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人修养丨不以私利害公义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军人修养丨不以私利害公义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10-24 10:07

  树立大公无私的价值追求,严守公私分明的纪律底线,保持先公后私的政治操守,修养公而忘私的崇高境界

  公私之间如何取舍,是对官德人品的有力检验。对党员干部而言,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面临着在公与私之间取舍的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人,都坚持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不以私利害公义。毛泽东同志曾立下“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亲情三原则;周恩来同志定下“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十条家规;陈云同志一生淡泊名利,从不收礼,不管礼物轻重,都是“来者必拒”……无数事实证明,在共产党人的世界里,公与私、廉与贪,从来都是泾渭分明的。习主席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这不仅道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公私观,也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谆谆教诲和明确要求。

  树立大公无私的价值追求。对于为官从政者而言,一个基本的品质就是去私心,行公义。古人讲:“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一事当前是出于公心还是挟带私心,首先想到的是党和人民利益还是个人利益得失,体现的不仅仅是处事的基本态度,更是做人的价值追求。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个人私利之上。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做到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始终秉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工作态度,时刻保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清醒头脑,做存公心、无私心的老实人。

  严守公私分明的纪律底线。做到公私分明、坚守底线,自然就能公正廉明,不以私利害公义;公私不分、混作一团,就容易导致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把私心、私利、私欲跟个人合理合法利益混为一谈,妄图利用手中的权力为私利开后门、搭便车。拿点公物、揩些油水、蹭点好处,表面看是觉悟不高、自律不严,实则是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分清公私界限是为官从政者的“最低门槛”,党员干部必须明确公私边界,带头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把私欲的“洪水”约束在党纪底线、法律红线的堤坝之内,守牢底线、不越红线,敬畏法纪、敬畏权力。

  保持先公后私的政治操守。党章明确规定,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腐化堕落、褪色变质,一步步走上歧路,就是因为将“私”摆在了“公”的前面,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先公后私并非要求党员干部“以公灭私”,而是要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境界,时刻牢记个人的事再大,也没有党和人民的事情大,当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必须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始终牢记自己的人民公仆身份,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

  修养公而忘私的崇高境界。徐特立同志曾讲:“‘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是五四运动以来革命前辈所表现的崇高品质。”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应当把公而忘私当作一种优秀的品质、一种高尚的境界来修养,自觉约束私欲,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无我。从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到孔繁森“一腔热血洒高原”,一代代共产党人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何为“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这些优秀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坚守底线、秉持操守,做到公而忘私,正是因为他们“常将一己作世间公共之物”,以夙夜在公、鞠躬尽瘁的精神忘我投入工作。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心系组织、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胸怀“国之大者”,做到勤勤恳恳为党和人民工作,不为一己之私而动摇,不为个人利益而徘徊,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乔兴祥)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2024-10-24 09: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2024-10-24 09:17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4-10-24 09:11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2024-10-24 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2024-10-24 09:08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益,又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4-10-24 09:05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10-22 11:06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024-10-21 09:55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2024-10-21 09:54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2024-10-21 09:52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2024-10-21 09:4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