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国宣布增派“萨德”至以色列 一再拱火或将自陷险境
首页> 军事频道> 国际军情 > 正文

美国宣布增派“萨德”至以色列 一再拱火或将自陷险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10-15 08:56

  就在当前黎以冲突持续升级、伊朗与以色列进一步冲突一触即发的情况下,美国10月13日又宣布,将向以色列提供一套“萨德”反导系统,这无疑给本就岌岌可危的局势又添了一把火

  美国国防部13日发表声明称,在美国总统拜登的指示下,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批准在以色列部署一套“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也就是“萨德”反导系统。声明说,在伊朗于4月13日和10月1日两次对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的背景下,“萨德”反导系统将帮助以方增强防空能力;这也是美军近几个月来在中东调整军力部署的一部分。

  美国国防部的声明中提到,美军还将向以色列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相关人员,但没有提及具体人数。据美国和以色列媒体报道,有美国国防部官员称,将有约100名美军被部署到以色列。

  声明还称,此次行动并不是美国首次在中东地区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拜登指示美军在中东地区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号称是为保卫该地区的美军及所谓的“美方利益”。美国此前还于2019年在以色列部署了“萨德”反导系统,用于训练和综合防空演习。

  有了“萨德” 以色列就可“有恃无恐”?

  面对美军增派“萨德”及相关人员的举动,伊朗方面警告称,美国这一决定将美军自身安全“置于危险当中”。那么,美国为何要向以色列增派“萨德”?有了“萨德”,以色列就可以“有恃无恐”了吗?

  伊朗外长13日通过社交媒体发文说,美国正向以色列运送数量空前的武器,现在还向以色列派遣士兵操作美制导弹系统,这也将美军自身的生命安全“置于危险之中”。他表示,尽管伊朗已作出巨大努力来避免地区滑向全面战争,但 伊朗在捍卫其人民和国家利益方面“没有红线”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则在一篇报道中说,关于美国在以色列部署“萨德”的报道,似乎与多年来关于以色列的多层次防空和导弹防御能力的宣传不符

  总台记者魏东旭:伊朗此前针对以色列进行报复打击的时候,发射了大量的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以色列的反导系统,也就是“箭-2”“箭-3”反导系统并没有拦截所有的来袭导弹,以色列的空军基地和一些反导设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在这样的状态下,美国就是要对以色列进行反导支援,和以色列的反导系统进行联合作战,而且 美国陆军可能也想借机验证一下“萨德”系统针对导弹的实战化的拦截能力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还说,事实证明,“萨德”系统在实战中的作用好坏参半。2022年1月,在针对胡塞武装发动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中, “萨德”系统未能拦截所有的来袭发射物,导致阿布扎比机场的基础设施着火,驻扎着美国、法国和阿联酋军队的军事基地附近的三艘油轮被摧毁。

  总台记者魏东旭:此前的“萨德”系统在进行反导测试的过程当中,主要是针对一枚靶弹进行拦截。如果说对方发射了数十枚、上百枚甚至是数百枚的弹道导弹,那么美军派出的“萨德”系统,它的拦截火力还是严重不足的。与此同时,此次美军可能也要派出近百名的军人去操作和使用“萨德”系统。那么进行这种深层次的介入,显然是一种拉偏架的行为。可以说,美军在中东地区的军力部署,包括针对以色列军事层面的支持性动作,只会让相关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美军的反导作战部队在以色列境内进行部署,也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另外一篇报道中提到,“向以色列派兵,美国将直接参与中东战争”。文章说,有观察人士警告,美国现在公开向以色列派遣军事人员,一旦有美国军人受伤或死亡,美国就可能会直接出兵参战。

  “今日俄罗斯”记者迈赫迪:一旦局势升级,伊朗和以色列爆发更大范围的冲突,那么基本上美国就是直接参与冲突了。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走近甘孜岩画

  • 巴丹吉林沙漠秋日即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研究团队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冰在二维下独特的“织网式”结晶过程。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2025-10-23 10:24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21日,全国秋粮收获近八成。
2025-10-23 10:23
科研和产业像“两张皮”,中间缺了能把成果“送上门”的人。
2025-10-22 10:17
由美国斯坦福医学院、英国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款视网膜下无线微芯片,成功帮助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了视力。
2025-10-22 10:15
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位于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219室的杨振宁书屋日前正式开放,与其同步启用的杨振宁档案资料库专题网站也面向全球上线发布。
2025-10-22 10:09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让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望重新回归更简便的三联方案时代,为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2025-10-22 10:06
10月21日,在上海淀山湖畔举办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发布获奖名单。
2025-10-22 10:04
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发现了一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金林陨石坑。
2025-10-21 09:49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Grace Hendricks和同事证明,一种mRNA版本的新冠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是标准mRNA疫苗的28倍。
2025-10-21 09:42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研制总结暨未来科学规划研讨会。”
2025-10-21 09:39
单日就可最多烘干稻谷5000吨。
2025-10-21 09:28
农业农村部20日宣布,从当前开始到冬至(12月21日),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2025-10-21 09:24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