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武警福建总队莆田支队着力培养过硬人才队伍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武警福建总队莆田支队着力培养过硬人才队伍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9-25 08:53

  武警福建总队莆田支队着力培养过硬人才队伍——

  多措并举厚实“第一资源”

  ■许 涛 李东昇

  日前,武警福建总队莆田支队与驻地某大学举行人才共育签约仪式,建立“订单式”协作育人机制,探索构建“入伍即入学、退伍即成才”的人才培养链路。

  “人才是强军兴军的‘第一资源’。必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新路径,鼓励引导官兵成长成才。”该支队领导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充分发挥驻地资源优势,与多家单位建立人才共育联系点,为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动力。

  该支队党委始终重视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培养机制等举措,精细规划官兵发展路径,持续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浓厚氛围,形成各类人才竞相涌现、梯次配备的良好局面。

  谈及支队人才培养的措施力度,某中队网络维护员张致远感触颇深。去年,该中队原网络维护员兼通信员面临退役,中队领导经过考察,决定让张致远接任。尽管张致远对网络维护很感兴趣,但离专业水准还有差距,有些底气不足。

  该中队中队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找到张致远谈心交心,同时将情况上报支队机关。很快,机关协调专业对口的技术骨干,对张致远进行传帮带。在机关业务骨干的帮带下,张致远业务能力快速提升,对胜任本职岗位也有了信心。

  “要加速人才成长,就要让官兵有想成才的愿望、能成才的环境、可成才的途径。”该支队领导介绍,他们建立完善人才数据库,为官兵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该支队营房维修工杨克顺任职之初,专业能力偏弱。在岗位锤炼和任务牵引的培养模式下,他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

  一次演训任务中,突遇台风天气,指挥所通信、供电突然中断。紧急关头,杨克顺带上工具箱直奔任务现场,及时排除故障,确保了任务顺利进行。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更是使用出来的。该支队注重利用重大任务、军事演训、比武竞赛等时机,把一心钻打仗、谋打仗、练打仗的骨干人才选准用好,以任务实践为牵引锻造过硬人才队伍。

  今年初,该支队组织一场红蓝对抗训练。某中队排长蒋东华凭借过硬综合素质,带领官兵在无一人“伤亡”的情况下成功解救“人质”,圆满完成任务。

  “训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只有在各种演训任务中不断摔打磨砺,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蒋东华深有感触地说。

  该支队领导介绍,为提升人才培养质效,他们还结合军事职业教育,为官兵搭建学习平台,打通理论与实践、课堂与战场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链路,让军事职业教育成为人才成长进步的“助推器”;借助驻地优势教育资源,采取“请进来教”和“送出去学”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专家教授来队授课辅导,遴选专业骨干到地方院校学习培训,为人才能力提升创造条件。

  近年来,该支队先后有一大批官兵取得大专以上文凭和各类职业技能证书,人才培养成效明显,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喜人。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