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关爱战友兄弟or为了工作成绩?带兵人,请答好这3道辩证题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关爱战友兄弟or为了工作成绩?带兵人,请答好这3道辩证题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1-01 09:28

“加练10分钟”改变了什么

  ■侯 鑫 解放军报记者 李 倩

  “我已经挺优秀了,班长为啥还是针对我?”这个问题,在第71集团军某旅侦察营二级上士郑权远入伍第一年时,困扰了他许久。

  提起郑权远,时任班长李庆帅至今都是“又爱又恨”。

  “体能基础好、专业技能过硬,郑权远明明是个好苗子,却长了一身‘刺’。”李庆帅告诉记者,“郑权远家境优越,可谓是蜜罐里长大的孩子。这也导致他个性张扬,总爱和别人争论。”

  即便当了兵,郑权远也丝毫不收敛自己的个性——

  为了帮助全班稳步提升训练成绩,李庆帅要求战士们每晚加练体能,做完才能休息。

  起初,郑权远还能跟着大家一起老老实实落实训练量,可随着成绩提升,他心中的抗拒情绪也愈发强烈。

  他总是拖延时间,企图逃避班长的督促,或者熄灯前找借口做其他事……

  郑权远的“小心思”被李庆帅悉数识破:“我会给他10分钟时间,如果他不能自觉落实训练量,我绝对会在第11分钟的时候把他叫过来。”

  也就是这10分钟,让郑权远“几乎崩溃”。

  “有时我在纠结,要不要自觉点,不让班长督促我;有时我心怀侥幸,希望班长忘了这10分钟……”郑权远坦言,“我觉得我就是被他针对了,不管怎么做都得不到班长的认可。”

  终于,又一次被班长叫过来完成训练的郑权远没有控制住情绪,对李庆帅发泄出心中的不满。

  “情绪虽然发泄了,但我更加纠结了。”郑权远告诉记者,与班长“闹翻”之前他还能若无其事地入睡,可后来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总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

  原本倍感煎熬的10分钟,成了郑权远自省反思的时间:不付出努力,我还能保持现有的训练成绩吗?班长对我严格要求到底是出于关心关爱还是个人针对?

  最终,郑权远决定为了自己,每天坚持落实训练量。但他的心中还是默默“记恨”着李庆帅,几乎不与他交流。

  后来,郑权远的成长步入了快车道:入伍第二年他就担任副班长并创下了训练纪录;入伍第三年担任班长随后入党。

  郑权远说,他心中对李庆帅的不解和“记恨”,是从自己开始带兵后慢慢化解的——

  郑权远在带兵训练时,发现自己总会不自觉地沿用李庆帅的带兵方式,并且觉得“十分好用”。就这样,当初的困惑不解、排斥抗拒,逐渐转变成了理解和认同。

  内心的理解带来关系上的破冰。一次,李庆帅代表营里参加上级比武考核,出发前一天晚上,郑权远给李庆帅发了条短信:所有的艰难挑战都会被坚持与坚韧所击溃,预祝你凯旋!

  带兵人,请答好这3道辩证题

  ■周振国 杨 光 解放军报记者 李 倩 特约通讯员 薛维高

第71集团军某旅侦察分队组织开展抵近侦察训练。万智奇摄

  一双训练鞋引发的扪心自问——

  成绩与成长孰轻孰重

  第71集团军某旅侦察营二级上士傅道俊,至今记得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个“荣耀时刻”——2019年军体运动会上,他荣获3000米跑和5公里武装越野两个项目的第二名。

  一场运动会,两次站上领奖台。对于傅道俊的表现,很多战友表示出乎意料。

  为何出乎意料?因为前两年的军体运动会,他都空手而归,成绩很不理想。

  只有班长刘焕民对傅道俊很有信心,他竖起大拇指:“你本来就具备这样的实力。”

  那一刻,傅道俊内心五味杂陈,两年来憋着的那股“劲儿”和对班长的感激之情一同涌上心头——

  第一次报名参加军体运动会,傅道俊遗憾败北。

  “第一次参加,赛场经验不足罢了,我相信你有获奖的实力。”班长的安慰,让他感到温暖,也让他暗下决心:一定在来年运动会上用成绩证明自己。

  接下来的一年,只要有时间,傅道俊就铆在训练场。再战军体运动会,傅道俊信心满满。出发前一晚,班长带领全班战友一起为他加油。

  没想到,傅道俊再次铩羽而归。比赛结束,两手空空的傅道俊倍感自责:“自己丢人是小事,连续辜负班长和战友们的期望,真的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带着愧疚,傅道俊回到营区。踏进房间的那一刻,班长和战友们的脸上并没有出现他想象中的失望神情。还没等傅道俊开口,班长就指着他的鞋子说:“肯定是因为鞋子旧了‘拖后腿’,我相信你一定行。”

  看到班长坚定的眼神,傅道俊愣住了,羞愧又感动的同时,他感到疑惑:“班长真的不在乎输赢吗?”

  两天后,班长拿着一双新的训练鞋送到了傅道俊手中,也解开了他的疑惑:“你只管努力,成长的过程远比成绩来得重要。”

  春去秋来,一年的时间匆匆而过。傅道俊第三次站到了军体运动会的赛道上。穿着班长送的训练鞋,带着班长和战友们的信任,傅道俊又一次向心中目标奔去……

  傅道俊手捧奖杯,激动万分。他告诉记者,每次自己想放弃、想放松的时候,班长的眼神和这双鞋都会鞭策他、鼓励他,最终陪伴他实现了自我超越。

  成绩是前进途中的标识,而成长则是贯穿一生的命题。如今的傅道俊,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长。在班里,他总是乐呵呵的,对新兵极为耐心,从不发脾气。问及原因,他回答道:“成长的过程远比成绩更重要。”

  侦察营有个传统,他们会将所有训练课目第一名获得者的照片与成绩张贴在楼前的“侦察英雄榜”上,用以鼓励大家创破纪录。

  “上榜”是上等兵赵梁龙第一天到该营时就定下的目标。没多久,营里组织体能普考,本来体能就是弱项的赵梁龙当天突然发烧。“是如实报告身体情况申请不参加考核,还是隐瞒病情拼一把?”经过短暂思考后,赵梁龙瞒着所有人参加了考试。结果不出所料,他成了全营唯一一个不及格的人。

  “不及格”在侦察营是绝对“刺眼”的事儿。这样的成绩本该受到批评,但当领导得知他顶着高烧参加考核时,批评的话语没有讲出口。

  该营营长在考核讲评时说道:“虽然带病参加考核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但这种不言放弃、挑战自我的精神值得鼓励。有了这股劲,他一定会成为‘侦察英雄’!”

  取得优异的成绩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在这拔节的过程中愿意容错并给予鼓励,能孕育出一名士兵优秀的品质。事实也正如营长所言。如今,赵梁龙的体能成绩已全部达到优秀,并且不断向着心中的目标进击。

  一个荣誉箱蕴含的带兵哲思——

  工作与情感谁先谁后

  “你觉得班长和战士之间,是先有感情还是先有工作?”中士徐华君还记得,这是3年前,指导员与他闲聊时说起的话题。

  “肯定是工作为先,感情是建立在工作基础上的。”徐华君脱口而出的答案并没有得到指导员的正面回答:“你刚入伍的时候表现就很突出吗?你带的兵一开始就都是标兵吗?”

  指导员的话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意有所指。

  那时,徐华君刚担任班长,信心满满。他决心要把自己的班带成全营的尖子班。但是,在日常管理和训练工作中,他的管理方法却有些“简单粗暴”——他认为“我是班长你是兵,我说话你就得听”。有时候,班里的战士训练成绩不尽如人意,他就不由分说地训斥。大家表面上服从,实际上内心很难接受,班里各项建设并没有显著进步。

  指导员的反问,让徐华君陷入沉思。自己刚入伍时的经历在脑海中慢慢浮现——

  入伍前,他性格叛逆、争强好胜,常与人发生争执,是让父母“头疼”的孩子。入伍之初,徐华君的“个性”依然突出,不仅有时不服从管理,训练成绩也是时好时坏。

  有一天,班长在训练场上批评他:“有能耐你就在比武中拿几个第一回来,耍脾气不算好汉!”

  不知是自身性格使然,还是班长的激将法起了作用。自那以后,徐华君开始瞄着比他优秀的尖子们暗自努力。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徐华君也屡获佳绩,慢慢成了训练骨干,跟班长的关系也愈发亲密和谐。

  年终总结后,他给父亲打去电话,将自己一年来的获奖情况告诉父亲。那晚,徐华君的父亲激动得久久难以入睡。

  将自身经历与指导员的话放在一起,徐华君接连自问:“班长是因为关爱战友兄弟,还是为了工作成绩,去着意激发我的斗志?没有班长的激励与包容,自己能否实现自我超越?工作与感情到底是前后因果关系,还是相辅相成?”

  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思考几天之后,徐华君自费购买了一个箱子,紧接着召开了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主题班务会。

  会上,徐华君表示以后自己会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建议,和大家同进退、共荣辱。“这个就是咱们班的荣誉箱,暂时用来存放咱们每个人获得的每一份荣誉。”徐华君说。

  军人对荣誉有着天然的崇尚。在徐华君的带领下,荣誉箱存放的证书越来越多。他还准备了一本记事册,详细记录每个人的成长点滴。每一场演习、每一次驻训、每一项重要任务结束后,全班人都会合影留念,并将照片一同存放在荣誉箱里。

  韦召3000米跑第一次获得优秀,谢文桂获得了“内务标兵”……事无巨细,荣誉箱见证着全班每个人的光荣时刻与拼搏奋斗。

  “现在,经常有班里退伍的老兵打电话来询问荣誉箱的情况。”一个荣誉箱把全班紧紧凝聚成了一个钢铁集体。

  采访中,当记者将话题回溯到3年前指导员那个“工作与感情谁先谁后”的问题上时,徐华君脱口而出:“感情!爱兵才能带好兵,班长首先要有陪伴战士成长的耐心、相信每个战士都能成才的信心以及带领全班一起进步的决心!”

  去年底,徐华君所在班各项成绩突出,被旅里嘉奖。

  一次3000米跑带来的标准讨论——

  好兵与“孬兵”如何定义

  “在侦察营,最不缺的就是尖兵。”采访期间,记者多次在该营官兵口中听到这样的话。

  事实也确实如此:侦察营的基础课目训练纪录遥遥领先;各级比武考核中,侦察营许多骨干都曾创下纪录、拿过冠军;登上全旅擂台,侦察营总能拿第一……

  二级上士、班长郑权远告诉记者,他们将“竞赛比拼”的意识融入到训练生活各方面,从起床第一声哨响开始,比起床集合速度、比呼号士气、比军容姿态……

  在这样的一个“出门与兄弟单位竞争,进门班与班比拼”的集体中,大家都下意识地认为:给营队增光添彩的就是好兵,让集体荣誉受损的就是“孬兵”。

  战士潘振徽曾经就被大家认为是“孬兵”。“这个小伙子看起来很精神,就是跑步不行。”谈起潘振徽,班长郑权远说。

  同为老乡的熊柏林与潘振徽同年入伍,两人都在侦察营。熊柏林的跑步成绩在营里总是名列前茅,但潘振徽的成绩总是靠后,直接拉低全营的训练水平。

  在大多数人眼中,潘振徽无疑是个“孬兵”。

  为了提高成绩,郑权远给潘振徽定下“硬杠杠”:每天加练一个3000米。作为班长的郑权远也总是陪他一起,监督他完成。

  一次实兵演习后,刚走下演训场的潘振徽紧接着站了第一班夜岗。下哨后,同岗的战友早已疲惫不堪回去休息。潘振徽却做出了一件令大家惊讶的事:在没有班长的监督下,他撑着疲惫的身体到操场跑了3000米,硬是完成了当天的训练量。

  第二天,这件事像一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湖面,在全营荡起了涟漪,“好兵还是孬兵”的讨论似乎有了新变化。“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完成任务,这就是好样的”“虽然他的成绩还没突破,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他的成绩还是不理想,但是你能否定这样的精神吗?你能说潘振徽不是一个好兵吗?”采访中,郑权远感慨,没有一个兵是“孬兵”,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找到这个点,就找到了他们在军营里的价值坐标。

  在侦察营,有一个延续多年的传统——每周评选“个人五最”。这“五最”分别是最自豪的成绩、最满意的标准、最贴心的互助、最管用的体会、最安全的行动。

  该营营长告诉记者,评选“五最”的初衷也是想告诉大家——人人都可以成为连队建设的主角,人人都可以成为军营里闪亮的“星”!

  在采访中,很多官兵表示,在自己的兵之初,尤其是训练成绩不够优秀的时候,“五最”评选帮助他们找到了方向感。“把小事做好,哪怕是写好一篇心得体会,都能够获得鼓励和掌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如今的侦察营,再没有人轻易定义好兵与“孬兵”。像潘振徽一样,只要不服输、不气馁,勇于超越自我,就是好兵!

  锐视点

  用心铺就官兵成长之路

  ■陈奋苗

  带兵就是带心。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兵,自觉以心交心、以心换心,才能走进兵心、赢得兵心,催生出强大战斗力。

  欲建大厦者,先厚其地基;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对于广大基层带兵人来说,只有对基层官兵始终保持信任与欣赏,暖心鼓励他们,真心凝聚他们,耐心引导他们,真正走进官兵内心,才能带领部队一往无前。

  铺就成长之路,重在暖心鼓励。每名官兵都是一个光源,他们富有激情活力,渴望在军营成长成才。然而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这就要求带兵人合理恰当地给予鼓励,激发其内在动力。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点赞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语,都可以将正能量传递给官兵,帮助他们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

  铺就成长之路,重在真心凝聚。有情则军心聚,无情则军心散。带兵人和部属朝夕相处,虽有上下级之分,但有一家人之亲。当前,年轻官兵普遍学历较高、思想活跃、观念新颖,这就要求带兵人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多掌握他们的需求、多为他们解决矛盾困难,用真情解兵难、用共情聚兵心。

  铺就成长之路,重在耐心引导。基层官兵在军旅路上扬帆远行,离不开带兵人的正确领航。带兵人需要坚持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每名官兵,在了解其兴趣爱好和潜力特长的基础上,本着取长补短、固强补弱的原则,使其不断焕发练兵动力、提升打赢能力。

  “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一线带兵人在带兵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用心”二字。官兵的成长之路需要带兵人用心铺就,这样才能熔铸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战友深情,锻造甘苦与共、生死相依的官兵关系,进而形成无惧艰险的强大合力,激发官兵无往而不胜的不竭动力。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