吃米饭吗,你怎么看起来喜欢吃面食?”连长有点好奇。

  “在这边待久了,就习惯了。”晏斌说。

  晏斌的老家在四川,年轻时白白净净,现在皮肤却变得黝黑发亮,身板也比以前厚实了许多。

  时间前推30多年,当时的晏斌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当时的他,对未来是另一种打算——当教师。

  “很庆幸,时代给了我们很多选择。”晏斌说。当入伍的机会摆在他面前时,他选择了参军。

  “既然穿上了军装,先把这3年干扎实。”抱着这个朴素想法,他事事上心。没想到,他的上心,让他获得了又一次机会——上军校。

  要学的专业知识多,军校那几年时间过得飞快。毕业后,他又回到老单位。但对是否要在这里一直待下去,他仍没拿定主意。

  那一天,初为军医的晏斌刚给连队宿舍消完毒,突然接到出诊通知。一名战友上呼吸道感染,需要静脉输液。将输液针捏在指尖时,晏斌深吸一口气。要知道,以前的进针,要么扎的是道具,要么旁边有带教老师指点,这一次是真正独立操作。

  消毒,轻拍,细辨,调准角度,稳稳地一针下去……那一刻,他感受到自己强烈的心跳。

  在他精心治疗下,这名战友不到一周就痊愈了。从那时起,晏斌真切地感到,能守护战友的健康,真好!

  晏斌(左一)给身体觉得不适的战友用药。汪满满摄

  一次,巡逻队踏上返程路,战士小周的呼吸突然变得急促起来,脸色苍白。随队保障的晏斌立即对小周展开检查,并进行了应急处理。在他建议下,小周很快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确诊为急性肾炎。

  直到小周病情稳定下来,晏斌才松了一口气。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处置和送医院治疗,小周的病就耽误了。”医院方面主治医生的这句话,让晏斌下决心在边防扎下根:“和别的地方相比,一线巡逻的战友更需要我,边防官兵更需要我。”

  “这里有大家的青春与奋斗,有自己长出的枝条”

  晏斌(右一)随队在边防一线巡逻。汪满满摄

  刚来边防那几年,晏斌有点不理解:这里偏远艰苦,为什么退伍老兵总喜欢跋山涉水回来看老部队。

  晏斌对雷达班老班长梁茂昌的印象很深。退役后,梁茂昌成了一名警察,先后3次回过曾经驻守的边防连。

  “这里有大家的青春与奋斗,有自己长出的枝条。”所驻边防连连长边说边指着连队大门外山腰上的8个大字——“乐守边关,书写军魂”。

  这8个大字,是官兵用石头一块块垒成的。垒这些字前,老连长邹保初这样动员大家:“咱总得留些东西在这里。最有感染力的,就是大家的意志和精神!”

  一连几个月,官兵们把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这里,每个人磨破了好几双手套。

  竣工那天,当石头垒成的硕大笔画组成完整标语时,大家被这些字所形成的气势震撼了。晏斌说:“我心里一直想表达的情感,都被这8个字说尽了。”

  在艰苦的地方扎根,长出的枝条更有力、更坚韧。

  刚开始那些年,有的边防连条件很苦。一些执勤点是官兵们临时搭建的,巡逻途中常能看见毒蛇和野兽。

  晏斌常和战友一起去巡逻。如何防毒蛇、防病,他平时讲得不少。但一旦他哪天不能和巡逻队一起出发,就变得“婆婆妈妈”起来。他会把巡逻队所带的药检查了又检查,唯恐落下一样。临出门,他总是叮嘱大家一定要扎紧裤管。

  一件又一件事经战友之口讲述出来,记者有些感动。晏斌听后却说:“这没有什么呀……”

  某营刘教导员告诉记者:“这是边防一线官兵的特点,他们的言行朴实无华,他们的感情真挚纯粹。”

  “晏军医有多次机会离开边防一线,但他不愿意离开。”某边防连指导员告诉记者,“从晏军医所佩服的人,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最佩服的人是谁?”对这个问题,晏斌说了两个名字。一个是贾上海,他一心为连队种蘑菇等蔬菜,缓解了大家吃菜难的问题。后来,贾上海被评为首届新疆“十大杰出青年”。另一个是背石磨上山的章福海,当年章福海用这盘石磨为连队做豆腐2000斤,还让全连官兵喝上了香甜的豆浆。

  “晏军医佩服的是那些身心都在边防一线的人。”这位指导员说。

  “心中一旦有了目标,时间就会过得飞快”

  晏斌刚入伍那阵子,边防条件艰苦。作为军医,需要在各个连队轮驻。红海沟的偏远、都拉塔的风、三道河的蚊虫,都让晏斌对边防的艰苦有了新认识。

  如今的边防环境有了很大改变,通水、通电、通路、通手机信号,但采访中不少官兵还是有些“不习惯”。他们说:“最渴望看到一些新面孔,哪怕这些人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

  “这样的环境,你为啥能坚持下来?”听到这个问题,晏斌笑了:“也没啥,给自己多找点事做就行了。”

  晏斌(右一)巡逻途中休息时与战士们交谈。汪满满摄

  2013年,一名战友因为心理问题,影响到日常训练。后来,经过心理干预,他才得以康复。这件事,让晏斌对心理学产生强烈兴趣:“如果我学会了,就能帮到更多战友。”

  从那以后,他开始自学心理学知识,一有时间就听网课,随身带着书,抽空就看上几页。

  世上没有白下的功夫。几年下来,晏斌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此时,他买的六七本书已被翻卷了边。

  2017年,晏斌有了新想法:争取拿到国家职业药师资格。

  “我搞的是临床医学,本来要学的东西就不少。如果再考职业药师,会更忙。”起初,晏斌有些犹豫,但后来他还是下了决心。因为他发现,药的成分不相同,如果搭配不当,可能影响战友的健康。

  “心中一旦有了目标,时间就会过得飞快。”他将众多兴趣爱好压减为两个:运动和听音乐,以便挤出更多时间来“啃书本”。多少个双休日,医务室里的灯会一直亮到深夜。

  “时间像小孩,你越追它跑得越快。”几十年间,这句话晏斌不知道给多少新战友讲过。在谈到扎根边防的感受时,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战友:“时间也像一块地,你越勤劳收获就越多。”

  那年,某边防连多了一个执勤点。由于地处偏远,每次的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要靠直升机来完成。没有手机信号,和外界沟通只能靠卫星电话。天气也多变,动不动就会下雪或落霜。

  与外界几乎隔绝时,剩下的就是巡逻与执勤,时间的流逝也显得慢了许多。

  “咱用石头拼个国旗图案吧?”一天,一名战友提出这个建议,大家一致赞成。从那天起,大家在业余时间也忙了起来。设计、运石、调整、定位……日子在忙碌中飞快逝去。

  乘直升机离开执勤点那天,晏斌突然被眼前的场景感动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镶嵌在这片壮美的土地上,是那样庄严、夺目。

  “当时就觉得,这是我们的国土,值得用生命和鲜血来终生守护。”晏斌说。

  “这里越需要你,你的根就扎得越深”

  “马眼睛长在头两边,视野很宽,可马屁股后面是它的盲区,一受惊它会先踢向后方,因此不要站在马屁股后面。”

  “山上有野杏、松树,还有贝母、野党参等药材。不过,别去碰蝎子草,一旦碰到它,皮肤会感到刺痛,像被蜜蜂蜇了一样。”

  ……

  在战友眼里,晏斌懂的东西很多。晏斌却觉得这是必要的:“只有你对这里的一切很了解,才能更好地戍边守防。”

  一次历险,让这一观念深深地印刻在晏斌脑海中。

  那年8月,晏斌和战友一起踏上巡逻路。走时阳光明媚,返回途中却乌云四合,雷电交加,很快暴雨如注。

  当他们途经一处过水路面时,晏斌听到“轰轰”的声响。“是泥石流!”晏斌边喊边招呼大家跑向地势高的地方。

  刚撤离路面,泥石流就裹挟着脸盆大的石头和泥沙奔涌而下,填满了他们原来走的地方。

  后怕之余,有战友问晏斌怎么知道那是泥石流。晏斌说:“以前连队搞过这类教育,视频中就有这种声响,我记下来了。”

  返回连队,简单洗了一下,晏斌把这个新的泥石流发生地段标在了大家手绘的地图上。

  “不仅有必要,有时还攸关生死。”某边防连连长告诉记者:“我常用晏军医借抓骆驼刺逃过一劫的事,来教育官兵。”

  那次,天下大雪,山上有个战友突然患病发起高烧。接到连里通知,晏斌很快骑马上山。一连几天的诊治,让患者病情好转。

  返回时,一些路段的积雪到了膝盖位置。晏斌把马放开,自己摸索着往回走。途经一处悬崖边时,他脚下一滑,向崖边滑去。身边没有大树,幸亏他一把抓住一丛骆驼刺,才有惊无险。

  “骆驼刺根深茎叶结实,能承受得住。如果抓其他草,后果就难料了。”谈及此事,晏斌至今心有余悸。

  “有过许多次这样的经历,但不能因此就不出诊了。”晏斌说。

  边防上一些牧民复诊时,常记不住上一次用了什么药。晏斌诊治完后,总会写一份药名留下来,以便为下次治疗提供参考。

  “很佩服晏军医的体能,几乎每次考核,他都是优秀。”不少新兵这样说。“他坚持跑步,至少从我当兵时起他就在跑了。”一些老兵则这样回答。

  为什么能这样?晏斌的一次“出手”给出了答案。

  那次,巡逻队刚经过一段险坡,一名战友突然发病。一方面巡逻队前路还远,需要继续前行;另一方面这名战友需要进一步诊治,不宜再骑马。大家正为难,晏斌一弯腰把这名战友背了起来,向营区方向赶去。

  这名战友得到及时救治,回过神来,才觉得吃惊:个子不大的晏军医哪里来这么大劲,把自己一路背了回来。晏斌笑了:“知道我平时练体能为啥了吧?”

  “愿意扎根的地方就是热土。”最近的一次新老兵谈心会上,晏斌再一次给大家掏心窝子,“一定要学会在边防扎根,一点点地把本领练强。能力越强,需要你的时候就越多。这里越需要你,你的根扎得就越深。”

  “作为服役多年的边防老兵,您有什么愿望吗?”一名新兵问他。

  晏斌眼神澄澈而真诚:“如果可以,我想在边防线上再多待几年!”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