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60秒生死救援 武警哈尔滨支队船艇中队官兵勇救落水群众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360秒生死救援 武警哈尔滨支队船艇中队官兵勇救落水群众

来源:光明网2024-10-17 15:15

  光明网讯 10月16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行动在哈尔滨市道里区龙武码头发生。

  上午11时许,武警哈尔滨支队船艇中队龙武码头值守人员枪帆兵、杨超在寒风中坚守岗位,锐利的目光不断扫视着江面。突然,他听到一个微弱的呼救声,目光搜寻着,他发现距江畔南岸70米处,有人在水中若隐若现,情况十分危急。

360秒生死救援 武警哈尔滨支队船艇中队官兵勇救落水群众

武警哈尔滨支队船艇中队龙武码头值守人员枪帆兵、杨超发现有人落水。

  “糟糕!有人落水!”杨超心中一紧,立刻拿起对讲机,以最快的速度向中队作战勤务值班室报告这一紧急情况。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显得尤为珍贵。

  接到报告后,中队指导员傲越毫不犹豫地启动紧急救援预案。他一边与支队作战勤务值班室汇报情况,一边迅速拨打了110和120,确保救援力量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现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就此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很快,一艘挂机艇如离弦之箭般驶离了龙武码头。艇上,杨超、李航、张洋三名训练有素的船员严阵以待,他们携带了救生圈、救生衣等必要的救生器材,全速向事发地点驶去。江风呼啸,艇身颠簸,但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360秒生死救援 武警哈尔滨支队船艇中队官兵勇救落水群众

杨超、李航、张洋三人携带救生器材全速向事发地点驶去。

  “坚持住!快抓住救生圈!”抵达现场后,杨超评估现场情况,果断向落水男子抛出救生圈。然而,由于落水男子已经筋疲力尽,他始终无法够到救生圈。此时,江风更急,江水翻腾,情况愈发危急。李航、张洋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能,利用艇身在落水男子随江漂流的下游方向拦截住水流,逐渐缩短了与落水男子的距离。在杨超的不断鼓励和呼喊声中,落水男子终于拼尽全力猛地抱住了救生圈。杨超见状,小心翼翼地将他拽向艇边,并与战友们协力将他拉上了挂机艇。

360秒生死救援 武警哈尔滨支队船艇中队官兵勇救落水群众

成功救援。

  12时许,挂机艇载着三名船员和落水男子平安返回了龙武码头,从发现落水男子到成功救援,仅仅用了短短的360秒。120医护人员到达后,及时对落水男子进行了初步检查和救治。幸运的是,该男子仅有身体脱力和轻微呛水,生命体征并无大碍。看到120救护车载着落水男子鸣笛离开码头,在场的每名官兵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满足。

360秒生死救援 武警哈尔滨支队船艇中队官兵勇救落水群众

将被救人员送上救护车。

  武警哈尔滨支队船艇中队建队37年来,广大官兵们忠于职守、情系群众,多次参与抗洪抢险、水上救援等任务,共抢救37名落水群众。每一次生死救援,都是对他们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的一次检验;每一次成功救人,都彰显了人民武警为人民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感。(图文:丁玉冰 何嘉兴 张大伟 汤佳奇 李超达)

360秒生死救援 武警哈尔滨支队船艇中队官兵勇救落水群众

杨超、李航、张洋三人合照。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