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在那国旗高扬的地方

来源:新华网2024-09-30 14:10

  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战士目力观测海面情况(9月28日摄)。新华社发(王鹏涛摄)

  新华社南京9月29日电题:在那国旗高扬的地方

  郭中正、张容瑢

  临近国庆,海岛上的风已经微微透凉。夕阳透过薄薄的秋雾洒在营区里,小广场上面向大海的国旗分外鲜艳。

  这里是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

  “方位XXX,距离XXX,发现不明海情。航向XXX,航速XXX。申请集体判情!”二级军士长王关龙干净利落的报告声划破傍晚的宁静。

  值班室内,口令声、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执勤号手紧盯着雷达屏幕上闪烁的光点,识别,捕捉,目标被准确锁定。

  很快,目标属性确认,海情准确上报。

  平时即战时,开机即战斗。这是驻守在海防前哨的官兵们真实的战斗生活。

  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官兵在战位上执勤警戒(无人机照片,9月28日摄)。新华社发(王鹏涛摄)

  走出值班室的王关龙,习惯性地抬眼望向国旗。他说,每次看到国旗,使命感就会打消疲惫。

  王关龙所在的观通站坐落在山海之上,扼守着祖国东南门户,距离国际航线很近,每年观察的目标数以十万计。

  “我们就是海防线上的‘眼睛’。”王关龙说,“我们的面前是大海,身后是祖国。”

  73年前,观通站的前身,原海军某巡防区第一瞭望哨扎根海岛。第一批上岛的官兵除了必备物资外,还带了一面国旗。从此,国旗在这里高高飘扬,见证一批又一批观通兵的忠诚与奉献。

  邱安,是王关龙上岛后听到的第一个名字。2001年,19岁的王关龙在大雨中来到观通站。他在站里听到的第一句话是:“这是一个光荣的集体,有许多光荣的兵,站里的每一代官兵都在用自己的青春守护这面国旗,就像邱安一样。”

  1952年,22岁的邱安组织渔民沉着勇敢地击退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敌特,为守卫海岛打光了最后的子弹,献出年轻的生命。战后,大家含泪把他埋葬在海岛上。从此,邱安这个名字,被一代代观通兵铭记。每当阳光洒满海岛的时候,官兵们都能看到,烈士的墓冢在国旗之下,与祖国大陆遥遥相望。

  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官兵奔赴战位(9月26日摄)。新华社发(王鹏涛摄)

  时光荏苒,海风依旧。扎根在这里的王关龙如今已是二级军士长,是岛上军龄最长的兵。23年来,王关龙全身心扑在雷达业务上。近百种舰艇的回波特征、近千个各类岛礁的大小形态、各种复杂的海况特点都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脑海中。

  王关龙说,他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观通兵。2000年出生的谭文栋就是其中之一。

  刚上岛时,谭文栋也不理解为什么要一直守在这个山头上,甚至有的老班长一守就是十多年。“‘把站建为家,家安才心安,心安岗位安’,大家常说的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站里安排谭文栋跟着王关龙上战位跟班学习。一圈又一圈的雷达扫描线,一次又一次的训练,让谭文栋逐渐找到了答案。在一次对抗演练中,“敌方”舰艇编队企图借助渔船群伪装侵入领海,谭文栋和战友用多种手段交叉印证,成功发现“敌情”。

  “每次和王班长值完班,他都要望一望国旗。班长告诉我,守岛、守海,守的是万家灯火,也是观通兵心中的那面国旗。”谭文栋说。

  如今,谭文栋走下战位后也会习惯性地看看国旗。只要看到那抹红色,他就知道守在这里的意义。

  邱安、王关龙、谭文栋……同一种信念,跨越时空,流淌在一代代观通兵的心间。2009年,观通站被海军授予“忠诚使命模范侦察雷达站”荣誉称号。

  旭日东升,岛上迎来难得的好天气。

  今天,谭文栋第一次担任升旗手。

  出发前,王关龙整理了一下谭文栋的衣领:“我当过无数次升旗手,现在该你了。”

  “升国旗,奏国歌,敬礼!”

  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谭文栋的右臂扬上天空。蓝天映衬下,国旗在海岛最高的地方,迎风飘扬。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苏州南站站房外立面亮相

  •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启动火炬传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2024-10-10 10:40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2024-10-10 10:39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2024-10-10 10:37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叠”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
2024-10-10 10:33
徐纯福也表示,AI在生物、化学、医药等健康领域的潜力才刚刚崭露一角,未来还大有发展空间。徐纯福同时认为,AI对科学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家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要尽量规避AI的局限性。
2024-10-10 10:32
近日,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创始人左兰·约万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的先进技术让塞尔维亚获益匪浅,
2024-10-09 04:20
细胞衰老在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机体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10-09 04:5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安徽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2024-10-09 04:55
当前,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引导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有序构建。
2024-10-09 04:55
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左)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右),因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获得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以表彰他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2024-10-09 09:25
记者8日从宁夏农林科学院获悉,福建、宁夏两省区农业科研人员经过共同努力,成功培育出适合在西北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闽宁1号”。2018年,福建、宁夏农业科技专家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抗病品种不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着手水稻新品系育种技术合作。
2024-10-09 09:25
此后,胡志晋开始研究中尺度数值模式,类似天气预报,不久后,创建了中尺度大气云分辨及催化模式,形成了CAMS云降水模式系列。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胡志晋也因此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气象局科学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
2024-10-08 09:29
维克托·安布罗斯(左)和加里·鲁夫坎(右)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2024-10-08 09:26
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大势所趋。在我国,一场关于建筑的绿色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从北国的冰封之城到南方的热带岛屿,绿色建筑的身影随处可见,
2024-10-08 05:05
北斗产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我国实现高精尖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替代的奋斗史,也是推进全面自主创新和原创性产业发展的探索史。
2024-10-08 04:00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也在不断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2024-10-08 04:00
经过为期10个月的发掘,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了漆器、木器、竹器、铜器、玉器等多种质地类别的文物680余件套,考古专家还在其中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最早的告地下书和木板船模型。
2024-10-08 04:00
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
2024-09-30 10:00
作为信息通信业“风向标、晴雨表”,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日前在京落下帷幕。
2024-09-30 09:58
相信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广大妇女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2024-09-30 09:5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