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携手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记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携手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记事

来源:光明网2024-10-01 15:30

新北川的好样子

——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携手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记事

 

  高耸的寨门,秀美的山道,红霞穿过流云,铺洒在连绵不绝的群山之巅,将草木葳蕤的北川县石椅村绘成一副浪漫山水画卷。国庆前夕,武警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的官兵早早来到这里,与村民们一起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我们仅用半年时间就恢复了震前生活的老样子,而在后续重建的过程中,家乡不仅换了新样子,还干出了好样子!”石椅村首任村党支部书记、今年已经90岁的何国发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北川县人民充满了干劲与自豪,也为这些年来武警官兵与当地群众携手奋斗、共建家园的故事写下了美好的注脚。

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携手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记事

北川羌族人民为官兵们献上羌红。(杨闽 摄)

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携手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记事

北川中队赴驻地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主题活动。(杨闽 摄)

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携手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记事

北川中队官兵们为驻地学生讲解部队抗震救灾英雄故事。(杨闽 摄)

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携手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记事

北川中队官兵同村民共同开展文艺活动,进一步融洽军民关系,促进军地共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富有成效的共建模式。(杨闽 摄)

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携手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记事

绣娘为官兵们讲述羌绣知识。(杨闽 摄)

  军民携手、生态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好样子

  “今天我实实在在拿到了分红现金,真的又高兴又激动,感觉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朝霞初露,云雾未消。9月19日一大早,石椅村文化广场便是一派热闹非凡的场景,曲山镇2024年集体经济分红大会如期召开。

  看着在湛蓝天空下迎风飞舞的国旗,感受着村子16年来的沧桑巨变,作为石椅村党支部书记的陈爱军心里十分满足:“那场大地震毁掉了我们曾经的家园,但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武警官兵的帮助下,我们很快重建了家园,如今,通过奋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坚持‘绿色’振兴这条路不仅走对了,而且走活了。”支队政治工作部领导陈刚介绍,这些年来,他们与当地政府积极倡导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的乡村振兴“绿色方案”,支队每年定期组织“红肩章宣讲队”向村民们宣讲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的理念,并积极参与到地方的补植补播,打桩定界等工作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助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朴素的哲理,对于从灾难中走出的北川人民而言,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经过了那场地震,更加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84岁的村民陈云高在部队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地震后建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后来,在陈大爷和家人的带动下,村里开始发展起了水果种植产业。如今,村里除了种植枇杷、车厘子等经济作物,养殖跑山鸡、生态黑猪外,还打造出了属于自身的旅游名片,“羌茶羌文化生态游”路线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景点线路,石椅村成功创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

  “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是乡村振兴的硬核。”据陈爱军介绍,在地方政府与武警官兵的帮助下,他们积极探索“党建+电商”新模式,建立健全了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物流配送和支付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电商的便利性和效率。同时,突出建设以曲山镇为核心、联动擂鼓镇等6个周边乡镇的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构建先行区现代化产业体系,首批开发“云上石椅”山泉水、非遗古树苔子茶等系列产品,还进入了部队消费助农的采购清单。

  生活已被阳光照亮,岁月开始有了歌声。有这样一组数据足以证实这个高山羌寨的变化:开发特色枇杷、桐子李基地2000余亩,推出羌民俗体验、水果采摘、茶文化研学等7类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千万元,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春风化雨、提振精神,立起自强不息好样子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里,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坚强是战胜磨难的利器,勇气是创造奇迹的支撑”。这是对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精神的总结,也是支撑每一个北川人拼搏奋斗的动力。

  “谢谢武警官兵,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你……”前不久,在北川中队的一场欢迎新兵下队的文艺晚会上,舞台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通过讲述地震中曾经被武警官兵救援,后来又成长为武警警官的张金粮,营救一名地方群众的故事,引得台下不少战士红了眼眶。

  “他们的出现给我带来了生的希望,也带来了从军的梦想。”作为当事人的张金粮告诉笔者,地震当天,只有7岁的他被武警北川中队的官兵从曲山小学的废墟中营救出来,从此,军人的身影便一直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后来,他主动报考军校,如今已成长为了武警浙江总队的一名基层排长。

  在北川,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那些原本并不相识的人们,也因为这场沉痛的灾难结下了特殊的情谊。

  2015年,北川县曲山镇应届高中毕业生高川,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可因为家庭贫困,学费、生活费成了摆在高川面前的“拦路虎”。中队得知情况后,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在中队发起助学捐款活动,资助其顺利完成了学业。

  “见过了那些惨痛的场景,所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帮助更多的人们。”2019年,高川经过深思熟虑,选择攻读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并于2022年8月考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工作。他不时还会给中队打来电话,聊家常、谈变化,但最多的一句就是,“我很自豪,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出了一个新时代青年的好样子。”

  而为了让这些军民鱼水深情的故事被铭记,让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能传承,中队官兵与当地文化馆共同创作,打造出了一批以《春回石椅》《云朵上的呐啧啧》《羌山新舞》等剧作为代表的文化名片,并多次被搬上了军地重要文化活动的舞台,武警官兵与驻地群众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在了这片土地上。

  曾在地震中受到武警官兵帮助,同时也参与节目创演的舞蹈老师杨玥说:“每跳一次《春到石椅》,抗震救灾时那些无畏的身影都会浮现在我眼前,是他们让我们感觉有了依靠,有安全感。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这种生死情谊慢慢演变为了鱼水之情,联系着我们一同歌颂美好生活、歌颂伟大祖国。”

  扎根北川、挥洒青春,守护幸福家园好样子

  沿老北川县城南口上行500米就是望乡台,站在望乡台上往下俯瞰,山谷内的废墟老城尽收眼底,它静静地躺在大山的怀抱里,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忙碌与喧嚣。

  “你看,这就是我们官兵当时住的营房。”北川中队指导员李达樟一句话,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到眼前,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根根高高的旗杆矗立在地震遗址的左侧山坡上。李达樟介绍,2008年9月,随着最后一支救援部队撤离,中队就成了老北川县城的守望者,官兵们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房里,一住就是6年。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守望北川,是作为军人必然的使命,而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守望中,也让北川中队官兵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这些年来,他们先后参与了抗洪抢险、武装追逃、重大活动安保等10余次大项任务,在人民需要的关头,一道道绿色的身影从未缺席。

  “武警官兵就是我的亲人。”中秋前夕,北川中队的官兵专程来到老人张议蓉的家里,为她送上节日的祝福和节日礼品,这几乎已经成了他们一如既往的习惯。

  “若是没有武警官兵,后果不敢想象。”2021年,上等兵韩欣执勤期间发现,一名地方老百姓从山坡跌落,危急的情况让人揪心,韩欣迅速向中队作战勤务值班室报告;上等兵王圆梦接到哨兵报告后,立即向中队作战勤务值班员报告。中队应急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伤者进行初步诊断、情绪安抚,对受伤部位进行夹板固定,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过接力抬运的方式,将伤者送至救护车赶赴医院救治。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又是崭新的一天,中队长肖千森和战友们将装具穿戴整齐,又投入了新的执勤任务当中。新北川县城一片宁静祥和,但这座城市的人们早已习惯了绿色的身影。默立在禹王广场前,看着手握治水工具的大禹雕像,任凭湔江的风吹过脸颊,感受着驻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肖千森也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坚守和值得,他坚信,北川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作者:洪福乐 连轶 陈刚)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