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英媒:美远程导弹重返欧洲影响几何?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英媒:美远程导弹重返欧洲影响几何?

来源:参考消息2024-09-29 10:38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9月24日刊发题为《美国远程导弹将重返欧洲》的文章。原文摘编如下:

  美国和德国此前宣布,从2026年起,美国将在德国部署三种中程导弹——全部为非核导弹。这是德国安全政策“转折点”的最新体现,也是欧洲在乌克兰战争教训的推动下对“纵深打击”能力重新产生兴趣的体现之一。这对欧洲国防工业、北约与俄罗斯的军事平衡,以及未来战争升级的动态都有影响。

  美国计划在德国部署三种导弹。一种是射程超过500公里的“标准”-6弹道导弹,目前用作舰载防空武器。第二种是射程25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目前主要从舰船上发射。第三种也是最强大的是远程高超音速武器,又名“暗鹰”导弹,据称射程高达3000公里以上。这三种武器的射程都远远超过目前欧洲射程最远的陆基导弹——射程30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弹道导弹。

  它们不会是欧洲唯一的此类导弹。今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盟国为欧洲打造自己的纵深打击能力。7月12日,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波兰签署一份意向书,将共同研制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巡航导弹。许多国家已经在使用从飞机和舰船上发射的类似导弹。芬兰、德国、荷兰和波兰正在为其F-35战斗机购买射程为1000公里的增程版联合防空区外发射空地导弹,荷兰海军也在为其舰艇和潜艇购买“战斧”导弹。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在欧洲部署导弹。上世纪80年代,北约决定在欧洲国家部署中程核导弹,引发大规模示威游行。但这些“欧洲导弹”是为确保移除苏联导弹的谈判筹码,1987年《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使这项策略取得成功。而今天的部署则是长期性的。

  德国官员指出,俄罗斯在波兰与立陶宛之间的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了射程达数百公里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这种导弹可携带常规弹头或核弹头,已在乌克兰大量使用。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的外交政策顾问延斯·普勒特纳在7月份表示:“这些导弹能在几分钟内到达我们的首都,而我们没有任何反制措施。”

  这些美国新型远程导弹的目的是在普勒特纳所称的“次战略领域”(即低于全面核武器的领域)发挥威慑作用。如果俄罗斯试图在战争中通过打击城市目标或高价值目标来胁迫欧洲盟友,那么美国导弹也能以牙还牙。普勒特纳说,法国牵头的这项导弹研发倡议的意义在于,让欧洲人不依赖美国就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这种针锋相对的威慑,这些导弹还有军事用途。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的约纳斯·施奈德及其同事、德国陆军中校托尔本·阿诺尔德认为,这些导弹可以在俄罗斯向北约发射纵深打击导弹之前就瞄准它们。

  它们还能打击欧洲现有武器无法打击的其他目标。智库机构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拉斐尔·洛斯和安格拉·梅雷尔表示,部署在德国境内的导弹需要1600公里的射程才能打击俄西部军区的最远点,俄罗斯能够从那里攻击北约。

  欧洲加强自身火力的希望有多大的实现可能?欧洲最大的远程导弹消费国是乌克兰。它建造了自己的远程“单向攻击”无人机和弹道导弹,用以打击俄罗斯纵深地区的目标。乌克兰的旗舰弹道导弹“雷霆”-2已于8月进行测试。欧洲无人机制造商正与乌克兰企业合作研发短程无人机。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费边·欣茨认为,这种合作有朝一日会扩展到更远程的导弹,比如那些被认为于9月18日在俄境内500公里处炸毁托罗佩茨武器库的无人机。

  也许更重要的问题是,欧洲人能否发射自己的武器。目前,乌克兰无法使用英国提供的“风暴之影”巡航导弹打击俄境内的复杂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使用从卫星和其他高价值传感器收集的美国数据编程时表现最好。但由于担心事态升级,美国一直拒绝给予许可。如果欧洲人真的想用纵深打击进行威慑,那么制造导弹只是挑战的一半。(编译/刘白云)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苏州南站站房外立面亮相

  •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启动火炬传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2024-10-10 10:40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2024-10-10 10:39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2024-10-10 10:37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叠”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
2024-10-10 10:33
徐纯福也表示,AI在生物、化学、医药等健康领域的潜力才刚刚崭露一角,未来还大有发展空间。徐纯福同时认为,AI对科学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家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要尽量规避AI的局限性。
2024-10-10 10:32
近日,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创始人左兰·约万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的先进技术让塞尔维亚获益匪浅,
2024-10-09 04:20
细胞衰老在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机体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10-09 04:5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安徽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2024-10-09 04:55
当前,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引导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有序构建。
2024-10-09 04:55
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左)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右),因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获得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以表彰他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2024-10-09 09:25
记者8日从宁夏农林科学院获悉,福建、宁夏两省区农业科研人员经过共同努力,成功培育出适合在西北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闽宁1号”。2018年,福建、宁夏农业科技专家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抗病品种不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着手水稻新品系育种技术合作。
2024-10-09 09:25
此后,胡志晋开始研究中尺度数值模式,类似天气预报,不久后,创建了中尺度大气云分辨及催化模式,形成了CAMS云降水模式系列。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胡志晋也因此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气象局科学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
2024-10-08 09:29
维克托·安布罗斯(左)和加里·鲁夫坎(右)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2024-10-08 09:26
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大势所趋。在我国,一场关于建筑的绿色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从北国的冰封之城到南方的热带岛屿,绿色建筑的身影随处可见,
2024-10-08 05:05
北斗产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我国实现高精尖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替代的奋斗史,也是推进全面自主创新和原创性产业发展的探索史。
2024-10-08 04:00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也在不断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2024-10-08 04:00
经过为期10个月的发掘,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了漆器、木器、竹器、铜器、玉器等多种质地类别的文物680余件套,考古专家还在其中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最早的告地下书和木板船模型。
2024-10-08 04:00
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
2024-09-30 10:00
作为信息通信业“风向标、晴雨表”,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日前在京落下帷幕。
2024-09-30 09:58
相信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广大妇女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2024-09-30 09:5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