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龙马”奔腾踏九霄——记神舟十九号航天员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龙马”奔腾踏九霄——记神舟十九号航天员

来源:新华网2024-10-30 10:22

  新华社酒泉10月29日电 题:“龙马”奔腾踏九霄——记神舟十九号航天员

  李国利、占康、黄一宸

  当弱水之畔的千年胡杨变幻出金黄绚丽的色彩,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被世人目光聚焦——

  10月29日10时,执行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神采奕奕地在问天阁首次公开亮相:指令长蔡旭哲是属龙的“70后”航天员,时隔22个月再度飞天的他刷新了我国航天员重返太空用时最短纪录;两个属马的航天员都是首次飞天的“90后”,分别为我国首位“90后”男航天员宋令东、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植物培养训练(2024年8月27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14次载人飞行。自2003年杨利伟圆梦太空至今,从“60后”到“90后”,共有24位飞天英雄亮相问天阁。

  又是一年金秋季,“龙马”奔腾踏九霄。根据计划,10月30日凌晨4时27分,新的“龙马组合”将从这里腾空而起,飞赴天宇。

  蔡旭哲:最短时间重返“太空家园”的航天员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组合体模拟器训练(2024年9月3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时间过得真快。太空中忙碌充实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蔡旭哲又要重返太空了。

  不同的是,他这次是神舟十九号乘组指令长。

  “首次天外归来,我给自己做了两个归零,心理归零和身体归零。不管哪一次飞,都当成首次飞。”蔡旭哲说。

  22个月,他完成了从隔离恢复到正常训练、再到备战神十九的全过程,成为目前我国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航天员。

  第二次站在问天阁向中外媒体记者挥手致意,蔡旭哲的动作更加从容。胸标上的那颗金黄色五角星,代表着他已经执行过一次飞行任务。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飞赴太空。巧合的是,陈冬、刘洋的属相也是马。

  细数那半年,蔡旭哲亲历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多个“首次”。

  随着问天舱、梦天舱先后与核心舱相连,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升级为容积约110立方米的“三居室”。

  他第一个将睡眠区搬进了问天舱,担负起值守任务。工作之余,他喜欢透过舷窗眺望地球,特别是当空间站飞过家乡河北深州上空的时候。

  “北京、天津、河北,在渤海湾的衬托下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熟悉和那样的亲切。”在一段“从太空家园拍摄地球家园”的录像中,蔡旭哲深情旁白。

  2022年11月3日,他见证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不久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

  “作为一名航天员,我很幸运,生在一个伟大的祖国,也很骄傲,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他说。

  2022年11月17日,随着核心舱与问天舱、梦天舱舱间连接装置安装完成,我国在三舱舱外搭起一座“天桥”。

  那一天,蔡旭哲第一个通过这座“天桥”,首次实现跨舱段舱外行走。

  “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通过天地通信链路,他的声音从太空传到北京。

  别离之际,神十四号、神十五号两个乘组进行工作交接,6名航天员在确认书上分别签下自己的名字,从“太空会师”的那一刻起,中国空间站开启了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次日,蔡旭哲在日记中写道:“2022年12月3日,小麦最后一次浇水。合影,舍不得离开。”

  又一次出征在即,又一次相逢在即。

  这一次,蔡旭哲将带领两名“90后”飞赴苍穹。他说:“我们虽然有年龄、性别上的差异,但我们都有同一个目标,就是为国出征、为国争光。”

  神舟十九号任务中将会安排多次出舱任务。备战训练时,他对乘组提出了“四个不能”,即:学习不能放过一丝疑问,训练不能有一丝懈怠,操作不能有一丝疏忽,遇到困难不能有一丝退缩。

  今年是龙年,右臂佩戴着的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标识也有“中国龙”的纹样,属龙的他说:“龙和马这两个属相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都有着很好的寓意。相信我们在天上能够圆满展示‘龙马精神’,安全、顺利、稳妥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宋令东:我国首个飞天的“90后”男航天员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舱外航天服维护操作训练(2024年6月21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直到打光最后一颗子弹走出丛林,敌人才发现,击退他们多次进攻的,竟然只有一个人。他孤独又骄傲地守在那里,身后是火红的晚霞满天。”

  这个从书中读到的故事,让宋令东终生难忘。他说,他就梦想成为这样的守望者,去守一片国土,护一方平安。

  1990年8月,宋令东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农村家庭。

  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经常天不亮就下地给棉花苗掐尖,以期长出更好的棉花。“就算是种庄稼,父亲也要做最好的庄稼汉。”宋令东说。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母亲在他一岁半时,骑着三轮车到县城整日走街串巷卖凉皮。

  只有在除夕那天,一家人才难得团圆。

  “肩负着生活的重担,他们却从不在我面前抱怨。”宋令东说,父母带给他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和乐观。

  21年前,13岁的他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飞天梦想的种子就此萌发。

  高中毕业前夕,宋令东报名参加空军招飞,选择了离太空更近的天空。

  录取通知书送达家中那天,母亲激动得放声大哭,父亲却把录取通知书锁进柜子,生怕它会长翅膀飞走。

  最好的男子汉,去飞行!刚上大学时教员说的一句话,让宋令东热血沸腾。他暗自发誓:“我,就要当那个最好的男子汉!”

  这个目标,也成为他奋进路上的强劲动力。

  毕业后,他成为空军航空兵某旅首位“90后”三代机飞行员,经常驾驶新型战机翱翔祖国蓝天,圆满执行多项重大任务,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每次结束任务返航的时候,我会看看飞到哪儿了,看看自己所守护的这片空域。”宋令东说,特别是在霞光万道中着陆,像极了故事中的那一幕,不过主角换成了自己。

  后来,他把自己的网名叫为“守望者”,10多年来从未换过。

  “有时候也会想,我还能飞得更高吗?”宋令东说,2018年,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再次点燃了他的飞天梦。

  2020年9月,他正式加入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队伍。

  入队时,宋令东的成绩很突出。然而,一次重要任务选拔他却榜上无名。

  欲“问天”,先问己。宋令东决意要改变自己。

  不管是训练工作,还是生活中,他都刻意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稳下来、静下来。为了磨炼心性,他还特意学习钓鱼。

  操作上,宋令东不再追求速度,而是稳中求进,各项训练成绩也稳步提升。2023年,经全面考评,他成功入选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能够为国出征,我深感荣幸。我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跑好飞天接力棒,展示好‘90后’形象,将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飞天在即,宋令东满怀信心地说。

  王浩泽:我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进行水下训练(2024年8月26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有时候我会说自己是春的女儿。”1990年春天出生的王浩泽说,她母亲的名字里也带有“春”字。

  王浩泽说,母亲是自己心中的偶像。“妈妈一边干农活,一边自学考上大学,靠自己的努力改写了命运。”

  母亲的言传身教,让王浩泽从小就知道,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争取到理想成绩。

  正是靠着这股“要比别人多努力些”的劲儿,她考入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读研期间,王浩泽跟随导师研究等离子体爆震。面对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压力非常大,一向相信努力会有收获的她也不由得开始质疑自己。

  “如果你不感兴趣就不认真做,也许以后遇到感兴趣的事,也没有认真做事的习惯了。”导师的话让她醍醐灌顶。

  研究生毕业,这个从河北滦平走出来的女孩来到航天科技集团,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在这里,王浩泽报名并通过了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成为我国首个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作为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女性,王浩泽同其他航天员一起,开始在训练中挑战生理心理的双重极限。

  出舱程序训练中,航天员需要穿上100多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模拟出舱过闸段动作。由于服装内加了0.4个大气压,王浩泽举手投足比较费力,加上在头盔内头部活动受限,视野也变得狭窄,只能借助腕部反光镜来扩大视野。

  “将一个软管束的接头插入腰际直径仅约1厘米的两个插孔,手只能勉强够上目标,但视线够不着,戴着厚厚的手套,手也没有触感,试了几次后,胳膊就没力气了。”王浩泽说。

  不服输的她主动找教员一遍遍加练,反复揣摩手抓握扶手的位置、反光镜的方位和身体姿态的扭转角度。慢慢地,她找到了巧劲儿,动作能一气呵成。

  每次大型训练后,王浩泽都会写个训练小结,这是心得体会,更是激励自己勇往直前的战斗宣言。

  48小时沙漠野外生存训练,王浩泽这样记录:晴天炎热,下雨寒冷,既感受到了沙漠温差几十摄氏度的残酷,又领略到躺在伞布上看着漫天星汉灿烂的浪漫柔情。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王浩泽这样描述:在一个门窗紧闭的房子里,时间长得让人如坐针毡,脑袋却如放弃治疗一般逐渐低垂,只能靠胳膊苦苦支撑……

  结束海上训练后,王浩泽这样写道:直升机掀起的风浪直扑过来,即使背过身去也能感觉到呼啸的海风拍打着后脑勺,耳朵根被浪花“一刀刀割着”。

  2023年,王浩泽被选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她说:“我相信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在天地一心的默契配合下,我们乘组一定会顺利圆满完成任务。”

  这个秋天,“春的女儿”将迎来又一次收获。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植物培养训练(2024年8月27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脑电项目操作训练(2024年5月31日摄 )。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梦天舱操作训练(2024年7月25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飞船程序训练(2024年5月23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核心舱操作训练(2024年5月27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舱外航天服操作训练(2024年6月21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核心舱操作训练(2024年8月15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核心舱操作训练(2024年6月17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出舱机构操作训练(2024年5月29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进行水下训练(2024年9月4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进行人船合练(2024年1月31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进行离心机训练(2024年5月9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进行海上救生训练(2023年7月6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进行飞船程序操作训练(2024年6月4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进行人船合练(2024年1月31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进行出舱程序训练(2024年6月26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进行水下训练(2024年8月30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在训练中(2024年7月25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进行出舱程序训练(2024年6月26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进行人船合练(2024年1月31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进行植物培养训练(2024年8月27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在训练中(2024年7月25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进行手控交会对接训练(2023年12月25日摄) 。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进行虚拟现实出舱训练(2024年5月14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进行转椅训练(2024年6月17日摄)。新华社发(徐部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左)进行海上救生训练(2023年7月2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进行水下训练(2024年8月28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右)和宋令东(左)进行水下训练(2024年9月4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上)和宋令东(下)进行水下训练(2024年9月2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左)和王浩泽(右)进行水下训练(2024年9月2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摄)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