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聚焦使命任务深化教育实践活动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聚焦使命任务深化教育实践活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9-25 08:52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聚焦使命任务深化教育实践活动——

  高举信仰火炬 照亮奋斗征程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马嘉隆 特约通讯员 郭佳兵

  仲秋时节,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在高原某地组织复杂道路驾驶训练。训练间隙,官兵围坐在车厢里,围绕“感悟伟大成就,践行强军誓言”主题展开讨论交流,坚定铁心向党、干事创业的信仰信念。

  “从战场缴获到自主研发、从计划保障到全时待命、从运输保障到体系支撑,在党的指引下,部队战斗力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雪山下,该团一级上士冯志威动情讲述青藏运输线上的奋斗故事,引发官兵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厚植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忠诚底色,永远做扎根雪域高原的忠诚汽车兵。

  “把准时代脉络、踩准强军鼓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感召力,才能有效引导官兵磨砺战斗意志、锤炼过硬本领,更好地投身强军兴军伟大事业。”该团领导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动“铁心向党铸忠诚、同心奋进担使命”深化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党委一班人带头深入基层班排、任务一线,围绕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把官兵理论上的模糊点、思想上的困惑点、行动上的阻碍点摸清找准,充分发挥教育实践活动育人明理、提振士气的作用。

  前不久,该团官兵精心创作了一部题为《在血与火的荣光中锻造战斗精神》的文艺情景剧,在营区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官兵观看后,无不被革命先辈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奋斗精神深深打动。

  “随着部队备战打仗向纵深推进,保障任务更加多元,我们高原汽车兵的能力素质也必须紧紧跟上强军步伐。”学习室内,该团二级上士陈立荣说。

  那年,某新型运输装备配发后,面对专业理论知识不足、装备操作和特情处置能力偏弱等问题,陈立荣与战友一起刻苦学习钻研装备原理和驾驶技能,写下大量学习笔记,探索研究重装备铁路装载“三位一快”组训法,有效提高了重装倒运能力。新装备列装不到半年,他们就已熟练掌握该型装备的所有操作要领。“只有技艺精、素质硬,才能对得起这身军装。”陈立荣的话道出了全团官兵奋力拼搏的心声。

  采访中,“本领过硬”是该团官兵口中的高频词。记者看到,从学习室到驾驶室、从理论学习到任务保障,官兵积极融入联战联训联保体系,紧贴实战需求,积极探索兵力快速投送、物资多式联运等新型保障模式,扎实锤炼“服务主战、保障打赢”能力,“高原铁骑”保障打赢的步履愈发铿锵有力。

  “教育要紧贴中心、融入战位,就要做到在聚焦打仗上把稳方向、凝聚力量,把思想优势转化为打赢效能,不断提升对备战打仗的贡献率。”该团领导告诉记者,深化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们把教育“准星”对准打仗靶心,围绕新质战斗力生成和部队转型建设,周密组教、精准施教、科学评教,着力消除官兵打仗意识和履行使命之间的现实差距。

  高举信仰火炬,照亮奋斗征程。该团某运输投送分队组建之初,面对实操类型多、保障条件缺等现实矛盾,他们坚持瞄准未来战场,聚力研究攻关,常态收集训练数据,建立训练档案,形成“反馈—分析—调整—优化”的闭合链路,探索出数十项具体工作内容和操作步骤,闯出一条运输投送新路子。

  与此同时,他们充分利用团队厚重的红色资源和优良传统,把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弘扬部队优良传统、锤炼能战善保本领与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围绕锻造新时代“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这一目标,认真梳理团队发展历史脉络,把荣誉室作为铸魂育人的鲜活课堂,引导官兵在讲述团队发展史、个人奋斗史中擦亮忠诚底色、激发强军动力。

  “70多年前,我团前身部队诞生于鸭绿江畔,组建还未满月便开赴抗美援朝前线。战场上,为避开敌机轰炸,我运输车队一般在夜间闭灯驾驶。一旦被敌机发现,就有一台‘党员突击车’驶离车队,打开车灯吸引敌机,以个人的牺牲换取整个车队的安全……”在该团某连荣誉室,新兵下连“第一课”生动开讲。

  驻足展柜前,看着一枚枚勋章、一张张照片,聆听指导员动情讲述连队光荣历史和革命前辈冲锋陷阵的感人事迹,新兵王若杰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扎根高原、建功军营的决心。

  党旗指引方向,忠诚铸就“铁骑”。该团官兵时刻牢记领袖重托,以实战思维牵引联勤保障任务完成,蹚冰河、翻雪山、穿戈壁,将“一切为了保障打赢”理念融入血脉、付诸行动。

  前不久,该团组织某型车辆装备复杂道路驾驶训练,官兵采取课题攻关、装备实操、成果梳理等方式,认真研究保障环境、车辆性能,修订完善多项战时支援保障预案。驾驶员冯志威感慨地说:“作为高原汽车兵,必须把技能练精、练强、练过硬,让装备发挥最大效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亲历者说

  紧贴使命任务精准施教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指导员 魏子豫

  “备战打仗是部队的主责主业,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提高战斗力而运转,抓思想、搞教育也是如此。”初任基层主官时,团领导这样叮嘱我。

  近些年,部队转型建设进一步加快,团里列装的新装备技术含量更高,部队重大保障任务更繁重。我深切地感受到,随着汽车兵的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单一驾驶能力已无法满足战场需求,唯有练精“一专”、练强“多能”,才能有效助推战斗力提升。

  但在调研中我发现,少数官兵依然存在“车跑的里程数多了,能力自然就强了”的片面认识,制约了战斗力提升。

  团党委敏锐意识到这个问题,鲜明指出“在加强训练的同时,思想教育也要跟上”,多次组织各级政治干部研究对策措施,尤其要求基层带兵人摸清兵龄较长、专业技能扎实的老兵思想情况,因势利导、精准发力,有效提高教育针对性。

  俗话说:“鼓要敲到点上,笛子要吹到眼上。”我将团里提出的“两个能力增长极”作为精准施教的突破口,区分专业岗位,注重为官兵讲述新型运输力量建设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家深入讨论。经过一堂堂教育课、一次次大讨论,大家逐渐明白了转型发展的紧迫性和“一专多能”的现实必要性,思想积极性上来了,新质战斗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前段时间,我惊喜地发现,训练场上几名十几年兵龄的老兵围着战士田勇请教新装备操作要领。他们当中,不少人已掌握多种装备的驾驶操作和维修保养技能,依然努力学习新的胜战本领。看到这一场景,我对他们在未来战场胜任保障任务充满信心。

  传承红色血脉奋勇向前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上等兵 张 澎

  我出生在鸭绿江边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总喜欢听爷爷讲志愿军的故事。“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军报国的种子自那时起便在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背上行囊、乘坐列车,长大后的我参军来到离家2000多公里的高原部队。第一次执行高原运输保障任务前,我感到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作为一名高原汽车兵,能够驾车驰骋在高原运输线上,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忐忑的是,我从小生长在平原,不知道身体能否适应高海拔环境的考验。察觉到我的顾虑后,指导员把我和新战友带到连队荣誉室,为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想教育课。

  “70多年前,我团前身部队于鸭绿江边组建,随即奔赴朝鲜战场,执行运输保障任务……”听到“鸭绿江”三个字,我的心头猛然一震,儿时听的故事又浮现在脑海中。我仿佛看到,一群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战士在江边告别家人、奔赴战场,在炮火硝烟中奋勇冲锋,只为保家卫国。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革命先辈那种“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战斗精神和血性胆气,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在家门口组建的英雄部队,我岂能给她抹黑?”一种复杂的情感在我内心升腾,面对一张张照片、一枚枚勋章,我猛然发现,儿时的理想与红色血脉的传承在那一刻完成了闭环。

  作为高原汽车兵,我和战友长年驰骋在青藏线上,每翻过一座雪山达坂,就感觉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担当。只有不断向更远、更高的目标奋进,才对得起革命先辈的牺牲奉献,在强军之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看直博会上的新机型

  • 文化中国行丨走进四角坪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